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刊登的王前《关于合作化理论的沉思》一文,认为“50年代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从总的理论发展模式和指导思想上看,并未跳出斯大林全盘集体化的巢臼”。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虽然借鉴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但绝不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  相似文献   

2.
高化民教授著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近些年来比较全面地研究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的专著。这部书共十一章,约30万字,书后还附录了有关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统计资料。这部书的出版,将会对我们了解和深刻认识农业合作化运动,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广大干部和青年读者认识共和国的这段历史,有很大的帮助。综观全书,其十分显著的特点是:第一,不回避有争议的疑难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回顾历史,怎样评价合作化运动,一直是理论界、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合作化是继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广大农村又一场历史性变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初步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完成的《花好月圆》,系根据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改编而成,围绕三里湾这个小山村合作化进程,所引发的生产、生活、家庭、婚姻等错综而又微妙的纠葛变化,勾勒出一幅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现实的生动画面,反映了这场变革在农村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期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制的若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关于农村合作制的理论,在民主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中萌发,在50年代前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得到充分发展。1955年"五月变化"以前,毛泽东否定了经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动摇乃至消灭私有制,但又坚持保护农民互助合作和发展个体经济的"两个积极性",提出农业合作化应包含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两部分;"五月变化"以后,他要求进一步加快合作化,提出"大发展"方针,开展反"右倾",强调以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理论指导合作化运动。  相似文献   

5.
邓子恢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中央农村工作部成立,邓子恢被任命为部长,主持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他主张农业合作化不能操之过急,要稳步地循序渐进,在巩固中求发展,因而被毛泽东指责为“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是“右倾机会主义”。虽然政治上背了这样沉重的包袱,但邓子恢呕心沥血指导合作化的初衷却始终未改。1958年,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又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  相似文献   

6.
1953年开始的我国农业合作化及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正确、适时、成功的,其标志是解 放了生产力,符合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合作化是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 选择;合作化的速度是毛泽东根据当时实际情况提出变动的;合作化基本执行了“自愿、 互利”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上海局,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党组,青年团中央,各人民团体党组,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现在全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即将到来,有的地方已经到来。目前扫盲工作速度太慢,不能适应合作化的要求。这个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霞飞 《湘潮》2006,(12):8-14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在毛泽东亲自倡导下,经中央同意后搞的一场特殊的政治运动。毛泽东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教育,是针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出现的富裕中农感到入社后,手里的粮食少了,生活不如从前了,因而,对合作社及统购统销政策产生了不满,在一些地方“闹社”、“退社”等原因,于1957年在青岛会议上提出的。1957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9月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在企业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毛泽东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富裕…  相似文献   

9.
一、题解:毛泽东、邓小平富裕观的原初意义毛泽东于1955年7月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他说:“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①同年10月在《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的讲话中,毛泽东又一次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环节。山西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展了农业生产互助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运动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农业合作化带来了诸多问题,1956年2月山西基本实现高级合作化后各地发生大规模闹社风潮。闹社风潮是广大农民在国家政策触及其根本利益时所作出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目前报刊杂志上已发表了很多文章,但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来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文章还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文章中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合作化运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正是由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更需要发展合作化运动。究竟哪一种观点正确?究竟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有没有违反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我觉得有必要在这一方面作一些进一步的探讨,以更好地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本文就是就这一方面谈一点个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摘     
《湘潮》1989,(5)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误的原因,流行的看法是“四过”。但王前在《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文章认为,即使农业合作化步子走慢些,农业合作经济也未必能办好。导致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失误有其理论上、思想指导上的原因。1、对农业改造目标的认识有片面性。当时我们的认识基本上是:变革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农业改造的任务实际上就变成变革所有制一项了。2、对合作化组织形式的构想未能摆脱斯大林设计的模式。即“个体农业——小集体——大集体——全民”,盲目追求高级形式,使公有化程度远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合作化与苏联农业集体化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王前认为“50年代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从总的理论发展摸式和指导思想上看,(它)并未跳出斯大林全盘集体化的巢臼”。赵金鹏的观点则恰好相反,他认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绝不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其实,在目标、内容和基本形式上,中国农业合作化与苏联农业集体化确实是相同或类似的,但同时还应看到,两者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体现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殊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进行的。毛泽东同志在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合作化思想和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支持山西省委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有所创新和发展,为顺利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进行的.毛泽东同志在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合作化思想和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支持山西省委斌办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有所创新和发展,为顺利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合作化将农民组织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理想之一。但党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初衷与农民对合作化的认识和态度之间,既有契合,也有张力。党通过舆论引导与思想教育、典型示范与骨干培训、行政命令与利益引导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动员。对此,广大农民也给予响应,或积极参与合作化,或变相进行抵制。由于党获得了多数农民的高度认同,并努力维护农民的利益,党与农民之间的这种动员与响应的互动关系,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化运动的进程。但是,党与农民关系的这种互动结构并不对称,导致合作化运动出现偏差和失误。  相似文献   

17.
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我国当时五亿农民由个体经济、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初级社,最后转变到全社会主义的高级社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对于这个农业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从合作化运动开始至今,一直在争论。毛泽东认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是健康的,正常的。但有的同志则认为,是“过快了,过急了”,是急于求成的“左”倾经济路线的尝试。具体地说:有的同志认为,1953年过渡时期总线的提出,在1952年土地改革刚结束就开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急躁冒进的表  相似文献   

18.
1955年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进一步深入之时,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福安县发生“中农社”和“贫农社”的教训》一文, 亲自加了500多字的按语。他认为“我们对于福建省福安县贫农领导的合作社和中农领导的合作社对于社会主义事业表示不同的态度这样一种情况,不应当看作是个别的现象,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从而把这个典型推广到全国。因此,福安县楼乡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格外引人注目。今天,总结研究其发生的特点和经验教训,对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56年初,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农业合作化和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份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农业的全面改造思想。从历史演变和发展逻辑角度看,毛泽东对农村的全面改造,接续了他早年的"新村"设想和延安时期"组织起来"的区域农村治理实践,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通过一五计划的全面规划形式将农业生产初步纳入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了"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强调以合作化为中心,合作社为组织载体,通过规划实现对包括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农村文化等在内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改造。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主持编写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试图通过对发展合作社基层经验的推介,使农村党组织改进领导质量和计划性,调动起农民的合作化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并从总体上明确合作化与农村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面改造。毛泽东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包含社会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三重维度,是一个使传统农业、农村实现全面改造与现代化的规划,反映出毛泽东关于农村全面治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余生也晚,农村土改没有赶上,合作化还依稀有记。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运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及打倒“四人帮”后改革开放,农民再度翻身,发财致富,起楼盖房,这些都身历其境。加之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后来当记者又泡在农村,农村之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