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3D打印所需的三维数据模型应当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传播3D打印三维数据模型的网站,可以适用著作权法中的"避风港原则"判定其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以商业经营为目的,将他人制作的专利产品三维数据模型上传至互联网,应以侵权行为论处。建议完善专利侵权行为体系,建立间接侵权制度,构建3D打印专利权保护的技术屏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邻里安装摄像头侵害隐私权案例的裁判思路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存在判断侵权标准不一,以及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难以回应权利保护需求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实践问题出发,通过法教义学的体系建构,结合摄像头摄录的动态画面的性质判断摄录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借鉴公平合理的相邻关系处理原则解决隐私权与保护住宅安全的权利的冲突问题;从被侵权人的利益保护角度出发适用隐私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3.
新闻侵权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新闻侵权的作品是否发表,是判断损害事实是否存在的关键;不同的新闻侵权对象,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构成要件;违法性是区分侵权与正当的新闻监督、新闻自由舆论的标准。确定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要平衡好新闻自由与人格权保护。  相似文献   

4.
聚合新闻是否侵权,需判断在聚合新闻服务提供商的系统缓存上存储其他新闻网站文章的导语或"缩略图"是否构成侵权,以及其使用的深度链接是否构成侵权。鉴于聚合新闻服务提供商的上述行为是其发挥搜索引擎功能必不可少的要件,且聚合新闻服务提供商还采取了网络上通用的"robots.txt"文件等技术手段,其行为也符合"默示许可"和"转化性"使用等标准,应认为上述行为属于版权法合理使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因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 从而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在刑事案件中,当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时,被告人的行为就不仅仅只触犯了刑法,同时还在民法上构成了侵权。从现有刑事、民事法律制度看,犯罪类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山寨明星"的"山寨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侵权应视情而论。表明真实身份的一般娱乐性"模仿秀",不算欺诈,也未必侵权;若故意模糊真实身份,甚至假冒明星之名参与商业化活动的"山寨行为",则涉嫌欺诈和侵权。应该说,"山寨明星"所具有的"明星肖像"是天生的,不存  相似文献   

