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梁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的故乡,享誉中外的铜梁龙舞艺术发祥地。铜梁正按照314总体部署的要求,深入解放思想,全面扩大开放,立足现代经济强县、森林宜居、文化教育高地三大定位,以大开放促大改革大发展,做  相似文献   

2.
<正>2月16日至23日,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重庆铜梁火龙亮相宝岛。活动由重庆市台办与重庆市铜梁区共同主办,5天7场展演累计吸引超过200万人次观赏,受到各界广泛好评。铜梁龙舞历史悠久非遗文化源远流长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铜梁境内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集民间音  相似文献   

3.
铜梁位于重庆西北部,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的故乡,享誉中外的铜梁龙舞艺术发祥地。全县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人口81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呈现出稳健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  相似文献   

4.
铜梁位于重庆西北部,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的故乡,享誉中外的铜梁龙舞艺术发祥地。全县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人口81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呈  相似文献   

5.
吕岱  ;王成伟 《重庆行政》2014,(3):101-103
正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巴渝山水孕育出了质朴浓烈而又瑰丽多姿的文化艺术作品。集中体现古代巴人龙蛇崇拜和尚战精神的《巴渝舞》,可以看作是今天在重庆地区广泛流传的"龙舞"的最早的血脉起源。铜梁龙舞以其浓烈的个性、夸张的表现和发自内心的审美体验,而成为传承巴渝文化艺术精神的"心灵象征"和精品之作。徐复观先生言:"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人间的性格,是现  相似文献   

6.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距重庆市区81公里。全县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铜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产富庶。唐朝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始建铜梁县。境内出土的更新世纪石器、殷周方鼎和恐龙化石等文物,是迄今为止重庆市人类活动的最早记载,被中科院命名为“铜梁文化”。铜梁纸扎彩龙技艺精湛,龙舞气势磅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龙灯)之乡”,铜梁龙进京参加过建国35周年、50周年庆  相似文献   

7.
正3月2日晚上,应台湾南投县文化艺术学会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铜梁火龙舞在台湾南投灯会上压轴出场,数千名观众慕名而来,观看火龙起舞、烟花绚烂的精彩演出,共庆元宵佳节。元宵节期间,有"中国龙舞之乡"之誉的重庆市铜梁区陆续展演6场火龙舞。"火龙"被冠为"龙舞"之首,当晚,铁水打出璀璨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4)
<正>2月9日,应台湾南投县县长林明溱、新竹县县长邱镜淳的邀请,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重庆铜梁火龙首场亮相南投市漂纱舞台。铜梁火龙队一上场,就震撼了台湾观众。两条颜色炫丽的龙身在火星中自由穿梭,1500度的铁水打向天空,瞬间营造出的铁水流星给近万名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尖叫声、呐喊声、快门声、为整个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在这个星球上,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场所,都有龙舞,而在千姿百态的龙舞艺术中,最亮丽夺目的当数铜梁龙。  相似文献   

