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句家喻户晓的毛主席语录,它曾经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过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新时期,这句话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农村广大、农民众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前提条件.要破除"人多地少,不需要机械化"、"劳多岗少,不必要机械化"、"农民钱少,不能要机械化"等认识误区,积极制订相关政策,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年6月25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部法律是在总结和反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几十年的经验,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共八章三十五条,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和扶持措施等作了规定。支持农业机械化的科研开发我国农业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艺落后、可靠性差。发展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十分重要。没有科研开发成果就没有先进适用的、质量过硬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就成为空谈。由于农机行业是个弱势行业,目前我国农业机械领域的科研开发比较薄弱,政府有义务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本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 侯著铁在《学习月刊》1992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农业的发展和开发,关键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之一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老式笨旧或轻捷便利,将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束缚或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农村生产力状况仍然落后,人们使用的仍是笨重的生产工具,劳动效率低下,严重地桎梏了生产力的发展。针对这种局面,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农业生产借助机械化的威力跃上一个新台阶。一是提倡连片种植,进行合理并联,走专业化的道路,将田块化零为整,适度向种田能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年6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相似文献   

6.
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科研开发第三章 质量保障第四章 推广使用第五章 社会化服务第六章 扶持措施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粮食面临的形势,一是需求量不断增长,二是供应量增长有限,三是发展后劲不足。这说明,我国农业这个基础还是很脆弱的。应该看到,农业问题,决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不是一般经济工作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战略问题。因此,必须下决心、花力气、下本钱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确定了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怎样结合各地实际来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总产值翻番的问题,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大课题。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四分之一强,居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一半多,且多分布在边远山区,务农为生,讨论农业现代化问题,对促进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具有重人的现实意义。本义拟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的政策与法制保障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科技在“三农”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必须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政策与法律保障体系,才能保障新阶段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及有效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在毛泽东同志"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科学论断的指引下,各地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拓宽农机应用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农机产业,使浙江在农机存量、应用水平、服务能力以及农机产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每百亩耕地拥有动力数等指标和茶机、植保机械等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走出了一条符合浙江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子,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仍是劳动强度最大的工作之一;与兄弟省区相比,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和农民群众农机作业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发展农业机械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1月28日通  相似文献   

1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前不久,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并将于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为促进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已经2006年1月14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沉寂了多年的“农机热”在我省农村的一些地方又悄然兴起。日前,记者在闽侯县采访,在该县的荆溪村,一位农民指着一台联合收割机对记者说,这东西真是好,能顶100多个劳动力呢!收割机的主人、村委主任告诉记者,去年6月份,他参加了县农机站举办的大型农机推广现场演示会,联合收割机的高效率使他很受鼓舞,当场掏钱买了一台。去年一年  相似文献   

15.
一、云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现状云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四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机械装备不断增加,作业项目不断拓宽,农机队伍不断壮大,使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机经营形式不断完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著,整个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截1992年:1.我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值25.51亿元;2.农业机械总动力754.54万千瓦(1025.88万马力);3.拖拉机18.61万台;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58067台/73314.89万瓦特;5.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达170437.44万瓦特;6.加工机械达234043台;7.农副产品加工站达12.92万个;8.运输机械动力达225939.11万  相似文献   

16.
最近,重庆市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加快缩小与全国水平的差距,有力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主要内容:(1)支持农机装备研制创新.构建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创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对大宗粮油、经济作物技术装备"瓶...  相似文献   

17.
锣鼓声由远而近,江西省游家村的大人小孩闻声跑到街上看热闹,送亲的人浩浩荡荡地沿街而过。他们抬着的嫁妆中,有一台披红挂彩的柴油机,特别引人注目。据说,新娘的爸爸熊自新在用什么东西作陪嫁的问题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他想,女婿是渔民,要是帮他置个机帆船发展生产,今后还愁没家具用?于是,就用柴油机作为陪嫁。这件事不仅反映了农村出现的新风貌,而且也表明中国农业机械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变革的标志之一,就是一度遭到冷落的农业机械,如今又受到了农民的宠爱。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九八四年同一九七八年相比,全国拥有的农机总动力增加了一点零五亿马力,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六年增加的动力相当于一九七九年前三十年全国拥有农机总动力的百分之六十五。拖拉机年递增率达百分之十六点五,其中小型拖拉机的递增率为百分之十九点一。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落实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省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我省农业机械化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政策、发展规划和发展措施;负责重要农业机械化工程项目的决策、审批和部署;组织、指导、推进、协调和监督检查农业机械化工作,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培中 《春秋》2015,(2):49-50
陈少敏,1902年出生于山东弥河之畔的寿光县范于村。她本名孙肇修,陈少敏之名,是参加革命后秘密工作需要所起。战争年代,其名声就不同凡响。毛泽东称她"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延安边区军民称她"陈大脚",访问延安的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则称她"陈大姐",这"大脚""大姐"的称谓皆因了她上马能打仗杀敌,下马能光脚插秧的朴实亲民作风。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仅有3位女性,她是其中之一,另两位是邓颖超和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走向市场,不仅要求人们有全新的发展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迫切需要进行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宏观调控等的重塑与构造。在这些方面,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