7.
蒋国艳 《桂海论丛》2005,21(4):83-85
商标的反向假冒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是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话题。从商标的历史本质、符合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还是从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不管是商标的显性反向假冒还是商标的隐性反向假冒都应构成商标侵权。我国应承认商标反向假冒的侵权性质,特别应补充完善对隐性反向假冒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2款和第3款对网络用户直接侵权时,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但内容却过于简略,需要结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予以细化。一般认为,新闻汇集行为不构成侵权。判断设链者是否承担法律责任,须考虑如下因素:设链网页的性质和所获取的利益;被链网页的性质和所损失的利益;设链者应有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9.
商标使用作为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前置性条件,在侵权领域如何正确理解与认定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商标法》第48条已明确规定何为"商标的使用",但能否直接适用于侵权中"商标使用"情形,有待进一步探讨。商标使用对于商标权人维权以及认定侵权人侵权来说意义非凡,明确维权使用与侵权使用二者在使用的主体、标准、对象及立法意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而从营利性、区分商品来源两个层面分析侵权视域商标使用的基本认定条件,同时厘清商标使用与混淆可能性之间相互独立的关系,有助于准确理解与适用"商标使用"。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在新媒体时代以其即时性、生动性、视听性特点,在网络空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拥有广阔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短视频发展中的版权保护和行业治理问题日渐凸显,面临侵权方式更趋复杂、法律保护依据不足、行业监管相对滞后等难题。对此,可通过完善"通知—删除"相关规定、提升短视频"法律援助"、加大侵权赔偿力度等措施,为短视频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1.
拘留类文书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执行羁押的法律依据。拘留类文书包括《呈请拘留报告书》、《拘留证》、《拘留通知书》、《延长拘留期限通知书》。正确制作公安机关拘留类文书能提高公安机关办案质量、秉公执法,防止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事件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树立公安机关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法("礼")在中国被当成法治的绊脚石遭受唾弃.本文试图说明"母以子为贵"是中国传统社会"礼"的表现形式."礼"要求每个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从而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农村人口的"男孩偏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无论我们是否承认,传统法的"礼"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依然普遍存在.然而,在传统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我们又有必要分清良莠,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价值取向重新解释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的自梳习俗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习俗在近代形成了一个高潮。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梳是女性追求自由所选择的一种消极方式。它的兴盛与近代的民主平等精神有契合之处。文章采用大量近代的历史资料,揭示了当时自梳女的生活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联想组合分析法,比较了“非典”一词在“非典”期间对男女大学生的心理意义,受试为京、沪、穗、港、台520名大学生。结果发现,男性的非典视角以“病”为中心,重“硬”信息,重群体控制和治疗;女性的非典视角以“人”为中心,重“软”信息,重个人预防。在主观反应中,男性的负面情绪联想高于女性;女性的负面判断联想高于男性。这些结果与以往应激反应中“脆弱性”的性别差异研究有所不同,可从社会性别视角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石磊 《思想战线》2006,32(3):75-79
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度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现实环境逐渐演变为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呈现出鲜明的影像特征,“我靠虚像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运用昆德拉的“意象形态”、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鲍德里亚的“仿真、超真实、内爆”等理论,可以对此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公众把媒介环境的影像当成客观环境的真实来把握,就会落入“托马斯公理”所预言的圈套之中,可能使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The League of Legends World Championship finals took place on Saturday, November 6, a timing welcomed by fans of the game, many of whom work on weekdays. Whil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day, one such fan, Lin Weicang, said the choice of day was considerate, even though Chinese fans would need to stay awake through the night due to the time difference as the game was held in Reykjavik, Iceland. They have another day to relax. "It will be a sleepless night for electronic sports fans in China," the 27-year-old Beijing resident said in a post he shared on WeChat Moments. Since Chinese esports team EDward Gaming (EDG) beat rivals GEN.G from the Republic of Korea (ROK) in the semi-final on November 1, the final became a big event for Chinese fans like Lin. A fan of the team for eight years since the EDG club was established in 2013, Lin has dreamed to see the team become number one in the world. In previous years, EDG did not progress beyond the top eight to reach the semi-finals.  相似文献   

17.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兼有作品属性和工具属性。网络游戏的工具属性——可玩性是网络游戏的价值所在。根据网络游戏的特征和性质,宜将其视为"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并承认网络游戏画面属于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对"网络游戏直播"应适用"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耀宇诉斗鱼案"适用《侵权责任法》,要求侵权者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产翁"即男子"坐月子",是唐至清代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壮侗语族先民中的一类特殊习俗。与"射日"有关的神话在中国也曾广泛流行,西南地区苗瑶族群中至今流传,甚至遗有表演这一神话的"射日舞"。分析发现,二者均是古之某种仪式的遗存。其中,"产翁"之俗是人们相信男子"坐月子"可保母子平安信仰下的一种仪式,它的出现或与南方湿热气候下初生儿的存活率有关。而"射日神话",本是对"射日"仪式的解释,"射日"是人们在旱灾中登高以箭射日的一种仪式,基于人们相信如此可驱退酷热的信仰,其或与发生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气候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和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时,我们必须把握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根源于其实践性;坚持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解决好执政党建设这一课题,是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的实践要求;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是实践与时俱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与变迁:透视中国的“家庭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大型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家庭妇女"、即专门"料理家务"的女性群体的数量变化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料理家务"至今仍是中国部分女性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男女两性"料理家务"者有着本质不同、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伴随着社会变迁,中国的"家庭妇女"群体也在更新换代,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女性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料理家务"女性的城乡差异显著,但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妇女"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数量十分庞大的社会阶层,每七个成年女性中就有一人是"家庭妇女"。她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直接影响着家庭、子女和社会,其特征和角色定位的变化折射着中国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