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凡 《当代世界》2009,(4):23-24
近期,以“法塔赫”和“哈马斯”为首的巴勒斯坦各派别和解步伐加快,奥巴马新政府高调支持巴以“两国方案”并频出新举措,温和阿拉伯国家也为之积极奔走、摇旗呐喊,不免使人觉得和平可期。但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谋求组建“大联合政府”的组阁过程拖沓、曲折,巴以围绕以被俘士兵的换囚谈判一波三折,双方低烈度冲突和恶性攻击屡有发生,又令人感到巴以现状依旧是“山重水复”。在美国主导的中东“大棋局”中,  相似文献   

2.
哈马斯在选后一系列务实表态,可以看成其转变立场的先声或试图融入国际社会的试探。48%的以色列人表示愿意和一个其领导下的巴新政府对话。而占据主流地位约40年的法塔赫会否就此一蹶不振并最终瓦解,还是会与哈马斯捐弃前嫌、同台执政,从而最终完成巴以和谈、实现建国目标,均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25日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开锣在即,刚刚在12月15日巴第四阶段地方选举中以大比分胜出的哈马斯试图“再鸣惊人”,而由于法塔赫“元老派”执意把持选举后的部分议席分配,达赫兰、拉朱布等“少壮派”决定拥立目前尚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尔古提另组“明日党”参选,加上与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面和心不和”的自治政府总理库赖辞职参选,执政的法塔赫内部潜伏多年的分裂危机终于在选前凸显。对此,美国众议院和欧盟外交代表先后发出警告,呼吁巴当局封杀“恐怖组织”哈马斯参选,以防其利用现在的局面趁机坐大,不是被吸纳进民主进程而…  相似文献   

4.
哈马斯执政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马斯赢得大选后,便紧锣密鼓地筹组新政府.从一开始哈马斯就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希望建立一个能代表不同阶层、各个派别利益的、尽可能广泛的民族联合政府.为此哈马斯领导人分别会晤了巴勒斯坦境内一些主要政治派别,包括法塔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民阵)、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等组织,邀请他们参加哈马斯主导的新一届自治政府.  相似文献   

5.
备受各方关注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于1月29日揭晓.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74票对45票的绝对优势,出人意料地战胜原执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并因获得巴立法委132个议席半数以上席位而享有独立组阁权.  相似文献   

6.
与法塔赫主要由政治活动家和军事指挥官组成的候选人名单相比,哈马斯候选人名单更体现出“专家治国”的现代特色,显示它不仅在走当年巴解组织的老路,而且比后者更好地解决了“坐天下”的难题。不过,在巴勒斯坦这个努力以乞求帮助和同情来维持自尊的国家里,没有平民生存境遇的改善也就没有可持续的和平。就像法塔赫之后还有哈马斯一样,在哈马斯温和的背影后面,一定会涌现出其他的激进组织。  相似文献   

7.
发现谁是输家很容易。发现有没有某个赢家则比较困难。6月里,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发生了严重对抗。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阿巴斯总统解散了哈马斯领导的政府(法塔赫也在其内)。伊斯玛尔.哈尼亚(IsmaelHaniya)总理说,这是非法的,并拒绝承认解散政府。各方都动用了武力打击对  相似文献   

8.
陶彦召 《南风窗》2014,(16):77-79
<正>削弱哈马斯、搅局巴内部和解的战略目标已然实现,以色列政府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停火。而在哈马斯断然拒绝之后,以色列就开始丧失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在进入7月份之前,没有多少以色列人会想到,在这个炙热的夏天,他们要再次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爆发激战。距离上一场战争才过了19个月。2012年11月,以色列实施"云柱"军事行动,8天内攻击了上千个加沙地带目标,包括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火箭弹发射设施、武器储备库、军事指挥所以及用于走私的地道。以色列则挨了约1400枚  相似文献   

9.
天下     
《南风窗》2006,(7)
奥尔默特劫狱情非得已距3月28日议会选举仅两周的时候,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下令实施“劫狱”行动进而人气大增,但此举却抽掉了支撑巴以默契的为数不多的几根台柱之一,更拆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台,给两人日后关系的处理蒙上一层阴影。可现实地看,奥尔默特出此下策也是被逼无奈:其一,外交牌已经不管用,哈马斯尚未组阁就已遍访邻国;甭说阿拉伯国家,就连欧盟也知道撤除援助是不可能的,否则没了口粮的巴安全部队还不作鸟兽散?哈马斯更会破罐子破摔,煽动反西方民意,就像在杰里科监狱被劫后报复外国人一样,最后吃亏的还是仰人鼻息的法塔赫…  相似文献   

