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团体成员学习、成长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许多优越性,尤其是在预防性和发展性心理辅导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中着重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借鉴心理辅导的方式与技术,既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借鉴心理辅导技术:借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活动,以帮助新生快速相识、减少孤独感,初步形成班级凝聚力;采用班级心理辅导的方式,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融入个别咨询的技术,与部分学生单独谈心,深入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全人格,培养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3.
团体心理辅导因其具有独特之处和积极效果,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我国也开始逐渐开发并运用,以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和激发学生各种心理潜能为主要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结合技校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为依据,用实验形式,探索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警察的职业要求。应从学生入校开始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授和心理普查,坚持做好个别心理咨询,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心理辅导,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实行危机干预,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5.
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际运用的思路和途径日益明晰,主要采用: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指导课、建立心理档案等。但是我国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受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限制,特别是在观念、组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规范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充分认识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心理辅导培训,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以造就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面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积极探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心理辅导的理论模式是指导心理辅导工作的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心理辅导工作和活动的有效进行。纵览各国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心理辅导领域中已发展出八种基本的理论模式。 1.特质指导模式。这是指辅导者对被辅导者在全面了解其素质、特长、兴趣、性格和其它人格特质的基础上,为被辅导者生活、学习、适应、升学、就业、做人等多方面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指导。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对辅导对象特质的了解,力图充分发挥辅导  相似文献   

7.
武美君 《工会论坛》2014,(2):168-169
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问题,如缺乏自信、缺乏自制力,存在人际沟通障碍、生活迷茫等。针对引起这些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学生自身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是:抓好入学教育;推崇鼓励教育,挖掘学生的潜力;重点关注问题学生,转变其心态和观念;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授课相结合;加强就业指导,缓解学生就业焦虑情绪;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充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新生在学习方法、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和考验。而目前许多高校并未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或者虽设立心理辅导机构但缺乏专职心理辅导员。针对此种情况,在高校中广泛以朋辈辅导的形式进行新生心理适应辅导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就朋辈辅导在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进行探讨。 一、朋辈辅导的概念 朋辈辅导是指由经过辅导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教师群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在教师心理辅导中,网络心理健康辅导较之于传统的心理辅导有它独特的优势。利用各种途径完善网络心理咨询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心理咨询中的资格能力、知后同意、保密与预警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互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心理互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心理互助有利于充分满足人们的心理性需要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以及有利于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素质。心理互助包括互助式心理训练、互助式心理激励、互助式心理辅导、互助式心理暗示和创设互助式心理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