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于江 《当代世界》2024,(2):50-55
非洲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大陆之一,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在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的指引下,中非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相互支持坚定有力,新时代的中非关系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光辉典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非洲构建高水平的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命运与共的历史潮流和现实需求,将助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安山 《当代世界》2012,(10):21-23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步伐无疑会不断加快。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非洲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一种结果。近年来,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在全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2年10月公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12年非洲经济增长率约为5%,而2013年经济增长预估为5.7%。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人认为非洲将成为继亚洲和拉丁美洲后的又一个世界经济“新增长极”。非洲经济为何得到如此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非洲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王帅  吴宇 《当代世界》2011,(3):49-51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主流经济学界将其贫穷落后的原因归结于非洲政府经济政策的不力和传统农业结构的顽固不化。其实造成非洲贫弱的经济特性早在非洲纳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非州国家独立后,人口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自1960年至今,年均人口增长率始终在2.3-3%之间浮动.非洲大陆成为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目前非洲人口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亚洲的1%.据非洲人口和卫生研究中心估计,这种增长速度还将保持一段时间,如在今后5-10年时间里,安哥拉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65%,贝宁为2.89%,布基纳法索为3.09%,尼日尔为3.73%,坦桑尼亚为2.91%.  相似文献   

6.
郭佳 《当代世界》2014,(12):33-35
<正>埃博拉疫情是2014年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引人瞩目的热点。疫情从最初远在非洲一隅,不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局部问题演变为拉响全球警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并且事实上已经超越了公共卫生事件本身,演化为一场影响到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危机,在将错综复杂、此消彼长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卷入其中的同时,也折射出各国在非洲借助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施加软实力影响的博弈。埃博拉疫情的肆虐  相似文献   

7.
谢蓓 《当代世界》2020,(1):30-34
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政治形势总体平稳,经济形势趋暖向好,安全形势乱中有控,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方和新兴经济体继续加大对本地区投入,非洲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同时,部分国家政党政治稳中有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且债务风险加剧,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严峻,局部地区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大国争夺非洲更趋激烈,非洲发展和安全仍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展望2020年,10多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将举行选举,部分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高企;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形势,非洲经济仍存下行风险;大国在非博弈态势将继续延续。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将仍是穷国的"自动扶梯产业",但这个自动扶梯不再会快速移动,也不会走得那么高了。增长对人力资本、制度和治理持续改善的依赖将大大增强。而这意味着增长将变得更慢、更艰难。一年前,经济分析师无不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增长前景欢欣鼓舞。与美国和欧洲的萎靡不振相反,人们预期新兴市场将维持金融危机之前10年来的强劲表现,并因此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比如,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大胆指出,经济环境从未如此有利于广泛、持续的增长,并预测全球产出将在2050年前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亚洲和非洲将起到引领作用。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的人均GDP增长仍将稳稳超过4.5%。麦肯锡咨询公司则将长期以来一直是经  相似文献   

9.
刘鸿武 《当代世界》2015,(12):18-19
<正>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日益显示出活力,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与此同时,非洲思想领域日趋活跃,本土思想成长引起世人关注。长远来看,文化振兴与思想自立对非洲发展日显重要。非洲要真正实现发展复兴,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独立,也需要精神自立与文化重建。近年来,中非合作关系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中非合作正在超出传统的政治经济范畴而向更深层次、更具本质意义的人文交流、知识共享、发展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坚毅的非洲     
从"绝望的非洲"到"非洲崛起",从"游猎和人道主义救援场所"到"赚钱的地方",过去10年间,世界特别是西方不断转变着看待非洲的眼光。当欧美国家为金融危机焦头烂额,欧洲可能还需10年才能复苏,面积相当于3个中国、10个印度的非洲,正凭借出售石油、天然气及矿产等原料—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增长的巨大内需,驱动着GDP7%的高增速,并且能在未来10几年保持这个速度。非洲联盟前主席让·平(Jean Ping)6月在北京发言称:"已有13个非洲国家的平均增速在6%~11%之间,加纳的经济增速达到14%。埃塞俄比亚没有石油、没有矿产,也能达到超过10%的经济增速。"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国力孱弱的非洲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当前,非洲国家旅游业、航空运输业和石油业遭遇明显冲击,外贸创汇、外资流入下降,财政赤字加剧、债务风险上升,非洲自贸区谈判受阻,非洲经济复苏和一体化进程延缓。疫情加剧粮食危机和疾病流行,导致贫困和失业人口激增、政治和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多,非洲包容性增长战略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疫情使非洲国家深刻反思既有发展模式,为重塑社会经济结构带来新契机,或将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后疫情时代提质增效。但是,受困于单一经济结构、债务缠身、科学技术匮乏,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非洲国家短期内无法建立内生性、包容性、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未来仍要延续自主发展与国际协同并重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日益显现。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在维护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国际社会未能予以应有的评价,西方有的学者反而批评中国在非洲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对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漠不关心”。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参与非洲热点问题解决的现状、特点及意义,试图对该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同时,也是对西方指责的某种回应。  相似文献   

