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性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政治性问题,国际政治也并非一开始就涉及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有一个过程"①.随着人类大工业的发展,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日益加重,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2.
国际制度是全球气候变化共同努力的重要途径,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建设事关人类发展前途与各国发展权益和国际责任,是涉及到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其相关国际制度安排,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的角色以及应该采取的行动和影响等方面的实证调查,并结合理论,剖析了国际制度的成因和功能,以及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气候变化的危害性不断增强,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会议最终并没能够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似乎表明,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仍然任重道远。国际气候合作不单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国家利益博弈和国家实力较量的新舞台。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将气候变化问题引入公众视野之后,由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就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而如何更加有效地对气候变化问题展开治理仍旧是各行为体讨论并期望解决的问题。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欧盟一直积极致力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制定及其实践,被视为气候变化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在技术革新和资金投入方面也被视作表率。1欧盟自身的独特性使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无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关注。中国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影响的广泛性,充分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任务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决心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国际气候制度框架的建立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科学结论出发,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亚非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并对2012年后国际气候新制度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气候系统的依赖性,使得国家间只能通过合作的集体行动来有效治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因而,有效的国际气候体制安排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途径。国家发展问题决定着国际气候体制构建的进程和效果,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会给国家带来巨大创伤,率先减排的利弊将影响国家参与气候体制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美国气候变化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为了维护其现实利益,在现阶段不会以承担温室气体强制性减排义务为代价来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从长远利益考虑,美国需要利用气候变化政策为其能源安全战略服务。在石油替代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美国可能调整其气候变化政策,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政治压力和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海的国际问题研究走过整整半个世纪。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将对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服务和为地方外事服务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上海作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重镇,在机构建设、学术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兴起,导致能源安全观的重塑,追求供需安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正被一种新的综合能源安全观取代。综合能源安全观不仅涵盖了供应安全和需求安全,而且广泛地涉及环境、气候和人的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一些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包括能源储量集中于战略空白区、能源需求的集中、能源资源密集型国家去稳定化、不可抗力、能源运输阻塞点、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资源民族主义和气候变化。除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能源安全议题外,中国能源安全还有其特殊性,化石能源峰值,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过快,不仅制约了化石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进口依赖度将不可逆转;从全球化时代的综合能源安全观来看,中国严重依赖煤炭,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下,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因此,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在于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归根结底,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下,重构能源消费体系对于解决上述所有安全问题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