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9,(10):53-53
苏文洋在8月26日的《北京晚报》上撰文指出: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何以短短三四年时间就民心丧尽、结束了其在大陆的统治呢?人们提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心向背。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其《成败之鉴》回忆录中,专有一个章节:“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冀朝鼎即冀朝铸的哥哥,解放前是一位地下党员,其唯一的上级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2.
刘岩 《党史文汇》2008,(12):45-47
2008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1周年。凡是有点中共党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年抗战中存在着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这样两条抗战的路线与实践。片面抗战即政府抗战,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又称"全民抗战")。政府抗战的第一枪,尽人皆知在卢沟桥打响;而全民族抗战,始于何时何地?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标志,这不能不说是"红色记忆"中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3.
刘岩 《党史博览》2011,(10):43-44,51
“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 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然而,面对强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之间,却存在着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分歧,从而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实践。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国民党在全国设有三大集中营,一是贵州的息烽,二是重庆的白公馆,三是江西上饶。在这三大集中营中,息烽集中营规模最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争实录》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蒋文澜教授所著。它详尽记载了我国军队在八年抗战中打的13次胜利战役和空军、海军抗战概述,以及破译日军密码等内容,实属抗战史书中之首例。以上战争的胜利对抗战胜利和世界反  相似文献   

6.
和大多数黄埔名将不同,戴笠不是通过率军打仗、屡建战功而获得声名的,他发迹于搞情报。戴笠被人期望的全部威力,似乎全来自于他高超的情报能力,以及无处不在的情报网络。抗战后期,由戴笠主持的"中美合作所"更是臭名昭著。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希姆莱",称他统治的军统为"无辜者的魔窟"。的确,在国共战场上,戴笠满手血腥,然而在攸关民族大义的抗战时期,他亦有不少正义之举,并被许多国民党人描述为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爆发前 ,在民族危亡关头 ,留日学生在日本本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组织抗日救亡文化社团 ,秘密学习革命理论 ;宣传抗日救亡 ,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国民党亲日投降势力作斗争 ;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回国 ,直接参加抗战 ,等等。留日学生在复杂的背景和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一些客观原因 ,主要是日本左翼人士的帮助、中国左翼文化领袖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领导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共产党不在正面战场而是在敌后战场的原因分析入手,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与国民党建立全民族广泛统一战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争方针政策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这一重大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9.
1944至1945年8月间,中国抗战进入尾声。当社会各阶级都在为抗战之后"干什么"积极行动之际,中共也有了自己逐渐明晰的政治设计。作为延安时期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主张。其时,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设计在于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及各党各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为此,中共曾积极努力力图使其变成现实。不过,中共也一直坚持中国的出路在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且在解放区较为彻底地实行了这一道路。在"迂回曲折"诸路不通之后,中共最终选择了剔除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另外一条"联合政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民族主义是一面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并获得民众支持的旗帜。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顺应时代潮流,与包括中共在内之各党派团结抗战,确立"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并对民族主义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恢复和继承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之革命内容:"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江西各界民众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初期,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实行了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也组织成立了一些抗日救亡团体,但都对这些组织的规模及活动严加限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非常注意发动和领导民众的抗日运动。因此,江西各界民众和国共两党一道,汇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洪流。  相似文献   

12.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为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对敌,在我党多次努力下,9月22日遂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共同抗战协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继续同国民党协商,推进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代表团对内是中共长江局,领导国民党统治的南方中国党的组织及新四军工作。由于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及多次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后果,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共产党组织普遍被破坏。据有关资料记载,“除14个游击根据地保存一些党的力量以外,在整个国民党统…  相似文献   

13.
舒醒 《党史文苑》2010,(11):23-27
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军进攻,取得了几次比较大的胜利。1938年10月发生在江西德安境内的万家岭大捷,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一道,称为抗日战争初期的三次大捷,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双十双捷"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11,(9):F0003-F000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用内战的方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极力维持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22万人向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战争之初的8个月间,我人民解放军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速战速决的企图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在多方斡旋下,被国民党当局关押的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于1937年8月23日结束了铁窗生涯。9月12日,陈独秀来到中国抗战中心武汉,下榻汉口德润里(今铭新街和黄石路交汇处)。抱病发表演讲,并发表文章,拥护国共合作,宣传抗战,提出"民族利益高于党派利益"等主张。无独有偶,因参加反蒋抗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到抗战胜利,国共对陕甘宁边区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若干轮的谈判论争。抗战爆发前夕和初期,出于合作抗日的需要,两党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陕甘宁边区得以成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谈判中提出苛刻的条件,意图限制甚至撤销边区,进而削弱共产党,中共随之对国民党采取强硬态度,提高了谈判条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给发动内战做充分准备,邀请中共谈判,中共为了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答应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就注定了两党不可能就边区(亦即解放区)的任何问题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内统一战线的建立,国统区各阶层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投身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行列中.然而国民政府的民众动员是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以维护国民党一党统治为前提的,一旦国统区民众动员与国民党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相违背时,国民政府必然要削弱、限制民众运动.本文试图通过对全国征募寒衣运动委员会的个案研究,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民众动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抗战根本问题上的思想共识,在军事上的密切合作,以及在政治上的团结合作.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肯定了国民党在特定条件下联共抗日,为国家民族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在国内抗日救亡浪潮的压力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产生了准备抗战的思想,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意识。这对于国民党抵御日本侵略,参加全民族抗战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阶级本质所决定,蒋介石国民党准备抗战的思想又是不坚决、不彻底的,具有妥协性、依赖性、片面性等历史局限性,从而未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抗战热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与军队的抗战形象;通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中国抗战必胜和持久抗战的思想。《群众》周刊的有效政治动员,对抗战初期生气蓬勃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