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辰 《工会论坛》2010,16(1):100-101
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根据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分析出我国现行法律保护中存在立法过于分散,缺乏统一性;保护不充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在现有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改进审理程序,确保审理方式的统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竞争的加剧 ,商业秘密受到了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商业秘密的广泛应用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受这一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吸引 ,时下很多非权利人企业便常常采用一些不正当的甚至是违法的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泄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给权利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 ,客观上就要求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必须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 ,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3.
论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宋航,赵健,刘海春目前如何保护商业秘密以保障技术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有效、全面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各国立法共同研究的课题。其中,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问题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人拟对此问题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竞争者越来越重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具有实用性,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价值。各国法律都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既弥补了权利人保密措施的不足,也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安全运行。标底是招标业主为准备招标而事先计算出来的一个合理的基本价格,本身属于一种商业秘密,这一属性常常被忽视。我国为标底提供了严密的法律保护,通过保护标底不受侵犯.来有效地规范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不法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方面应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到目前为止,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受立法技术和立法经验等客观条件所限,商业秘密的保护仍有许多待完善的机制,人才流动是商业秘密保护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无形权利,无法要求权利人防止常理以外的一切不测事件的发生。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应以民事和行政手段为主,只有对性质较为严重的才可以犯罪论处,过失显然不符合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受商业秘密保护的信息,必须具备法定的构成要件,这些法定的构成要件是商业秘密的质的规定性,使其与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其他秘密信息相区别开来,也使其与专利、商标等其他知识产权相区分。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认定问题是商业秘密所有人获得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前提,也是认定商业秘密使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前提。本文试图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角度,分别从商业秘密的秘密性、价值性、保密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具体的商业秘密认定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 ,由于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 ,加上打击力度不够等原因 ,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阐析商业秘密的概念、特征、刑法保护商业秘密的必要性以及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具体规定 ,说明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由修订后的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是一个新设立的罪名。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熟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中技术信息包括:产品制造技术、配方、图纸、生产工艺、专业设备、材料、技术决窍等。经营信息包括:经营战  相似文献   

10.
竞业禁止: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流动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提出了新挑战。竟业禁止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但国内法律对此缺少明确规定。企业在现行法律框架中,应当着眼于通过内部规定或竟业禁止条款来确保商业秘密不被泄露或非法使用。  相似文献   

11.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我国97年《刑法》新设的一个罪名,其定义应该是指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违反国家有关商业秘密保护和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浅述劳动关系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性 ,尤其在劳动关系领域 ,由于雇员深入雇主营业之内 ,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雇主的商业秘密 ,因此劳动关系领域中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拟从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协议两方面来探讨劳动关系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针对涉及商业秘密方面的相关法益。国外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有侵犯人身权利、侵犯财产、侵犯某些经济规则、侵犯商业秘密权等四种立法模式。国内刑法学界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主要集中在到底取复杂客体说还是简单客体说较妥的问题上,同一学说中又有不同观点。实际上,从权利人的财产利益以及商业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出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应是商业秘密权利人现实或者潜在增值利益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运用刑事手段来保护商业秘密是各国普遍的做法。法律保护的手段应当与保护对象的特性相适应,具体到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侦查工作中,应当根据商业秘密本身的特点、侵犯的行为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保护目的来制定相应的程序规范。首先,应当明确由商业秘密权利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行使此类案件的管辖权。其次,为更好地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完善此类案件的侦查强制性措施。最后,对于诱惑侦查措施的使用,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具有实用性,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价值。各国法律都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标底是商业秘密的属性常常被忽视。我国为标底提供了严密的法律保护,通过保护标底不受侵犯,来有效地规范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不法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将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定为结果犯,给司法实践带来许多困惑.实践中司法机关被拖入重大损失的认定上,导致对权利人保护不力,使一些本应由刑法调整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未得到应有的处理,应改变将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定为结果犯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竞业限制是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但对于竞业限制的使用应遵循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不能损害雇员的就业权和择业权等.  相似文献   

18.
刑法所保护的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于此类案件受案时嫌疑对象一般较明确,犯罪事实容易查清,因此要将侦查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刑法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确定本案的证据标准,从而明确侦查取证的目标;二是结合案情,选择合适的侦查途径,实施恰当的侦查措施,不断推进侦查工作的进展,获取犯罪证据、完善证据体系,保证案件的成功诉讼。  相似文献   

19.
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财产、知识产权,国家通过刑事立法惩罚严重侵害权利人经济利益的行为是必然的。从刑法谦抑的角度考虑,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主要应当以民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刑事保护是一种补充。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要坚持必要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本土化原则和前瞻性原则,对利益平衡、价值取向、战略选择等做全方位的考量。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人才流动的频繁发生引起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现象屡见不鲜。竞业禁止制度旨在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被竞争对手知悉和利用,是现代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这一制度已经被各国广泛应用,而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制度,只有一些法律规则零星散见于各种单行法和部门规章之中。需要对我国主要的一些法律规定进行整理,找出立法中的缺陷,结合各国经验,提出一些完善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