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产妇     
夏海军 《法治纵横》2011,(13):40-40
5月25日晚.上海市八医院产房,伴随着新生儿嘹亮的啼哭声,在场十余名医生护士欢呼雀跃。经检查,这名男婴凶早产体重较轻,不过健康状况良好。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男婴的母亲却无法分享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产床上,24岁的于晴(化名)紧闭双眼,一脸平静。她,是一名已昏迷了58天的植物人。  相似文献   

2.
一个1200克的早产女婴在保温箱中生活了58天,最终赢得了生命,两年艰难的日日夜夜,伟大的母爱使这位有很多发育缺陷的“拇指女婴”渐渐成熟,在一条母爱铺就的跑道上,她不断追赶着正常孩子的发育水平,年轻的母亲最终好梦成真……  相似文献   

3.
10月底,妈妈住进医院,她患了肺病,但她住院是因为拉肚子30多天,到医院去检查肠胃,最后查清是治肺病的药中有致泻的副作用。查清后第三天早晨,她去世了。爸爸赶到病房时,她的寿衣已经穿好,是一件平时喜欢的大衣。爸爸看到妈妈泪流满面地说:"衣服都穿好了。你也不等等我。"上世纪70年代中,我家住白广路。  相似文献   

4.
李欢去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铁岭农业大学,喜得一家人笑声频传,村里人说:“李欢能考上大学多亏乡司法所的帮助”。事情得从头说起。2005年农历8月13上午8点刚过,一位面色忧愁、眼含泪水的青年妇女推开了沈阳市法库县慈恩寺乡司法所办公室大门,人还没坐稳,就急三火四地说:“求你们帮帮我吧!求你们帮帮我吧”!  相似文献   

5.
一名叫李欢的年轻协警的牺牲,引起全国百名律师“上书”,从而有可能改变全国50万名协警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叫曹曦文,在巴中市纪委工作,是王瑛大姐的生前好友,我和她相处十多年了。2006年7月,南江遭受特大旱灾,王瑛大姐在抗旱一线连续奋战十多天。那期间她一直胸痛、咳嗽不止,她以为是一般的炎症,吃些消炎药,挺挺就过去了。可是病情却止不住,一次竞晕倒在查灾的山路上,随行的同志把她送进医院。检查结果震惊了所有的人:肺癌晚期。  相似文献   

7.
感遇 《法制与经济》2004,(11):38-41
命运中的不幸有时突然而至,令人悴不及防。家住长春市的白冬雪11岁那年的一天中午,走在放学路上的她突然感觉自己的左腿有些不听使唤。这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带着她到医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小儿麻痹,白冬雪的身子一下子瘫软了,父母也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8.
故事梗概 在一个狂风肆虐的雨夜,在回家的路上,女医生马明被一辆摩托车撞倒。那个肇事者慌乱逃遁。马明被巡警送至医院抢救,她在昏迷中指供肇事者是她的丈夫宇文江。宇文江赶到医院,大喊冤枉,但既讲不清案发时他在做什么,又谎说摩托车在医院。经查证,宇文江下班后推了摩托车走出医院。第二天,肇事的摩托车被找到,正是宇文江的。于是他被确认为第一嫌疑人。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我的妻子因右手食指被绳子勒伤到医院治疗,医院对其右手食指进行了清创缝合治疗。第二天她还到该医院换了药。  相似文献   

10.
一位二十岁的少女,被病魔吞噬着青春岁月,然而,她的不幸并没有引起继母的怜悯和同情,却用罪恶的双手将铁钉残忍地钉进她的头颅,演出了一幕──1995年3月6日,人们惊诧了!这一天,吉林油田医院住进了一位生命垂危的女患者,经照相和CT扫描,在患者的头颅内,竟发现一根长约10公分的大铁钉横在两耳之间。医院立即为她进行了急诊手术抢救,经过医护人员55分钟的紧张工作,终于将这根铁钉取出。当看到这根长长的且已锈迹斑斑的铁钉和已经化脓的伤口,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目瞪口呆。这位患者叫何伟英,今年刚满20岁,家住扶余区长春岭镇长青…  相似文献   

11.
下岗后,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再加上自己又一无长技,在家人的耐心劝说下,我只好在马路边卖起了蔬菜,因为地处位置不是很理想,辛辛苦苦一天挣来的血汗钱也不过三十多元钱。可谁知屋漏偏遇连阴雨,我摆摊卖蔬菜还没有多少天,妻子突然患上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疾病,送她到医院去治疗,住院十多天下来,不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而且还欠了一身债,病情至今也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12.
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相似文献   

13.
昂贵的偏爱     
石志坚 《检察风云》2012,(11):50-51
那天,见到赵敏敏时,她眼圈微微发红,表情也有点倦怠。但一头短发梳得非常整齐,脸色冰白。几天前,她刚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为了尊重犯人,不给犯人在改造中间留下遗憾,犯人家属身患绝症或逝世大殓,警官一般都会带犯人走出大墙,到医院去探望亲人,尽一份孝,送一份情,或到殡仪馆参加追悼会,送上最后一程,寄托一份哀思。  相似文献   

14.
一病多用     
不久前,我们单位的谷大姐患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术后第三天,主任带我和赵副主任去医院看望,给她带去300元慰问金和营养品,谷大姐和家人都很感动。  相似文献   

15.
伍君仪 《政府法制》2011,(28):21-21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7岁的小蓉本来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女孩,但被久未回家的生父接走"住几天"之后,竟然全身皮肤松脱,深度烧伤面积达85%,躺进了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的重症病房等待救治。她说,爸爸把她接去后,隔几天就把她衣服脱光,用开水长时间烫她。而涉嫌虐待女儿的父亲林水全已被当地警方控制。  相似文献   

16.
清风 《检察风云》2012,(3):50-51
2009年2月的一天,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划破杭州市同德医院的夜空,重刑女囚萧静望着身边的男婴热泪长流:“谢谢监狱长……谢谢警宫,谢谢政府!”萧静是浙江省第一个在监狱产子的女犯,此时的她百感交集,声泪俱下……  相似文献   

17.
她从车轮下逃生,却在医院抢救中被改变了血型。医院把这位少女从不幸中拉出来的同时,又把她推向了更大的不幸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3,(14):7-7
上了“急救车”险入“黄泉路” 今年5月3日,温州市民林女士致电120急救中心,要求派一辆急救车。她丈夫黄先生是位危重病人,在温州附二医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了40多天,花了60多万元。鉴于病情已有所稳定具备转院条件,经医院同意,她将丈夫转至杭州治疗。不到半小时,急救中心即开来一辆急救车。林女士与之确认了急救车上的急救设施、医护人员,谈好运送的时间、价格等事宜,每公里10元(事后方知正宗120每公里3元),双方签订了合同。  相似文献   

19.
金凤 《公民与法治》2009,(12):19-21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育婴室应该是医院里最卫生、最安全的地方。然而晓红的不幸却恰恰是在这个呵护弱小生命的地方发生的。23年前,在北京市怀柔区某医院育婴室,不满两个月的晓红被一只无人看管的动物啃咬了鼻子,鼻翼被咬穿,鼻尖消失。医院承诺待晓红长大后为她做整形手术,还她一个健康美丽的鼻子。  相似文献   

20.
3月2日,是姜春玲最难忘的一天。这天她站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奖台上,用一贯认真而朴实的笑脸迎接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个国家级荣誉——全国优秀女法官。她从没想过自己会与这样的称号有什么关联,更没想到在34名获奖者中,自己竟是被推选为唯一的代表发表感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