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海霞  李金和 《前沿》2014,(9):122-125
社会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以民主化、平等化为内在要件的现代社会,社会秩序建设必须也必然由政府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跟进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的社会治理伦理趋向,社会治理需要从主体和制度两个层面完善其伦理路径:主体层面,加强对政治公众人物和社会公众人物的诚信考核,增进社会成员诚信建设的自觉性,提升社会整体的信任度;制度层面,深化制度的伦理性和伦理的制度化建设,提升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优化社会治理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就当下的社会而言,亟需的是舍弃"特色伦理",以契约精神来塑造全新的社会关系。前一段时间有两个社会新闻引起了评论,一则是德云社的师徒纠纷,一则是内蒙古林西县一对公职夫妻殴打老人。如果要从热度上看,当然是德云社受到的关注度更高一些,因为"名人效应"在其中起着酵母的作用;而殴打老人之所以能受到关注,则是因为打老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典型身份社会。它有4个基本特征:①社会结构呈现"差序格局";②身份是人们获取特权的主要途径;③身份社会是典型的人治社会;④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身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而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契约社会,体现了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根本特征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21)
<正>农村面貌巨变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乡村伦理状况的变化,农村不再是单一的文化存在,而农村人员结构的变化往往又是引发农村伦理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诱因。在现代文明的带动下,乡村是越来越进步了还是越来越退步了?回答之前,最好到乡村去做一次调查研究。中国是传统农业发达的国家,农村伦理体系维系着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近代以降,农村形势逐渐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大同小异的中国传统农村格局被打破,更多农村在  相似文献   

5.
走向社会     
我自聘为中国残疾人编辑部通讯员后,就努力采访写稿。初时我采写的对象主要的聋人,去年曾采写了几篇聋人的报导,如聋人手语竞赛,聋人手语节目,穗港聋人联欢等已刊于中残杂志无声世界版,还有写聋人考上电工证,聋人学电脑等刊于地方报刊。去年我采写了几次聋人报道后,就感到在聋人圈子里所采写的题材不多了,这时我就想到一个通讯员不应在狭窄的圈子内采写,想到走向社会去采访。 我参加摄影活动,了解到有位左手断五指的残疾人摄影家郑树强,十  相似文献   

6.
刘喜珍 《求索》2011,(4):123-124,148
宗法伦理与契约伦理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人子与公民的身份差异、父权与法权的权利差异、宗法人伦关系与契约人伦关系的人伦结构差异、父慈子孝与平等友爱的代际伦理关系差异。这些差异对现代中西方老龄伦理的差异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目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处在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从而面临着建立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共同体的挑战。这个共同体就全社会来说就是和谐社会,就社区来说就是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间的财富轮回回顾鸦片战争以来170年间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仿佛陷入了一个历史轮回的怪圈。从清末"官督商办"到民国的"国营为中心",再到共和国的"对资改造",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三度"国进民退"的轮回,国家垄断的惯性思维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契约理论解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林军 《岭南学刊》2004,(4):71-75
本文阐述了典型的企业综合社会契约理论,并运用社会契约理论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市场行为、责任行为、自愿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责任观、慈善责任观、道德责任观和社会责任观四个理论流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出现与发展是企业与社会之间不断变化的社会契约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契约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应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借鉴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探索适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郭卫华撰文指出,网络社会伦理责任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道德要求。所谓网络社会伦理责任,是指参与网络活动、具有意志自主能力的行为主体,基于一定的客观利  相似文献   

11.
社会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秀山 《理论月刊》2005,(2):131-133
文章分析了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反应及其产生,指出政府与公众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心理契约,并探讨了心理契约的模型以及在危急时刻如何运用心理契约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唐代社会有着丰富的契约实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契约观念与文化。民间百姓普遍热衷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国家法与民间法亦为契约的严格履行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形成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相结合的双重制度体系。契约观念在唐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入,对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家住北京中关村31区28岁的肢体残疾男青年郑子鸿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软件系,因脊椎长瘤子做手术,造成双下肢瘫痪。正值青春年华的他,本来应该在工作岗位上一展宏图,而现在却不能不整天躺在床上。他渴望能重新站起来,走向社会。 海淀区残联康复部从街道残联得知这一情况后,  相似文献   

14.
走向社会重建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与科学》2010,(6):39-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本刊选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走向社会重建之路”报告的一部分,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些社会建设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赵一强 《求索》2007,(7):132-134
契约即特殊意志与特殊意志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共同意志”。契约缺席将引发社会的“自然状态”,使个体与整体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契约对于自然状态的伦理拯救通过契约特殊意志对契约所蕴涵的理性、公平、自由等价值的统一追求而实现,促使个体和社会过上一种合乎人类本性的德性生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急剧变化.在社会心理方面表现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复杂性是社会心理冲突中价值选择的双重取向,并形成了泛道德化和泛市场化两种思潮。泛道德化来自中国深厚的伦理文化传统,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新儒学”重新抬头,“国学热”迎面扑来,一些封建糟粕陈渣浮起。泛市场化则来自人们长期受到严重压抑的致富欲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许多人认为致富时机到了,不择手段捞钱,把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推向极端。这两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及其冲突,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发育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7.
朱虹  吴楠 《长白学刊》2015,(1):125-129
社会治理不仅具有工具理性的特质,还具有价值理性的特质。社会治理自身凸显合作共治的价值诉求,又彰显着公共服务至上的伦理精神,更蕴含着社会治理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的一种和谐伦理关系,因而社会治理具有最为核心和本质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一个社会的伦理体系,是支撑该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也须与之同步。我国是一个富于节俭传统的国度,节俭朴素、克勤克俭,历来被炎黄子孙奉为基本的伦理原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我国的节俭伦理可谓源远流长。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传统的节俭伦理仍然是一笔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过去时代所形成的节俭伦理,包括节俭的观念意识、行为规范以及道德习惯,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必须经由思想理论的创新和价值转换,构建出与现代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社会之所以属伦理社会,从社会构造看,它不是单单由社会关系体系造就的,而是由“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礼法一体”的制度体系和“人情脉脉”的观念体系三者共同合成的结果,因而对传统中国伦理社会的深刻领会与洞悉必须由此三方面来开展,否则难免挂一漏万。同时必须看到,“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礼法一体”的制度体系和“人情脉脉”的观念体系三者并不能独存,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共生关系,是“一体三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