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然而,我国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体制政策环境,导致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吴雄丞 《湖湘论坛》2001,14(1):60-6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于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及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下研究制定的。《建议》的形成过程,贯彻了群众路线,体现了民主决策精神,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朱基同志就《建议》草案作了说明。他们的讲话高度概括和充分阐释了《建议》的主要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  (一)《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  相似文献   

3.
《人事管理》2000,(11):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九部分为“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现全文刊发如下,供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0年11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以来,中国人才工作已经逐步迈入了战略管理时代,而战略管理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握好战略导向问题,即把握好方向。那么,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战略和人才工作中哪些问题涉及战略方向呢?本文谈三个问题,即力戒官本位、淡化论资排辈、清理人才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5.
《阵地与熔炉》2000,(6):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朱镕基同志就《建议》草案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刘振华 《前进》2001,(1):21-27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是在省委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九易其稿形成的。田成平同志对《建议》的制定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有关方面的专题汇报,亲自主持会议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前进》2000,(11):1-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全面深刻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全面审视世纪之交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今后五到十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十五"计划,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8.
《天津政协公报》2001,(1):13-16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立昌同志在天津市区县局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我市“十五”计划的编制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1年是新世纪的起点, 也是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 的起点。面对世界范围内科学技 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蓬勃发展 ,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 推进,我国即将加入WTO和对外 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中共山 西省委七届十次会议通过了《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成为全省 人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对“兴 晋富民”具有战略意义。 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指导 思想和主要任务 今后十年,山西省的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经济 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大的提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 国中等水平,农民…  相似文献   

10.
刘巩 《前进》2001,(3):13-15
委七届十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体现和贯彻了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山西省新世纪的新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以发展为主题”,“发展要有新思路”,成为社会前进的主旋律。省直工委和省直机关党组织的工作一定要和“主旋律”协调一致,同响共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决定,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谱写好新世纪机关党建工作的新篇章。   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做到:   第一、围绕中心。“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  相似文献   

11.
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已经结束,开始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期。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在总结“十五”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前进》2001,(1):12-20
从新世纪开始,我省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基础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扶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教育事业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提出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将对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呢?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对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做出了新的科学的回答,形成了他新时期的用人观。总结和分析邓小平同志的用人观,将…  相似文献   

14.
《人大建设》2005,(12):55-55
陈光近日在《新京报》上撰文报道:10月1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未来五年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黄有泰 《湖湘论坛》2001,14(1):74-75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卓越的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光辉的理论。认真地总结和学习这些经验和理论,对于全面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好面向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8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急剧而猛烈的变化,经济竞争空前激烈,政治斗争日益尖锐,思想理论交锋错综复杂。我们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战胜挑战、夺取胜利,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据这个需要,党中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加强联合协作的行动指南。武汉应当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为共建新世纪的长江经济带作出更大贡献。一、坚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  相似文献   

18.
19.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站在全局和长远战略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时期的巨大成就,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规划了新世纪之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十五”时期的发展主题和主线,是指引我国向新世纪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曾成贵 《政策》2009,(12):50-5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全党智慧.全面分析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