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邓小平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继承和发展了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对日外交战略思想,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世代友好、正确认识历史、妥善处理纠纷、坚持一中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日关系麻烦不断、日趋紧张,两国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安全问题、领土与海洋资源问题等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在日本不断发生的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件,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严重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如何以史为鉴,正视现实,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成为世人瞩目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历史对于发展中日关系至关重要."历史认识问题"始终是困扰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历史认识问题"产生和存在的责任源于日本政府."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中方发展中日关系的一贯方针.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04,(1):39-39
在中日关系近年来出现一定困难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内一些人开始提出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来推动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人民日报评论部马立诚的一篇题为《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的文章,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的一篇题为《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5.
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渐进式的历史和解”是解决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后应立足发展,增进理解,奠定形成共识的基础,促进中日关系重新走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今春以来,由于领土、能源以及历史等一系列问题,日本和中、韩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站在战略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借出席世博会之机访问日本,希望能使中日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但是,日本方面却在此期间接二连三出现数起破坏中日关系的事件与言论,造成了吴仪缩短访问行程,取消原定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严重事态。从而使趋冷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其中的关键性环节,就是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又加上科索沃危机的发生和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的出笼,引起了人们对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整个国际关系的深入思考。本文就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科索沃危机后的中日关系科索沃危机的爆发,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的事件的发生,不能不使人们对今后的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认为,在当今世界上,和平与发展主流确实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甚至威胁。然而,从全局看,应该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20):14-14
钓鱼岛撞船事件让中日关系跌入低谷。作为邻居且又是亚洲两大强国.中日两国必须寻求新的机会,修复双边关系。“和则两利”,应是中日关系的共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4日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了“走廊交谈”,此条讯息让人感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9.
印进宝 《求是》2005,(18):16-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和两国人民友好的大局出发,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积极推动双边友好往来,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发展中日关系,不能也无法回避历史问题。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把历史的重负化为前进的动力。我们今天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以此为契机,深刻理解和践行我国政府一贯遵循的这条既能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又能不断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维护亚洲的稳定和发展的健康之路。一、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缘何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焦点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曾经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对中…  相似文献   

10.
东海能源争端问题,是中日两国海上领土争端的延续和具体体现.并成为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的热点问题。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政府经过多轮磋商,终于达成协议,发表了关于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的声明,这使得长时间引发中日关系紧张的矛盾焦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然而,由于涉及到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东海问题将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难解之局。但是,为了中日两国的长远发展进步,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必须寻求路径努力破解这一难解之局。  相似文献   

11.
赵剑 《求实》2006,(Z4):55-56
近年来,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逐渐转向"政冷经凉",引起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不少论者撰文指出: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症结"在于日本政府领导人没有认真反省和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而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但仅止于此还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中日两国政府于11月26日发表了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确立起面向21世纪中日关系的新型框架。这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关系的基调是稳定和谐的。特别是在中国国内建设于70年代末步入正轨后,中日关系经历了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13.
贾友军  赵爽 《党史文苑》2005,(12):12-13
本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新疆公众对抗日战争及纪念活动、中日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外世界作为东亚战略区位中最特殊的双关系,中日两国之间的利益与矛盾纠最深、也最复杂。近期,中日围绕东海气田开发产生纠纷,而原外交部副部王毅也在朝核会谈陷入僵局之际被命为中国驻日大使,中日关系的近期向引起各界关注。基于多种考虑,国社会和两国高层希望看到中日关系新大使的努力下得到改善和发展。然,中日关系目前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境犹在,出路难寻。笔者认为,中日关的良性发展将取决于国际结构与两实力均衡的综合作用。一、中日关系的历史脉络与特点历史上,由于中华文化的先进与中国力的强盛,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老,日本文化受汉唐文…  相似文献   

15.
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的客观需要。中国几代领导人一贯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积极倡导睦邻友好的对日方针。2008年,胡锦涛主席对日访问的“暖春之旅”,站在历史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秉着为两国人民谋福祉的高度负责精神,通过双方领导人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开启了新世纪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徐鹏 《党史博采》2007,(6):49-51
<正>2007年,既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抚今追昔,世纪伟人邓小平曾是抗日战场上的战将,为驱逐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立下卓著功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启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航船,并成为中日友好条约缔结的和平使者;他更是中日关系永久性正常化的捍卫者,对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回顾著作<廖承志与池田大作>撰写过程的基础上,对廖承志、池田大作推动中日和平友好事业的艰辛、曲折历程进行了思考,认为廖承志、池田大作非常重视中日青年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以及和平友好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4月11日至1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52个小时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次访日,而且此行正值中日关系发展处于微妙而又十分关键的时期,备受两国舆论乃至亚洲、世界的关注。在温家宝总理4月访日前夕,中日关系传来一系  相似文献   

19.
构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林泓今年是中日恢复邦交25周年。25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在政治关系方面,两国领导人频频互访,建立了各种对话机制和渠道,相互增进理解与信赖,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在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中日关系在经过多年的僵持之后,随着日本领导人的更替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两国的高层和民间都认识到中日和平友好的重要性,都有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的迫切愿望。从2006年10月安倍晋三首相访华的“破冰之旅”,到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再到2007年岁末福田康夫首相访华的“迎春之旅”,中日关系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春”。今年胡锦涛主席将在樱花盛开的时节访问日本,开展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两国关系的“春暖之旅”,中日关系的春天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