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共党史或中国革命史教材中,常见的提法是“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严格地说,这个提法并不确切。事实是,红一方面军曾两次改称中央红军,中央红军也曾两次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在其称谓改变时,  相似文献   

2.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西进,开始长征。并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中央红军随后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合,从而结束了长征。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最远行程约2.5万里,转战11个省,完成了向西北的战略转移,从而在陕甘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10月17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突围,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11月中旬至翌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0月下旬至12月初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4.
正长征是一次震惊中外的大进军,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毛泽东曾经予以相当高的评价,他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所谓的"长征",一般是指1934年10月10日到1936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宁一带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后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他们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漫漫长征路,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结束了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的会宁、静宁会合,红军三大主力最后在陕北"落脚"。陕北成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红军新征程的"出发点"。吴起镇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脚点"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维汉(罗迈)说:"在到哈达铺前,在河边的一个圩场上,我看见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少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红军长征转战贵州期间,有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红军,它在贵州西部地区的行动曾被毛泽东称赞为"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经常采取巧妙的办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这就是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战略轻骑兵"光荣称号的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  相似文献   

8.
一宵胜十秋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川西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下旬,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创建川陕  相似文献   

9.
四过黔南的历史,是红军长征史上转战贵州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篇章。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举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有:红六军团(先遣长征)、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合并改称)和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11)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湖南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的重要途径地和伟大转折地,是红六军团的探路转战地,是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誓师出发地。红军长征在三湘大地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宣示战斗精神,撒播红色火种,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湖南人民不畏艰险,克服困难,踊跃支援红军,  相似文献   

11.
宋键 《红岩春秋》2022,(2):6-13
长征,特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四大主力——中央红军(后恢复为红一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后改编为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在国民党反动军队不断"围剿"、革命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先后从长江中下游两岸的革命根据地撤离,向陕甘地区行进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20,(2):45-45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娄山关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北10公里与桐梓县交界处,距遵义市区约50公里。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亦称娄关,关口处于大娄山山脉主峰。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1935年1月初,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占领遵义后,一部继续北进,攻克娄山关,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长征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  相似文献   

14.
正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遣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后,与红四方面军派出的策应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在夹金山北麓达维镇会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自1934年10月21日开始长征以来,多次遭遇敌兵围追堵截,如今在这雪山脚下,见到自己的兄弟部队,自是十分激动。两支部队的指战员紧紧握手,热泪盈眶……6月13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  相似文献   

15.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16.
<正>宁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点,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之一,有"苏区乌克兰"之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中华》是当时中央苏区发行范围最广、发行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红色刊物。我们可以从《红色中华》对宁化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特色凸显的报道中感受到当时宁化在中央苏区的影响和作用。一、中央苏区县随着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王稼祥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相关历史的记述,一是说王稼祥随中共中央机关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没有随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进行直罗镇战役;二是说王稼祥参加了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这两种说法存在对一些事实叙述不准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党史》2009,(3):55-55
在中央红军中,盛传有“三虎”的说法。这三虎是指: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四、第五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聂荣臻等都以三虎称呼之,周恩来更多的时候还称它们为三只拳头。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的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震惊中外的万里长征。长征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至今已有五十个年头了。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行列里,有一个英雄的战斗集体——干部团。  相似文献   

20.
张肇俊 《世纪桥》2008,(13):43-48
<正>为实现"川陕甘计划",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时任红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奉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实现懋功会师;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反对和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