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英君  苗英振  蒋径舟 《探索》2011,(5):154-158
本文以社会资本投资为研究视角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基于贫困的二重性(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认为,物质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只能缓解物质贫困,人力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能够预防物质贫困和缓解精神贫困,预防和解决精神贫困需要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并通过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历史变迁来验证这一分析,发现: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资本投资缺失是未能有效解决精神贫困和实现预防贫困的主要原因;进而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创新的路径,即建立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贫困儿童救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儿童主要包括下列四类群体: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儿童、孤儿、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它们的逻辑关系大体是:低收入儿童规模最大,低保儿童外延次之,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低保儿童与孤儿,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重叠部分会日益扩大.目前,不少贫困儿童仍被排斥在救助范围之外,部分贫困儿童的生活依然比较困难,贫困儿童救助政策不平衡,贫困儿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费用亟待解决,贫困儿童的家庭养护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充分关注这些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儿童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3.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日益增多,城市贫困问题步凸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遏制.文章分析我国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并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对城市贫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下的城市反贫困战略与传统的“安全网”政策最大的区别是:将贫困的暂时性救济与彻底摆脱贫困的长期性努力结合起来,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因此被视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框架,并在国际非营利机构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城市贫困人群,面临多重风险。在“改善民生”的政策主题下,深化改革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实践正在各个领域展开,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不仅能够透视这一系列实践的本色,也为款来的改进与完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外实践和理论演进来看,经济发展是减贫最根本性的手段,但还不足以完全消除贫困,需要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不断创新完善扶贫模式.本文对云南扶贫发开实践过程中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就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就此提出了实施多维系统政策、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贫困率会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孟加拉国采取了诸多扶贫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孟加拉国贫困率从2005年的40.0%下降到了2020年的20.5%,短短15年内实现了贫困率减半。由于政府出台了扶贫专项措施,并重视社会支出,贫困人口的经济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因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直接惠及贫困人口、包容性发展、基于宪法义务和理念、政策延续性及其渐进式推进,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强有力的制度框架。由于新冠疫情爆发,贫困加剧,孟加拉国应当延续上述政策。此外,长期性的解决方案能够激发贫困人口的潜能,鼓励他们参与生产活动,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7.
刘娟  赵玉 《探索》2008,(1):93-9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贫困虽有所缓解但仍形势严峻,并呈现出相对贫困、发展贫困、贫困刚性、分散贫困、脱贫波动性等特征凸显的态势.针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提出应以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对我国的扶贫开发机制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特点及完善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开发扶贫、改革开放、社会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反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发挥市场作用不够、人力资本投资不够、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不够、对反贫困质量重视不够等问题.完善我国反贫困政策,必须促进政府主导反贫困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加快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探索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形式,提高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政府与NGO反贫困互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信息荟萃     
《发展论坛》2003,(3):78-79
我国正全力构建制度化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近日,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在出席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民政部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反贫困论坛”首届国际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我国正全力向城市贫困问题发起挑战,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起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为贫困者提供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城市反贫困行动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实施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去缓解贫困,并逐步创造最终消灭贫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随着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行,现在近2000万城市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杨衍银说,从近期…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村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村贫困问题的特点   要搞好 21世纪初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对农村贫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根据对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进程的分析, 21世纪初湖南农村贫困问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绝对贫困人口还将存在。据统计测算, 2000年以后,湖南还将有 130万左右的绝对贫困人口存在,主要是一些因病、残、缺乏劳动力,在生存环境恶劣而缺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的贫困人口。这部分贫困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社会救济对象,在国际贫困问题研究中被称为“贫困核”,即使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1.
贫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它不仅表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贫困总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的,扶贫政策也大多是有经济取向的。文章讨论了从经济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认识与政策转向,强调经济贫困只是表征,权利贫困才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基于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实践的案例,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的困境,并阐释了以教育差距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不平等如何导致了贫困的再生产。最后,我们强调扶贫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的权利状况,以消灭权利贫困、实现权利平等为主要政策取向。在权利贫困的框架下认识农村贫困问题,就是意味着在扶贫实践中经济与社会并重,或者说将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时政资讯     
我国形成"大扶贫"格局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近日表示,我国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快了扶贫进程。王国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继续缓解。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820万减少到147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从5825万减少到2841万。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缺乏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对反贫困具有重要意义,是消除贫困的根本出路。人力资本投资的反贫困机理表现在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存量、知识存量来活化、开发、培育其他资本的能动性,从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能力;并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利益和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反贫困的可持续性。因此,投资健康、教育尤其是投资基础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促进就业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反贫困工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目前的5000万左右,贫困状况明显缓解,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目前尚存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极差的“贫困死角”,加上社会、政策、经济体制等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使其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也使农村扶贫工作进入到了艰苦的攻坚阶段。积极探索解决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的对策及应注意的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对推动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栋 《党的文献》2018,(2):30-37
习近平明确将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和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这是着眼"拔穷根"的战略性论断。教育不仅能够培育和提高贫困人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且可以避免社会阶层固化,促进社会公平,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教育发挥脱贫致富根本之策作用的主要途径。抓好义务教育,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关键,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大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政策、金融、文化等其他方面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在反贫困工作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老龄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地低于社会常规生活水准。城市贫困是近年来凸现的重大社会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首先是对北京市贫困人口现状进行全面和真实描述。通过调查,掌握城市贫困人群的构成、家庭情况、特点和趋势,了解贫困人群对致贫原因的认识、心理承受力和对社会救助现状的满意度等,同时了解非贫困人群对贫困现象和贫困人群的态度;其次,对北京市贫困人口状况进行合理解释,找出致贫或障碍解困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贫困是一种状态,指人在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以至于不能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维持个人或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按国际贫困标准,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美元(1个购买力平价美元目前约折合2.5元人民币),大体相当于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900元人民币的水平,我国乡村目前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因此,做好农村低保工作,保障农村特困户家庭的基本生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综合现象,只有将托底保护与脱贫发展结合起来,才可能彻底摆脱贫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护理论主张提高和动员贫困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将社会资本看作影响贫困人群获取、利用各种资源的关键变量,并体现在小额信贷“经社并重”的理念和实践中。在为贫困人群提供综合性保障的同时积极培育独立、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构建政府-社会-个人的互信、合作的制度环境,长期看来是突破减贫项目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划分农村贫困人口的类型,分析他们的致贫机理,了解他们的扶贫需求,对于提高扶贫开发政策的针对性和扶贫资金的瞄准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在山西省两县两村100个农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对农村贫困的基本特征、类型和成因,以及贫困人口对扶贫措施的评价和政策需求等问题进行分析。本项研究主要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入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