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现《福建党史月刊》顾问王直将军高度重视漳平苏区党史资料的征集和研究工作。1982年以来,多次回函漳平县委党史办,对党史工作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指导。1984年10月底,王直将军莅临漳平县调研期间,还听取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委党史办关于党史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并对漳平党史作了翔实回顾。现根据王直将军对漳平党史工作的数件复函和谈话记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深秋时节,陪省、市采风团作家们走进了宁化革命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段段生动解说,把作家们带进了如火如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艰苦的岁月中。毛泽东《如梦令·元旦》牌匾、西南半县大暴动中使用的武器、《红军军用号谱》、苏区干部用过的物件等无不让人驻足凝视。而最夺我眼眸的是一张斑驳陈旧的"苏区米票",这是当年宁化苏区干部使用的由中华苏维埃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发的一斤米票,票上有模糊不清的字迹:"此票是  相似文献   

3.
宁化、清流,归化(明溪)三县地处闽西的北部。二战时期,宁清归红色区域是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宁清归苏区党史,是研究闽西苏区和中央苏区党史所不可缺少的课题。现将宁清归苏区的形成发展,它与闽西苏区的关系、它的历史地位,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10月13日,革命苏区、红军长征出发地宁化县晴空万里,彩旗飘扬,一派节日景象。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刘兰芳、姜昆等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来到宁化县城,开展中国曲艺家“送欢笑——走进宁化苏区”慰问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5.
宁清归,是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三县的简称。宁清归苏区位于闽西地区的北部,赣闽两省边界武夷山脉的东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它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直接领导下,由中央红军结合地方的党和武装开辟起来的。它是中央根据地中形成较早、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苏区之一。毛泽东在一九三○年所作《如梦令·元旦》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就是关于这块苏区的描写。近年来,党史界对宁清归苏区历史的研究有所进展,然而也有不少缺漏。如:中国革命历史薄物馆标示的“中央苏区地图”中漏掉归化等县;最近出版的《江西党史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1日在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我衷心祝贺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在京召开。这里,我就如何进一步宣传苏区精神讲点意见。苏区精神是在2005年10月兴国会议上,与会同志取得共识后力主要大力宣传的。此后,许多同志特别是江西  相似文献   

7.
石仲泉 《党史文苑》2010,(3):4-6,10
(2009年12月11日在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 我衷心祝贺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在京召开.这里,我就如何进一步宣传苏区精神讲点意见.苏区精神是在2005年10月兴国会议上,与会同志取得共识后力主要大力宣传的.此后,许多同志特别是江西赣州市的同志,一直在呼吁如何唱响苏区精神.2007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邀请全国有苏区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刘秉彦、旷伏兆两位开国将军,一位是从江西永新走出来的政委,一位是从河北蠡县走出来的司令员,他们之间曾有一份生死约定,彰显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以及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深情。如今,在河北省雄县米家务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这两位将军,他们的安葬之处相距不过几米,墓碑之间那棵挺拔翠绿的松树守护着他们,也守护着他们深爱的土地和人民。共患难一文一武好搭档  相似文献   

9.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  相似文献   

10.
正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10位独臂将军。其中有3位是在长征中痛失手臂的,巧合的是他们还都来自同一支部队——红二方面军,他们是贺炳炎、余秋里、晏福生。长征中的战火使他们的躯体不再健全,长征的熔炉却把他们淬炼成驰骋沙场的独臂将军。诚如余秋里回顾长征时所言:"是理想和信念的力量,鼓舞我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艰苦的磨炼,更进一步坚定了我的革命信念,锻炼  相似文献   

11.
张鹏 《党史纵横》2011,(9):59-61
闽西苏区的建立与肃反的开始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明溪十一个县。此地属丘陵地带,西接赣南,南靠粤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民国之后,福建地区军阀割...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很多将军在马背上吟成了不少千古名句,成为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我读了不少的将军诗之后,便有了一种感慨,他们的诗和文人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他们的诗是他们的人生写照。比如萧克将军那本装帧素雅的诗集,就是这些将军诗的代表作。诗中那么多的风雨雷电,那么多的人生感悟,那么多的奇特经历,那么多的鲜活人物令人心潮起伏。一、汤原晤丁玲冰封雪冻嫩江寒,相见同惊两鬓斑。共历风波差一字,别时顾频语犹难。这首诗写于1962年10月。当时萧克将军被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错误批判后,降职到农垦部当了副部长…  相似文献   

13.
正1955年首批授衔的1042名开国将领中,有9位将军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宝贵的眼睛。他们被尊作"独目将军",其中有1位上将,3位中将,5位少将。让我们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去追寻独目开国将军的人生传奇。周纯全上将:长征中右眼被弹片擦伤失明。彭德怀阵前点将,他到朝鲜前线管后勤,打造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4,(10)
<正>兴国是一方红色热土,红军县、将军县、英烈县、苏区模范县和"人民军工摇篮"的美名令她享誉全国;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孕育了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模范兴国"。兴国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先后被国家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才溪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受苏区人民的爱戴。一首颂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出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的高度评价和赞颂之情。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是思想教育坚定了苏区干部的理想信仰;其次是作风建设促进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迅速形成;第三是法纪建设保障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良性发展。历史证明,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共和国的石油工业史,辉煌中有过激烈和悲怆。在那面“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战旗上,有五位将军的名字与以李四光为代表的石油科学巨匠和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万千石油工作者镌刻在一起。新中国一度贫油的窘境,让他们中的前四位带着铁骨战将的武略文韬与石油结缘。又因为后来的政治风雨,他们中的最后一位带着淡泊名利的坦荡走向石油战线。  相似文献   

17.
我与秦基伟将军打交道多年多次,用将军的话说:他所认识的老乡当中,我算是接触最早最多的一个。每当提起,印象如昨——将军的容貌气质如在眼前,其洪亮的声音如在耳际,那爽直果断、严肃而又热情的风度,迅即浮现在脑海。我爱写点以抒发心意的记叙性小诗——顺口溜。记得最早是在1959年元旦,写在同首长的合影照背后的一首诗,首长看过后,一再说写得好,以后,凡见到家乡人就介绍,小刘是个文化人,小诗人……现就我的印象和当年的简单日记加以整理,忆写关于老将军日常生活中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08,(5)
我对叶挺将军最初的认识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囚歌》。那时,只知道这首诗写得有骨气,而对将军的认识总觉得有些抽象、遥远。终于有机会我来到了将军的故乡——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坐落在山腰上,气势磅礴,象征着将军坚忍不拔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次记住将军的名字,是从他的题字里。上世纪80年代,新建的长汀汽车站设计前卫,气势宏伟,上有将军的题字。在南来北往客商的啧啧赞叹中,乡亲们都以那金光闪闪的"杨成武"题字为荣,其中自然包括当时还是一位中学生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将军的题词、诗作、事迹便也渐渐熟知起来。  相似文献   

20.
笔者的老家系上杭县南阳镇新联村(石胆窝),在1929年革命烽火年代是苏区新杭县的一个革命基点村,全村80%左右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闹革命,我大哥黄炜华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上杭县委、县政府对全县27位开国将军的故居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拨款,以"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