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产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对实现社会良好治理至关重要。但以往矿权改革重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忽视矿区农村和农民,造成矿区农民负担加重和乡村治理危机加剧。本文从矿区农村和农民利益出发,系统研究矿权与乡村治理的相关性,找到合适的产权制度和乡村治理方式,提高对政治社会风险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2.
农民在表达利益诉求时,因基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政绩观的错位、农民利益表达素养的低下、基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与农民对利益表达的认知偏差以及现有乡村治理模式既存缺陷导致本应同向、良性运行的链条出现断裂,影响着农民利益要求的传递,阻碍了农民利益的维护、实现与增进,也对农村的和谐与稳定、涉农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产生重要影响。铸合断裂的利益表达链条应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提升行政人员公共服务精神,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素养,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转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反映这种社会关系转型轨迹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分化: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意识从"身份取向"向"权利取向"转变,并自发形成了以自主治理为特征的乡村社会团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孙迎春 《人民论坛》2020,(12):76-77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有效治理事关农民个体权益和集体经济利益的保护。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的对接机制、村党支部领导的外部审计机制和派生诉讼制度,既有助于完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治理结构,也能够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治理中去。  相似文献   

5.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有效治理事关农民个体权益和集体经济利益的保护。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的对接机制、村党支部领导的外部审计机制和派生诉讼制度,既有助于完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治理结构,也能够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治理中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卖土"等违法违规现象,不仅致使农田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农民利益受损,也侵蚀着农村发展的根基。这些现象折射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地方基层治理的失序和村级组织现代治理能力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是农村事务外部主管部门的缺位与监督不足、内部主体组织的式微与治理能力缺乏、农村法治建设的滞后以及相关利益主体间责权利关系的模糊和失衡等,客观上难以抑制相关违法行为。未来,应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政府主管监管部门的治理能力,确保农村资源的合理合法利用和各方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创造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加强农民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农村各级党组织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以农村的民间组织为载体,鼓励农民合作以提供公共服务。然而在农民合作中,理性算计的农民过于算计个人的经济利益,无法克服公共事务中的搭便车等行为,从而出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严重短缺。乡村社会资本把微观层次的乡村居民的个体行为与宏观层次的集体选择结合在一起,以合作互利为分析前提,说明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能够达成统一,因而既是农民合作的基础,也是乡村治理强有力的社会资源。这势必需要培育乡村社会资本,为农民合作以及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内源基础。  相似文献   

9.
化解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形态发生变迁、制度激励存在偏差、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以及农民利益受不规范政府行为的侵犯等原因,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有扩大的趋势。为此,应通过建立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开辟农民与政府平等协商对话的制度渠道;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改变国家政权与农民之间的直接利益冲突;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体制,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现乡镇社区的自治等途径,努力化解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使其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 ,农民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与有关各方的矛盾正日益凸现出来 ,而在发展过程中演绎成的不当事件往往具有群体性、组织性、合理性、效仿性、对抗性等特征。这类不当事件主要是由于农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了侵害 ,有关职能部门处置不公正、不及时引起的。为了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 ,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为广大农民做主。  相似文献   

11.
吴坚 《今日浙江》2015,(10):34-35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浙江基层党组织在改善乡村治理中开展了丰富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广大农民的利益离不开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障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农村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农业的振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转轨的全面推进,导致社会利益分化和差异程度日益增大,加快了社会阶层分化的速度,推动了社会利益群体的增生和成熟,公众的利益表达愿望也随之不断增长,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  相似文献   

13.
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并且通过一起起具体案例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农村的法治建设才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有效调动他们主动学法、用法和护法的积极性,为农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婷 《求索》2023,(6):166-174
财政资源分配构成当前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挑战。东部农村作为大城市经济带的一部分,可能面临内生资源密集引发相关主体的博弈、影响村庄自治等问题。财政资源分配可为国家力量进入乡村社会、重构内生资源分配的规则和乡村治理秩序提供资源基础。中西部农村因资源外流,面临内生资源稀缺、利益关联弱化和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利益群体 ,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 ,保护农民的利益 ,就是保护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从农业、农民利益、国家宏观调控、农村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建立农民利益的保障体系 ,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证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农业现代化 ,与全国人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杨芸伊 《桂海论丛》2007,23(4):48-50
目前,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鉴于农村公共产品主要还是由政府提供,在委托——代理的理论框架下,根据委托与代理之间的利益差别性以及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导致集体行为非理性的理论预设,文章从多元利益博弈的角度,对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基于各自的理性选择却导致非合作博弈的困局进行解读,并提出正和博弈的有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4,(6):30-32,34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农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为此,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势在必行。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不同的实践探索,蕴含着不同导向,是村民自治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慎重把握的重要问题。为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加强基层民主协商的专题调研,受民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发展经济问题,也不再是由于乱收税费引发的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而是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社会治理机制失灵而呈现出的具有系统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基层政府管理错位和乡村社会本身的组织结构涣散共同导致的,是国家政权建设与社会发育双重不足引发的系统性困境。首先,当前农村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冲突加剧。改革开放解放了一直被束缚在公社内部的农民,市场化促使农民的职业分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分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原来经济、社会地位相差不大的农民出现了利益和阶层的分化,再加上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建设还有  相似文献   

19.
霍焰 《楚天主人》2010,(8):38-39,49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以及农民法制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长久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反映农村各种问题的信访量大幅上升。认真分析农村信访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张英魁 《长白学刊》2011,(5):138-14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体制转型的特殊情势下,农村社会冲突型利益表达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其日益增长的趋势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既有正面功能,又有负面效应.社会利益分配、政府管理与农民自身层面凸显的问题是农村冲突型利益表达日益蔓延的原因所在.对此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利益调整这一中心,对非理性表达的政策选择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