13.
梅新育 《南风窗》2012,(17):71-73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风险很大一部分源于其久治不愈的经济痼疾,因此难以轻易消除。在相当程度上正是某些热门新兴市场此前几年的成就给它们埋下了经济逆转、倒退的风险。新兴市场崛起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是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突出现象。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失去的10年"乃至"失去的20年"之后,在新世纪里,较高的经济增长从东亚扩散到了南亚、拉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实际GDP增速全面超越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次贷危机也未能打断其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4.
<正>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过度金融化。由此造成的政策困境——不平等性加剧、波动增加、管理实体经济的空间被挤压——将在未来几十年中一直成为决策者的难题。新兴市场的运势在迅速改变。不久前,它们还被称为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在美国和欧洲等经济体熄火时取而代之,成为充满活力的增长引擎。花旗集团、麦肯锡公司、普华永道和其他机构的经济学家纷纷预言从亚洲到非洲都将迎来广泛而持续的增长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前行,成为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之一,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非洲经济一体化从过去不被西方国家看好进而成为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2013年10月28—30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第八届非洲经济会议上,"非洲区域一体化"再成会议主题。与会各国元首、商界领袖以及专家学者就非洲区域一体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一事展开讨论,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李安山 《当代世界》2023,(12):48-53
非洲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特别是联合自强的发展态势使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自非洲国家独立以来,中国就与其建立起日益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并且中非合作与中国全球方略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在世界秩序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坚持以发展为主轴,加强与地区大国、历史积淀深厚国家以及战略身份相对模糊国家的交往,并增进彼此战略合作对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实施,非洲对于美国的战略相关性提升。南非作为非洲最具实力的地区大国,是美国全球战略中非洲事务的主要关注点和依托。美国与南非的关系是,互有所求,各有所持。美国在非洲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与南非的合作是美国实现这些利益的重要策略。南非新政府重视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与安全,并有利于南非在非洲发挥领导作用。但是,美国的强权政治和干预政策,不时受到南非的抵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中国参与非洲发展的问题、.在北京和其他地方,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分析、研究,并希望找到中国与非洲大陆建立新的经济联系的内在动机。站在一个非洲人的角度,我应该承认,是中国将非洲带到了西方大国的利益中心之中。  相似文献   

19.
姚桂梅 《当代世界》2009,(12):38-40
许多中国人习惯于将非洲大陆看作一个整体,但在现实中非洲由53个主权国家组成,市场处于严重的分割状态,阻碍了非洲国家内部贸易的往来。独立伊始,非洲国家领导人就认识到,仅靠本国单薄的经济实力,难以满足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只有把区域范围内分散的力量联合起来,开发内部资源,互通有无,进行合作,才能克服困难,解决一些最迫切的经济问题。于是,  相似文献   

20.
自1991年1月前外交部长钱其琛访问非洲4国以来,中国外长每年年初的首次出访选择非洲大体已成惯例延续至今。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触角的全球蔓延,中国在更广阔空间的外交部署也渐成气候,在向东盟和欧亚大陆延伸影响的同时,也把目光瞄向了非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