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涉枪暴力犯罪的心理“痕迹”是持枪人的“适格性”与“不作为”相分离的一种体现。它包括“公务特权和优势需要”、“拒绝自陷入罪的特权”、“职务上的特权”和以“合法”手段获得逃逸的“保证”等四种情况。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权利体现的是对合法持枪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及其对相关社会利益与特定社会关系的保护与维护,不是特殊权力的产物。未来制定的相关法规中应确立预防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涉枪暴力犯罪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2.
涉枪犯罪在我国持续增长,在犯罪过程方面,涉枪犯罪具有阶段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犯罪成员方面,涉枪犯罪行为人多为两劳释放人员和无业中青年,且团伙犯罪日益增多;在犯罪时空方面,涉枪犯罪大多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区,虽然可以全天候实施,但有些涉枪犯罪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还是比较明显;在犯罪类型方面,涉枪犯罪以侵财为目的持枪抢劫罪居多;在犯罪对象方面,持枪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机动车、金融机构及个体经营者;在犯罪工具方面,涉枪犯罪中的枪支多为民用枪支和自制枪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甘肃省涉枪犯罪现象比较突出,而且逐年增加,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分析甘肃省涉枪犯罪的特点并提出了遏制涉枪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暴力犯罪,致死致伤群众的重大恶性案事件频频发生,不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其呈现以下特点:侵害目标的随意性;春季是案件的高发期;攻击性强,伤害程度严重;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多;赔偿力低,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多。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精神病人管控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以刀斧砍杀手段实施犯罪是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中一种常见的犯罪类型,其作案随机性强、作案工具简单、作案手段残忍,给案件的预防和现场处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强对刀斧砍杀类案件的研究,能为防控、处置刀斧砍杀类案件提供参考性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7.
涉枪犯罪是对社会危害性极大的一类犯罪.当前形势下,上海涉枪犯罪的特点:涉枪暴力犯罪案件日趋增多,恶性程度加剧;涉枪犯罪多与流氓恶势力犯罪交织,涉枪赌博犯罪更趋突出;诸多不法商贩通过互联网及物流渠道兜售非法枪支,使得涉案枪支的来源具有多种渠道且涉案枪支类型繁杂等等.因此,公安部门必须加大对涉枪犯罪的惩处,清查收缴社会上流散的枪支,加大对枪支运输途径的截留查处,加大对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彻底消除涉枪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暴力犯罪案件中,侦查机关对酌定量刑情节的把握程度对犯罪人的命运有非常大的影响。我国单轨制侦查制度的特点和侦查终结证明标准的不完整性决定了侦查机关应该注意对酌定量刑情节的侦查。侦查人员要注意对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的手段、对象,犯罪的时间和地点,犯罪的结果,犯罪嫌疑人的犯前、犯后表现等酌定量刑情节的调查,并用证据加以固定。  相似文献   

9.
暴力犯罪是我国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十分突出的犯罪现象.只有充分认清暴力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法律对策,更好的预防和遏制暴力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涉枪犯罪活动屡禁不止,有一些地方还相当突出。本文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三个方面对涉枪犯罪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心理因素包括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的复仇报复社会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诸矛盾的激烈运动显示出来的社会问题,暴力渲染和国际上敌特分子的煽动、教唆;法律因素包括现行枪支管理存在明显不足,《枪法》宣传存在着盲区、惩处枪支犯罪的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解决涉枪犯罪的对策就是加大打击力度,把打击涉枪犯罪摆在首要位置;树立枪患意识,坚持不懈收缴非法枪支,同时建立区域间协调机制,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基层业务建设,提高干警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涉枪犯罪暴力案件的日渐增多,警察在执法行动中应对枪战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大,这无疑是对警察执法能力的一个严峻考验。由于枪战发生的突然性及警察须在法律的规约下使用武器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警察在枪战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这就要求警察应具备有效的应对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判明能力、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技战术运用能力、急救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警察在涉枪案件临战处置中武器的使用是有风险的,这些风险与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定性、强制性、战术性等特征有直接联系;警察武器使用的风险主要有执法风险、心理风险、武器操作风险、战术风险等;其应对措施主要有警察应合法、合理、有效地使用武器,为执法警察开展法律咨询协助,进行战术心里训练,提高民警危险评估能力,积极树立防范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暴力犯罪是当今中国面临的突出性问题。要准确打击与防控四川凉山群体性暴力犯罪,首先应当了解该地区社会人文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群体性暴力犯罪现象的实证研究,发掘该地区群体性暴力犯罪的内在规律与特点,进而分析该地区群体性暴力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打击与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在人口流动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城市游民阶层中有些人员疯狂地进行严重暴力犯罪。城市严重暴力犯罪的规律、特点主要有:(1)作案时间的相近性;(2)犯罪地点的同类性;(3)侵害对象的特定性;(4)犯罪行为的预谋性;(5)作案手段的复杂性;(6)组织形式的团伙性。当前,此类犯罪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我们感到:经济因素是严重暴力犯罪产生的根本因素;政治因素也使严重暴力犯罪增长;社会因素对严重暴力犯罪有重大影响;思想文化因素对严重暴力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基础,协同作战,快速反应,有力打击,有效防范城市严重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类行为的涉网现象越来越普遍。涉枪犯罪巧妙地利用网络的便易,冲破了传统涉枪犯罪的藩篱,而变得更加猖獗和不可控制。当下相关责任主体亟须协同联动,以协同学中的支配原理为指导,整合各类可用资源,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的协同治理对策,构建治理网络涉枪犯罪的宏观系统,切实解决网络涉枪犯罪发现难、核实难、取证难的三难问题,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6.
枪支暴力犯罪一直是我国公安机关侦查部门面临的一种严重犯罪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是侦查理论和侦查实践上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类犯罪的特点,提出解决其中几个难点问题的侦查要领。  相似文献   

17.
自焚是一种以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既违背了人类繁衍生息的本性,又违背了现代社会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更违反了藏传佛教的教规教义。然而一些缺乏生命价值意识、守法意识、公民意识、守戒观念和自我约束,但思想又活跃,有追星和不畏牺牲的冲动的藏族年轻人,特别是僧人,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教唆,最终走上自焚之路。公安机关在防范、处置这类案件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主动防范意识,确保情报信息畅通、加强对重点场所和人员的掌控,优化防范、处置手段,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民警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各种劫持人质犯罪活动不断增多,实施手法不断翻新,它对政活、经济、社会秩序、公共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探索劫持案件处置模型,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涉枪犯罪在严暴案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要有效遏制涉枪犯罪 ,必须深入分析其成因 ,把握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公交系统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发,通过对2004-2018年我国公交系统发生的33起个人极端袭击事件的研究发现,该类犯罪的犯罪主体多具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犯罪动机多是为了宣泄情绪、报复社会,犯罪行为具有预谋性、突发性、极端性和示范性的特点。该类犯罪是犯罪人自身心理问题、社会保障不足、媒体非理性报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应从高危人员管控、社会制度建设、媒体制度建设、公交系统的安全防范建设等方面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