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兴 《创造》2016,(11):94-95
正长期以来,中学教材上都会介绍,东川铜矿富集,很早就开始开采,是中国的铜都。东川区政府所在地于2005年区划调整后,由原来的绿茂、碧谷、新村、姑海几个乡镇合并起来,组建铜都镇。如今该镇街道上随处可见铜文化符号,但很少有人知道,现在的铜都镇其实并不产铜矿,产铜的地点在汤丹、因民、舍块、拖布卡等乡镇。其中汤丹至少在汉代就有人开始采矿冶铜,明代嘉靖年间曾根据中央政府的命令铸币,并造出现在会泽县保留着的那枚重达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东川区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近年来,因铜而生、因铜而兴的东川并没有因为铜产量的减少而没落。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将东川建设成为出滇入川的北大门,转型发展的新铜都,  相似文献   

3.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北部,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产铜基地,随着铜矿资源的日益枯竭,东川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2004年4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建设东川再就业特区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以只争朝夕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抢抓机遇,二次创业,全力投入再就业特区建设。当前,再就业特区建  相似文献   

4.
再造东川     
闻杰 《创造》2005,(11)
说实在的,我对东川并没有多少了解,虽然来云南已有相当年,三迤大地许多地方都已跑遍,唯独昆明东北边这个小小的东川没有去过,只知道那里是一个很有名的铜矿区,号称“铜都”,与滇南的个旧“锡都”南北呼应,凡谈起云南的“金属王国”都会提到这两个地名,而东川在行政上还略胜一筹,同是采矿城市,个旧是县级市,东川是地级市,似乎后者更有份量些。东川还是中国著名影星张丰毅的故乡。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0,(9)
1.经济发展滞后 东川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铜矿又属老矿山、老企业、资源贫乏等诸多原因导致了东川生产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不富余,调控能力差。各类型企业不景气,亏损面大,大部分企业困难重重,为生存、为发展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筇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群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黎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可顺祥  马黎 《创造》2016,(11):46-51
正乌蒙磅礴,擎起红土地的脊梁。众水流金,孕育东川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辖6镇1街道1乡(移交倘甸"两区"托管1镇1乡),130个村委会(含托管的23个村委会),3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8万人(含托管人口31223人)。东川是一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采铜历史悠久,二千多年来一直为国家提供铜工业原料,新中国成立后东川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铜)的供应地,为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世纪末,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度转轨,东川这座资源型矿业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矿产资源枯竭、接续替  相似文献   

11.
可顺祥  徐丛山  张胜辉 《创造》2011,(12):74-77
东川区是典型的因矿而兴、以矿建市、以铜立市的资源型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东川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清代云南铜矿开发的制度演化及"官治铜政"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征平 《思想战线》2003,29(5):104-108
清代云南铜矿开发经历了一个由"听民开采"向"官治铜政"制度转变及"放本收铜"经营方式的确立过程。其制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铜矿开发中对流动资金的客观需求,该制度的确立对云南铜矿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7,(16):F0004-F0004
德兴是个聚宝盆,自古就有“铜都”、“金山”、“银城”之美誉。德兴现已探明的铜金属储量1000万吨,年产铜金属量13万余吨;黄金金属储量达580吨,年产黄金7.4吨;银金属储量6243吨,年产白银230余吨;还有钼、金、银、铼、钛、钴等十余种价值较高的伴生元素,总计可开采的矿石总储量为16亿吨,已成为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地。境内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的斑岩铜矿,也是世界级的特大型铜矿;德兴金山金矿田面积达68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岩金矿。  相似文献   

14.
陈眉江 《创造》2006,(7):26-27
2006年7月3日,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出席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并作重要讲话。秦光荣说,特区建设两年多来,东川的变化是“三个新”:新希望,新发展,新变化。从这两年调研的过程和到东川看到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体现了三个新,每一年都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搞活国有企业东磷独辟蹊径柯玉梅,李思禾,钱平作为逐步被推向市场并成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时刻都要经受市场风险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双重考验。东川磷化学工业总公司就是这样一个经受住考验并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抓大放小"战略新路子的国有企业。到199...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12,(2):50-51
以"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坚持"五个融入"、推进"五化转变"、当好"五个使者",全面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谱写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在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中,东川地区的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东川矿务局.完成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115%,四个大中型矿山和选厂提前进入了全面建设,并保证将在今年内先后投入生产;在紧张地进行基本建设的同时,大搞土法煤铜,共建土炉128座,至年底已产粗铜902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续放出三次炼铜高产"卫星",最高日产量达二百吨以上,创全国土法炼铜的最高纪录.在东川矿区,已经出现一个基建、生产双跃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陈眉江 《创造》2006,(7):48-49
云铜工业园在东川特区建设规划中,属于“特、高、实、快”四个工业组团中的“特”,也就是绿茂四方地重化工工业组团中的一个。云铜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已达到14家,是最大的一个园区。负责园区管理的,是昆明云铜投资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06,(7):30-31
事实证明,特区建设两年来,是东川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东川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唯开放才能加快发展──东川开放的思考张金康在贯彻落实"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刚刚起步的时候,省委要求学习上海经验,这是我省解放思想的深化,又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这对于加快实现"两个战略转变",实现我省本世纪末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