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我国《物权法》,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即村民小组、行政村或乡集体范围内成员共同拥有土地的制度。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按用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农用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而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无不是以集体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为前提,针对这三种用益的土地,在使用权的分配方式和转让形式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践悖论、诠释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承包制使农村单一的土地产权结构变成了两权分离的多元化产权结构 ,即集体所有权与承包使用权分离。这一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较好地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温饱问题 ,其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目前这种以集体所有权为主导的地权结构也存在许多令人不解的悖论。笔者认为。这些悖论在现有的农村经济、政治管理体制框架内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一、农村集体所有权的悖论分析虽然现在法律规定乡村集体为农村土地的所有者 ,《宪法》第九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相似文献   

3.
李惠平 《理论月刊》2006,(1):158-160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关系农民生存保障的基本权益。不论是考察其历史形成还是为解决其在现实中的困境,都应以确定农民对土地的直接占有为前提。文章整理了目前关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有关学说,赞成在我国物权法中直接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分析了集体所有权的概念并提出以农民集体共同共有权解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孙建伟 《探索与争鸣》2023,(3):102-108+179
在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中,很多学者注意到了资格权的特殊性,并将其界定为特殊的用益物权,这种主张看到了问题,但没有看到宅基地资格权特殊性背后更多的法权逻辑。宅基地资格权应界定为土地所有权在封闭社区中的一种实现形式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农村社会集体与成员形成的一种新型总有关系。农村土地所有权在封闭的社区中,只有通过资格权,三权分置后的宅基地使用权才能获得有效的活力及合法性。宅基地所有权作为一种集体公有制的法权,其源于集体成员土地所有权的让渡或为保障集体成员生存权、居住权的制度基础。因此,其承载了更多的农村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为推动农村社会获得更多的土地财产权收益,推动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在准确定性资格权的基础上,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进一步财产权化。  相似文献   

5.
杨一介 《思想战线》2002,28(4):110-114
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的上地改革运动以后形成的 ,它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现状和实际的 ,虽然将来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 ,农地集体所有权的内容和含义会发生重大变化 ,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维持农地的集体所有权或社区所有权 ,仍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余欢  郝赪 《人民论坛》2015,(5):104-106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进行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情况不容乐观,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文章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制度进行深刻剖析,找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民族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设想:其一,确定集体所有权之性质;其二,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依附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的法律体系怎样影响农村经济体系运转的方式分析中,说明了中国土地制度设计基本是合理的、现行狭义农地产权制度符合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家庭承包经营是农地集体所有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有效率并注重公平的,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不能为集体经济组织创造任何地租、却为整个社会提供低价农产品.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自成 《湖湘论坛》2004,17(5):80-82
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产权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 ,土地产权的归属既决定于历史进程和社会制度 ,又与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当前 ,“三农”问题突出 ,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 ,归根到底是现行土地制度与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严重不相适应。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紧扣明晰土地产权这根主线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其它配套改革 ,从制度设计上入手 ,重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质是实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一定程度的分离 ,在不改变土地所…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新时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强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是保障农民的根本权利,目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方法是采取非强迫命令手段,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的最优配置。新时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破解土地权利能否分离、划定土地承包者与经营者权利边界、甄别集体土地所有制性质、破解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的难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要保护农村集体成员的土地权益、维护农民的经济独立性、加强对资本投资农地的引导、构建新型乡村振兴主体。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陈安民一,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在明确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使用权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农户手中,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机制。这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  相似文献   

11.
《松州》2015,(2)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牧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牧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牧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赤峰市采取积极、稳妥、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农村牧区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扩大了农牧业生产规模,推动了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2.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特别是土地产权问题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全局.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仍存在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产权制度安排还不够完善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重视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利益平衡的土地产权制度,强化宏观调控,土地管理和权力监督等措施,对于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13.
杨莉芸 《求索》2010,(10):89-90,221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是发展现代农业最基本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经营还存在着土地所有者虚置、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尚存但土地资本功能弱化、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缺陷,需以"弱化所有权、强化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为基本方针,确权颁证赋能,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保护土地承包经营者的权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实现土地资本化;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速土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权属纠纷日益严重和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个社会问题。对农村集体未长期占有和使用过的土地如何界定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对正确界定农村土地权属、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遏制日益严重的农村土地纠纷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每一个“农”,都与农村土地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研究“三农”,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不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课题组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分析、研究后认为,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大有改革之必要。改革之举在于——实施农民土地有限制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土地权利的冲突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星 《理论月刊》2007,(9):163-168
目前的农村土地权利存在冲突。主要是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权利的冲突,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个人土地权利的冲突。解决冲突的对策是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7.
在农地关系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通过均田的形式体现了农民在村社集体内的成员权和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制度安排。在现阶段家庭分散经营格局下,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远远大于其生产功能。但随着土地福利化倾向增强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型”农村土地制度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副作用。1.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提高土地效率的矛盾,即均田制、小规模的家庭式经营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首先,土地分户经营,不利于现代科技对农业的投入,包括农机现代化和良种推行。其次,由于获利空间狭窄,农民…  相似文献   

18.
张纯 《求索》2008,(8):155-157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对土地的权利是人权的应有之义。土地征收中对当事人土地权利的侵犯即构成对其人权的侵犯。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存在对于农民财产权、生存权以及其他人权保障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征收制度中相关范畴界定不清、监督不力、救济无力、征收权滥用等。笔者主张通过完善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征收程序、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健全监督救济体制、建立和谐农村土地征收法律体系,完善与加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引  杨庆媛 《求索》2014,(8):32-3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具体体现在流转方式和收益分配、监管制度建立等方面。通过分析上海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发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中,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公开出让复垦土地、出让指标并就地落地和出让指标异地落地三种,流转模式按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不同划分为"宅基地置换"、"建设公共租赁房"、"征地留用"等十种。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临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流转收益分配及监管制度不完善、流转程序和机制不健全、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矛盾和盲区等问题。反思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爱民 《政策》2013,(11):38-41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下旬的湖北考察讲话中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农民增收。学习总书记讲话,调研湖北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我们对新形势下土地流转七个重大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