10.
<正>一、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地带风险犹存8月26日,在埃及方面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结束了自以军上月发动"护刃行动"以来长达五十余天的军事冲突。"护刃行动"是以色列以犹太青年遇害为由发动针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该行动是六年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打击。虽然以军以数十名军人伤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初巴勒斯坦举行立法委选举,属于非主流派的哈马斯(即伊斯兰抵抗运动)异军突起在大选中赢得了胜利(赢得132个议席中的76席,而法塔赫只获得了43席).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以赢得绝对多数的结果胜出,媒体称之为是“一场震撼政治版图的绿色大海啸”,进而将一个重大的政治板块在巴勒斯坦和中东地区隆起。在长期的巴以冲突中,哈马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也是巴勒斯坦解放事业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哈马斯的迅速崛起说明巴勒斯坦社会期待变化,反映出巴勒斯坦人民一定程度上对几年来法塔赫执政的不满。巴以和平遥遥无  相似文献   

13.
陶彦召 《南风窗》2013,(5):46-47,50
即便哈马斯真的愿意接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的存在,巴以之间在巴勒斯坦国的基础边界上的认知差异,也将使"两国方案"面临流产的巨大风险。2012年下半年,包括贾巴里在内的强硬派在哈马斯内部的选举中获得了更大权力,哈马斯武装人员也恢复了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后便"清除"了贾巴里,并发起了"防务之柱"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21日至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率中共代表团应伊朗、巴林、以色列三国政府和埃及民族民主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邀请,对上述五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臧世凯等随同访问。  相似文献   

15.
进入3月、4月,巴以局势经历了剧烈起伏。3月22日,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遭到以色列定点清除;4月14日,布什会见访美的以色列总理沙龙,首肯其单边计划,将其作为路线图计划的一部分;4月17日,沙龙再次指挥定点清除刚刚接任哈马斯加沙地带负责人的兰提斯,4月18日,沙龙在每周内阁例会上说,以将在撤离加沙地带前完成隔离墙建设。4次重大事件在不到一个月内发生,充分说明巴以局势所特有的变幻莫测性,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巴以紧张局势加上伊拉克乱局,显示中东局势的紧张链条正面临断裂,也猛烈揪扯着全球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16.
双周·聚焦     
《南风窗》2003,(17)
中东8·19爆炸安全部队已得到追查井逮捕这些人的明确指示。我们必须使用权威控制这一严峻局面,阻止它向负面发展。 ——邪路撒冷市中心一犹太人聚居区8月19日晚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至少造成20人死亡,100余人受伤。巴激进组织杰哈德和哈马斯分别宣称对此负责。巴新闻部长阿姆鲁当天表示阿巴斯将对两组织采取强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穆罕默德·阿巴斯(封面左)又名阿布·马赞,现年69岁。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同阿拉法特等人一起创立了"法塔赫"组织。1980年进入巴解组织执委会,1984年任该组织泛阿拉伯事务部负责人,1995年7月当选巴解总书记至今。2003年4月29日出任巴自治政府首任总理,同年9月7日辞职。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逝世后,当选为巴解执委会主席。他一向被视为是巴解组织中的温和派人物。  相似文献   

18.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10月号发表了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哈里·马格多夫晚年的四封书信。马格多夫是和斯威齐齐名的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这是他去世前所写的重要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他晚年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未来的看法。书信主要内容如下。一、致约翰·贝拉米·福斯特(2001年6月25日)1976年我在埃及的时候,大卫·洛克菲勒在媒体的大肆宣扬下到达开罗。在洛克菲勒到访埃及的同时,我应邀与埃及计划委员会的负责人会见,他们介绍说,洛克菲勒向萨达特表示,只有在确保三年之内能收回投资的情况下,他才会向埃及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2月24日,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共产党、简称劳进党)总书记、议会议长季米特里斯·赫里斯托菲亚斯在大选中,以53.36%的得票战胜对手、前外长号苏利季斯,当选为塞浦路斯总统。俄国《生意人报》称,“他的获胜是一个历史性事件”。法国《费加罗报》强调说,这是“欧盟诞生的首位共产党人国家元首”。美国国务院也发表声明,祝贺他当选总统,表示期待与他合作,共同反恐,促进塞浦路斯两个民族的和解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张某于1996年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又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签订了两次一年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至2008年11月15日。2008年10月14日,张某向某公司提交书面申请,称其在公司已经连续工作12年多,希望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被公司拒绝。2008年10月27日,某公司向张某送达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