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79年3月麦理浩北京之行,针对英国方面以"土地契约"问题为突破口,逼中国方面对"九七"的"英国管治"让步,邓小平以"叫香港的投资者放心"的承诺破解;1982年4月希思访华,中英两国政府就"长期搁置"的香港"九七"前途问题开始进行初步的外交接触,为正式的中英两国政府的外交谈判做前期准备工作。在对香港和香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调整了"国家统一"的战略重心,将以"一国两制"的新思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提前,探索将"台湾版"的"一国两制""香港化",初步形成了"1997年收回香港"决策和政策--"十二条"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2.
1979年3月英国总督麦理浩的北京之行,代表英国方面以香港"土地契约"问题为"突破口"逼中国方面对过"九七"的"英国管治"让步的"发难",第一次将中英两国政府"长期搁置"的香港"九七"前途问题公开化.而邓小平"叫香港的投资者放心"的正面回应,初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关于"九七"前途问题"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的战略思考.以此为契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开始初步调整当代中国"国家统一"的战略重心,将以"一国两制"的"新思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提前,开始逐步探索将"台湾版"的"一国两制""香港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中的"港人治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人治港"是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提出的重要思想.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创造了条件,也为香港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为澳门、台湾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和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所有炎黄子孙企盼已久的共同心愿。百年国耻,一朝洗雪,香港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其意义是巨大的,其影响是深远的。对香港自身发展来说,回归祖国是香港进一步走向繁荣昌盛、稳定发达的新起点。一、"一国两制"是保证香港繁荣稳定的指导方针"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集党中央集体的智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作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一国两制"主张在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台港澳地区高度自治,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而不是以谁吞掉谁的方式来实现祖国统一。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作为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香港的平稳过渡、顺利回归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声明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条件成熟时,用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成为继毛泽东之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香港回归有了历史新契机。在香港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既是爱国者又是现实主义者,他运用辫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解决历史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不变"的思想作为"一国两制"构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时提出并完善的。他的"五十年不变"思想主要传递了四个层面的信息:"五十年不变"的承诺是可信的,"不变"的时间至少是五十年,"不变"并非绝对不变,"不变"是内地和香港两个方面的不变。准确把握邓小平"五十年不变"思想的内涵对我们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顺利回归祖国20年来,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央治港方略中贯穿渗透的科学理论思维密不可分。纵观20年来的中央治港方略,它始终贯穿着科学的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为"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南。  相似文献   

8.
与解决香港问题一样,解决澳门问题一开始也是在邓小平亲自领导下进行的。在解决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4年以前,邓小平在谈到祖国统一任务时,更多的是针对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讲的。由于澳门问题和香港问题属于同一性质,都是要收回被外国殖民主义者所占领的中国领土,而且澳门问题又没有香港问题那样引人注目,所以,邓小平当时没有再单独提出澳门问题。但实际上,邓小平在构思祖国统一的新方略时,是把台、港、澳回归祖国问题统筹考虑的。在他看来,在大政方针上,台湾、香港问题解决了,澳门问题也就迎刃而…  相似文献   

9.
高层声音     
<正>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深入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符合香港居民利益,符合香港繁荣稳定实际需要,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符合全国人民共  相似文献   

10.
历史给新中国留下了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港、澳仍在外国殖民统治之下,台湾问题仍未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主观随意的,而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原因。从国际形势方面看,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是我党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主要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矛盾的统一体,还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党在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方探口凤,邓小平直言中国政府的立场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1997年的日起来临,香港的归属问题渐渐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在两大强国迟疑不决之际,在香港的中外投资者都做尽快归本的打算,而对长期性投资不感兴趣。在此之间,香港舆论关于1997年香港前途问题的报道和文章日益增多。凡此种种都表明,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为此,英国首先决定派人到中国进行试探,了解中国方面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态度和意向。1979年3月下旬,英国驻香港总督麦里治爵士在首席非官守议员简悦强、港督政治顾问魏得巍(后任27任港督,改名卫奕信)…  相似文献   

12.
<正>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将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领导人曾多次表示,台湾问题同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不是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3.
一、香港《基本法》的重要意义香港作为一个国际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作为一个自由港,这样的局面在97年回归之后能不能继续保持下去?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答复是这种局面是可以继续保持下去的。邓小平同志在考虑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他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香港要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一国两制"的政策,在《联合声明》里头通过我们政府的声明作了承诺,一共是十二项基本政策,还要把这十二项基  相似文献   

14.
万俊丽 《世纪桥》2007,(10):62-62,64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法框架下,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周恩来等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出了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保留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等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极大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  相似文献   

15.
彭清华 《求是》2012,(14):20-22
回顾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香港问题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局部问题,它事关国家全局,影响国际关系。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香港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确立了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成为"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思想源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16.
正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采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收回香港主权。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消息一经传出,国人无比振奋。但在同年,日本文部省在中小学教科书中篡改了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香港著名词作家黄霑义愤填膺,当即提笔写下"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希望借此凝聚人心,振奋海内外华人的民族精神。《我的中国心》歌  相似文献   

17.
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英国政府受形势所迫,改变了长期以来避而不谈香港问题的姿态,急于了解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方针,以制定自己的对港政策。为此,英方采用了不少办法向中国政府进行试探。毛泽东在世时一直没顾上考虑解决香港问题。1974年4月,他对来访的英国前首相希思说,“你们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他指着邓小平等人说,解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给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指明了方向,中国政府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作了长期的努力和精心的准备,逐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步骤,保证了香港按“一国两制”构想实现顺利回归。香港的顺利回归,既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又为澳门顺利回归起到了示范作用,还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其意义是十分深远和巨大的。值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我们对中国政府实现香港顺利回归的战略决策、战略步骤、回归十年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毛泽东生前虽未亲自踏上香港这片土地,但却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最早决策者。他长期关注香港问题,主张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并为香港回归做好了战略和政治外交方面的准备。他重视香港,关注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为香港长期保持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民生幸福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是毛泽乐、周恩来首倡,邓小平、江泽民运用实施的。随着香港已经回归、澳门即将回归,中华民族的统一今后主要是解决台湾问题。早在50—70年代,担任政府总理兼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主持对台工作,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有过多次筹划和数十次讲话,为推动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