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不仅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已成为当今大学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大学必须抓好"本科"这一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链,破除观念、体制与制度障碍,构建认知系统、操作系统与保障系统三位协同一体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德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统德育遭受冷遇;培养目标的高期待与学生现实选择的低欲求之间落差大;学生知行不统一;群体性心理问题凸显。其原因在于:拔尖创新人才德育培养的理念创新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足。要尽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德育合力机制,转变德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将德育与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全面糅合,建立全员育人机制,营造和谐统一的整体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赢得国际教育竞争力的伟大实践.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2012”的调研数据,从学生的主体视角探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与普通培养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在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和学习性投入等学术导向指标上全面优于普通培养模式的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组织能力等社会导向性指标上,低于普通培养模式学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文化育人,要培育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大学文化,以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领社会,这是实现大学文化育人的真谛。本文从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精神文化育人、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制度文化育人、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物质文化育人三个层面出发,提出培养能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青年一代的大学文化育人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拔尖人才培养问题出发,分析了公路水路交通科技拔尖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提出必须遵循人才培养客观规律,建设科技拔尖人才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专业拔尖技术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提供充分的创新和实践的机会,创新培养模式和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重要目标之一。在众多影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要素中,育人理念、制度是较为关键的因素。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对知识继承、传播和创新的态度等育人理念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大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直接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提升及行为选择。构建符合大学组织特性的育人理念,建立有效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制度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大学育人的目标是当下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协同育人是新时期地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当前,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存在主体单一、合作内容窄化、动力机制弱化、协作机制软化、评价机制匮乏等问题.为寻求破解之道,地方应用型大学应加强主体先进性与适切性建设,实现协同育人体制突破;强化四大运行机制建设,确保协同育人机制通畅;设立学科专业“特区”,一校一策,试点推进.同时,政府、企业、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应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协同育人新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对大学文化育人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传递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得益于大学文化与隐性知识传递间的系统耦合.为进一步了解大学文化育人的机理和规律,构建了大学文化育人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动力学模型.模型分析显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确保不同类型“大学人”间的有效接触强度可以提升大学文化育人的质量与效益.最后,提出创建支撑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载体和平台、构建“大学人”广泛参与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促进“大学人”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大力推进大学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意和和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大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本文试从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融合、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融合”的渠道、教学管理的创新促进素质教育提高三个方面产阐述了如何在创新教育新理念下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双一流"建设最终应落实到人才培养尤其是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上来,为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需要通过立德树人实现价值引领、深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创新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接轨、固本强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性是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反映.但就本科教育而言,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性也并非与职业岗位“—一对应”,而是要以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适应职业岗位的多元化需求.实践中,本科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僵化、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雷同导致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的专业相关性不高.本科教育改革关键是要切实给予大学专业设置自主权,加强专业设置与改造,健全专业设置与改造的制度保障机制,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专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大学生德育方面具有情感优势、认知优势和实践优势.但“二元化”的教育体系、忽视德育工作的教师评价制度、不健全的师生交往制度、缺位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育人制度以及“重知识、轻精神”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却使得专业教师的德育责任日益弱化,所具有的德育优势也无法彰显.为此建议,从确立“人本位”的制度设计理念、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教师评价制度、健全以学术探究为媒介的师生交往制度、完善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激发大学专业教师的德育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上秉承卓越取向,在培养规模与培养质量上均居世界前列.从特点来看,跨学科人才培养贯穿本硕博三个层次、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采用国际化培养路径;从趋势来看,跨学科组织在研究型大学趋于中心化、跨学科教育受到政府与大学科研的双重驱动、愈发重视学生需求与遵循一定的就业取向,以及通过进一步实践去巩固其在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引领地位.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机制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既是提升师范专业纳优能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回归师范院校办学特色和实现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应然诉求.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招生政策稳中有变,培养政策逐渐改进,就业政策稳步放宽.纵观十年,该政策在促进师范专业纳优能力回升、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改善师范生就业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招生形式单一、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目标冲突、就业模式有违公平等问题.因此,后续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招生制度,创新免费师范生退出机制;回归大学的“育人”主旨,增强培养单位的师范生教育动力;完善就业方式,鼓励免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就业.  相似文献   

15.
所谓“大学自主”即大学自己治理办学事务之意,所谓“大学分治”即大学内部分层分类治理之意.制约和影响大学自主与大学分治的障碍和困难主要是受传统制度思维和现代经济思维影响下的过度行政化和过度功利化所致.推进大学自主与大学分治,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引领和价值导向,从整个体制治理着手,优化内部结构治理,改变过于“集中”的治理模式,从制度设计上谨防“政霸”、“财霸”、“学霸”的破坏性影响和寻求法律支撑.文章认为,学校内部体制治理的合理化是学校办学自主的根本,而改变治理结构及其模式,实行分层分类治理是保障大学自主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国际化竞争,坚持立德树人,对拔尖创新人才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数十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家国情怀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出通过提高对国际化背景下家国情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坚持知行合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包括导师在内的全员育人机制,完善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的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政策背景。研究型大学应以观念更新为突破口,确立现代大学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积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以基础学科研究为根基,构建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以改革培养模式为总抓手,全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费时低效,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究其原因,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更有考试制度的问题。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实践性原则;要从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学记》提出的"知类通达"与胡瑗主张的"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知类通达"、"明体达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回归,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责任。"知类通达"、"明体达用"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0.
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既可以是复合型人才,也可以是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关于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67所高校的处级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是依托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某个创新学院或某一特色专业等平台来展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来自学生本身的因素,也包括来自教师层面的因素,还有来自学校层面的因素。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推动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