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碳交易定价的域外经验及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蔓莉  王晓 《求索》2012,(8):11-13
我国在现阶段是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首位碳排放权输出国,但是却不具备掌握碳交易价格决定权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年碳交易价格现状与存在问题,接着分析了国际碳交易定价相关经验,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应对我国碳交易价格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珀 《求索》2013,(2):186-189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碳交易的基本法律规则尚未确定的问题.结合国际社会对碳交易的实践经验.拟就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的认定、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完善、碳交易场所的设置与监管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完善我国碳交易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以供国家机关完善相关立法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定价问题研究对于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限量-交易"的碳交易定价方案、碳交易价格影响、能源环境政策评价模型、能源经济模型与技术模型耦合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中国未来碳交易定价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目前国际上对"限量-交易"定价方案、碳交易价格影响、能源环境政策评价模型研究、能源经济模型与技术模型耦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到了部分明确的结论。建议国内学术界在未来研究中,主要围绕"限量-交易"定价的宏观政策变量、碳交易市场运行微观影响因素与国内碳定价机制的实证分析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我国碳交易定价问题研究的突破,并服务于国际碳交易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探讨碳交易权政府配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揭示了审计对碳交易政府配置体系完善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进而论证了构建碳交易权政府配置审计的重要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权保护论的视角,文章对碳交易权政府配置审计从目标、主体、内容、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5.
吴限 《前沿》2011,(12)
本文基于行政和市场两个维度框架,解释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市场交易条件、政策支持条件及市场前景条件.从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碳交易市场总体机制框架模型,提出了行政手段框架下的碳交易市场建构对策,同时,按照初期阶段、过渡阶段和成熟阶段阐释了市场手段框架下的碳交易市场建构措施.完善和构建了当前和未来碳交易市场有效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6.
行政和市场解构:我国碳交易市场问题、条件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限 《前沿》2011,(12):97-100,112
本文基于行政和市场两个维度框架,解释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市场交易条件、政策支持条件及市场前景条件。从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碳交易市场总体机制框架模型,提出了行政手段框架下的碳交易市场建构对策,同时,按照初期阶段、过渡阶段和成熟阶段阐释了市场手段框架下的碳交易市场建构措施。完善和构建了当前和未来碳交易市场有效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江 《中国发展》2011,14(4):29-31
中国碳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但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碳交易市场机制不完善、法规法律不健全、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足、缺乏碳交易的定价权与碳金融发展滞后等方面,该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分别提出了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8.
廖良辉 《求索》2015,(2):28-31
控制碳排放,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任务,是建设"两型"社会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湖南省是国家批准的5个排污权交易先期试点省份之一,近些年来在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但在碳交易市场定位、整体环境营造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株潭地区应立足当前经济新常态,以碳交易机制与平台建设、主体选择与排量核算、运行许可与配额分配、金融产品创新以及技术运用与人才支撑等为重点,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碳交易,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当作商品一样进行交易,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对于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增效减碳当中的作用、完善节能增效减碳的长效机制有着深远的影响。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冯静茹 《人民论坛》2013,(14):250-251
推进碳交易试点是我国政府应形势需要而做出的战略选择。"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是美国国内第一个区域强制性的碳交易体系,在我国当下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和试点地区的背景下,研究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有助于深化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认识,为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1.快速形成京津冀区域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一是扩大碳交易规模。二是成立京津冀晋蒙碳平衡交易领导小组。三是除了政府资金采用直接补贴企业的形式,也可以在市场中进行补贴。2.以治理雾霾为重点,构建三地生态补偿机制。一是探索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  相似文献   

12.
张楠 《理论月刊》2022,(9):71-78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措施和工具。我国正处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初期阶段,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究,梳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对碳交易机制的研究历程,从全球气候问题根源、碳交易机制总量核定、配额交易、核证减排四个角度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能够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森林碳汇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重大。当前国际市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主要模式是CDM,而中国作为主要的碳汇供应国,处于碳汇交易的低端,缺乏话语权。因此,中国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推进森林碳汇交易:充分发挥政策"创造环境、制造市场"的作用;落实相关机构执行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快金融创新,有力支撑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碳交易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简论国际碳和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随之导致对国际碳市场乃至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讨论逐步升温。该文从国际碳交易的背景分析入手,论述了碳交易产生的经济学基础和依据,根据森林碳汇特点以及实施碳汇项目的国际规则和支撑碳汇交易的市场条件等,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条件,但应提倡和鼓励企业和个人自愿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人大月刊》2012,(1):27-28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控制能量消费总量,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碳交易市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工作目标,2012年将启动的全国性自愿碳交易和"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将是完成这一战略性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给上海分解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上海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动力日益强劲。  相似文献   

16.
正"环保不能光靠政府补贴,不能靠行政命令,也不能靠罚款。"2013年11月28日,燕山石化公司花费100万元从一家热电厂购买了2万吨碳排放配额。这不仅标志着北京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更意味着"节能减排"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同盈利、现金流和投资一样,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北京碳交易市场是中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从2013年6月深圳率先正式启动开始,上海、北京、广东、天  相似文献   

17.
《政策瞭望》2012,(9):55-55
碳金融市场建设将有重大突破。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立的本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明年将正式启动交易试点。涉及16个行业约200家企业将被纳入首批试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对于发挥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目标,以及建设碳金融市场,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国际市场实践来看,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碳金融正越来越受关注,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球碳交易金额已达1400多亿美元。从国内来看,碳金  相似文献   

18.
资源稀缺性是产权制度产生或变迁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因为倘若产权制度的成本大于收益,人们便没有动力去构建或遵循产权制度安排。作为碳交易市场中的关键环节,配额分配制度关乎整个体系的减排效果。"祖父条款"立足制度推行,借助成本转嫁,让渡配额收益于企业虽对公平性有所影响,却换来了制度效率性;且"祖父条款"条件下企业的机会成本与环境整体性效益凸显了与污染者付费原则本意上的一致性。因此,在碳交易市场建设初期,我国应采用"祖父条款"进行配额分配。  相似文献   

19.
张才琴 《求索》2015,(2):24-27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合理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法是碳交易市场得以顺利运行的关键,当前国内碳交易试点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着如何制定和实施碳排放权配额方案的难题。中国碳排放交易权分配模式选择应该坚持经济与环境相协调、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依据经济发展、能源结构、重点产业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中国碳排放交易权初始额分配主要有历史排放+基准分配模式、拍卖+无偿分配模式、拍卖+碳基金模式。需要夯实经济基础,通过立法确权、规则和机制创新等措施,保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翟峰 《中国人大》2010,(22):51-51
我国“十一五”时期,全国各地已有不少城镇的企业在推行“碳交易”制度及在本地市民中全面推行了“为二氧化碳埋单”的绿色理念,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中,一些西部后发地区的城市也开始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