10.
扑蝴碟     
《春秋》2021,(5)
正扑蝴碟,是一种民间广场舞蹈。据史料记载,扑蝴蝶是南宋节庆社火中常见的民间舞蹈之一。表演时,男青年手持蝴蝶道具,女青年手持彩巾做扑蝴蝶状,兼以锣鼓伴奏。动作夸张,一静一动对比明显。参加表演的多则百余人,少则几十人,男女成对而舞。表演中有歌有舞,另有外角穿插跑动插科打诨,表演轻松愉快。该舞蹈表现形式不断完善,艺术感染力不断增强,队形有"单队" "双队"和"四队"等,舞花有"拧绳" "龙捆珠" "叠字""剪子" "金丝葫芦" "蛇蜕皮""大团圆""和平花"等12种。2007年8月,扑蝴蝶入选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正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一,南宁市宾阳县一年一度的炮龙节激情上演。人们舞着一条条"炮龙"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上下飞舞、走街串巷,欢乐闹新春,演绎一场民俗狂欢节。据了解,炮龙节是宾阳县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宾阳炮龙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题记:漫步在公园内已经修建完成的宽5米的健身步道上,欣赏着周围的香樟、桂花、银杏、杜英、小叶榕、杨柳、杜鹃等树木花草,眺望着人工湖上已具雏形的木廊亭阁,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清新的空气,怎不让人心旷神怡。这只是目前"龙乡"铜梁美丽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耍龙灯     
《台声》2015,(4)
<正>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宋代吴自牧著的《梦粱录》中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仅供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铜梁现有的教育资源,经县委、县政府反复论证,并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于1999年4月将原铜梁师范学校、铜梁县教师进修学校、铜梁县行政学校合并为铜梁县委党校。目前的铜梁县委党校已成为一所教学功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较配套、教学手段较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的干部培训基地。一、基本情况由于城镇建设改造,原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处于龙都大道的交叉口上,使学校占地及办学场所严重不足;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12,(1):214
2011年,铜梁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围绕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以"唱读讲传"、"耕种文化、共建和谐"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努力提升文化形象,不断改善文化民生,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健康铜梁"建设,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体设施稳步推进按照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标准,实施了七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贺东  罗礼云  陈利  杨波 《公民导刊》2011,(11):64-65
铜梁,“龙”的故乡,也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的故乡。而本文的主人公,重庆市人大代表、铜梁县世彬劳务公司董事长李世彬出生地铜梁县白羊镇。就与邱少云的出生地少云镇毗邻。李世彬。男,43岁。20年前,他从白羊镇来到重庆市区打工;20年后的今天,他已是一个带领上万农民工参与城市宜居建设的带头人。他用握过锄把的双手,靓丽了直辖市一个又一个重点工程。2007年。李世彬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十佳农民工”。同时被授予重庆“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1月,他当选为重庆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09年10月。他代表重庆市400万农民工当选并出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十五大代表、主席团成员。  相似文献   

17.
谭庆 《重庆行政》2023,(2):12-14
<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大局、统揽全局、引领变局、开拓新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庆市委明确提出的“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牵引总抓手。铜梁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关键节点,是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重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2022年,引进重点项目85个、投资651亿元,其中海辰储能是全市首个锂电储能整装项目,创造了百亿级工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次年投产”的“铜梁速度”,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当前,铜梁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抓手总牵引,坚持党建统领、问题导向、整体智治,坚持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数字化发展,大抓实体服务,切实强化改革探索和开放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强化生态环保和安全稳定,强化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强化文旅发展和活力龙乡建设,推动城市能级大跃升、基础设施能级大跃升、产业能级大跃升、改革开放能级大跃升、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跃升、生活品质能级大跃升,奋力实现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在成渝中部区...  相似文献   

18.
铜梁,距重庆主城41公里,辖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81万。近年来,铜梁先后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首批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面对越来越大的城市体量,越来越健全的城市功能,越来越高的城市管理要求,铜梁市政园林局领导一班人深刻地认识到:铜梁要保持获得的荣誉和创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中国最佳幸福感城市的重任光荣而艰巨,必须以超常的思维,以  相似文献   

19.
<正>富宁县板仑乡龙迈村有两百多户人家,主要为彝族同胞,因其服饰的独特而被称为"高裤脚彝"。这里不过"火把节"而过"跳宫节",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活动有严格的程序,内容主要有抢谷种、祭祀祖先、跳铜鼓舞等,这一风俗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跳宫节"是富宁县板仑乡龙迈村彝族同胞的重大节日,是当地彝族同胞纪念祖先、感恩祖先的日子。传说很久以前彝族的祖先与异族发生  相似文献   

20.
海阳大秧歌     
正在山东烟台,很多人都知道海阳大秧歌,然而对于她的渊源、发展及其内涵,却都知之不多。其实,海阳大秧歌的真正渊源是人们日常的劳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打夯的号子、艄公的号子等。因常用领唱形式,且号子特点鲜明,亦称"秧号子"。明洪熙元年(1425),大嵩卫指挥使司乐舞生闻韶,为指挥兼镇抚赵通欢庆"五世同堂",综合汉、宋、元等朝流行的龙、狮、傀儡、社少、村田乐等舞蹈动作,吸收雅乐中帗、羽、人、皇、干、旄六小舞的舞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