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昌战役失利后,中共中央准备实施战略转移,这一策略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批准。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也充分考虑了留守苏区的部署问题,明确了留守苏区部队在配合红军主力转移与保卫苏区中的重要作用。在共产国际的详细指示与中共中央的周密考虑下,中共中央对留守南方各苏区的革命斗争作了具体而且充分的组织准备、军事准备和政治动员准备。文章通过对史料的重新解读并结合新公布的史料,试图说明中共中央并没有放弃中央苏区,为了使各苏区能坚持游击战争与配合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对苏区做的安排部署可谓缜密。  相似文献   

2.
广昌战役失利后,中共中央准备实施战略转移,这一策略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批准.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也充分考虑了留守苏区的部署问题,明确了留守苏区部队在配合红军主力转移与保卫苏区中的重要作用.在共产国际的详细指示与中共中央的周密考虑下,中共中央对留守南方各苏区的革命斗争作了具体而且充分的组织准备、军事准备和政治动员准备.文章通过对史料的重新解读并结合新公布的史料,试图说明中共中央并没有放弃中央苏区,为了使各苏区能坚持游击战争与配合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对苏区做的安排部署可谓缜密.  相似文献   

3.
1944年9月5日,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恩德同志举行的追悼大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并发扬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张恩德,1915年4月19日,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六合乡的韩家湾。乳名“谷娃子”。张恩德是在苦水里泡大的,他在困苦的生活中熬过了14个年头,天天盼望着穷人啥时候才能翻身站起来,有个出头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的准备工作,史学界持有不同观点,且争论较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影响最大的报纸,也是主力红军长征前暂时休刊最晚的报纸。通过《红色中华》的宣传报道,能够透视出主力红军长征前准备工作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史学界对于长征有一定的准备这一历史事实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肯定看法.但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被"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所排挤,加上身体一直不好,因此,史学界忽视了毛泽东对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所做的重大贡献这一历史事实.笔者将这一问题重新提出来,与党史学界同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长征的出发点在江西,这个奇迹的源头也在江西。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在陕北象鼻子湾对军委直属部队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长征是党中央多次研究确定的正确决策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犯了很大的错误,但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的决策却是正确的。长征的决策过程有四个关键点:5月中央…  相似文献   

7.
1934年春,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指挥,使红军遭受了重大的伤亡,中央苏区面临十分危急的局面。为挽救革命,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开始酝酿中央主力红军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挺进敌后,以争取反“围剿”战争胜利的策略,并着手各项准备工作。福建人民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无私奉献,勇于牺牲,从补充兵员、提供粮食、保证供给各个方面,为长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长征的准备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准备问题,是关于长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在1986年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前后出现了新的高潮.新的史料被大量发掘,研究成果成批地增加,新的重要学术观点不断提出.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形成了6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1934年,由于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10月上中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先后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红军击溃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追堵截, 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跨越福建、江西等11个省,长征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无与伦比的壮举,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0.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使中央根据地反“围剿”战争遭到了失败。1934年4月广昌战役前,中央领导人已开始酝酿主力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挺进敌后,以争取战争胜利的设想。于是,“大约在长征开始半年前,就进行了各项准备”。①从这时起,广大苏区妇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战胜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粉碎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而这一史诗的序篇是如何开始的?长期以  相似文献   

12.
张文成 《世纪桥》2012,(13):22+64-22,64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关键时刻拯救了中国革命,在这次重大战略转移之前红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本文从间接筹备和直接筹备两个层次尤其侧重在思想、组织、人员、物资、军事等方面对红军长征的筹备工作加以概述,从而揭示出这些战略筹备工作对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七大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它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聚集一堂、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举行的一次盛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伟大的里程碑.这次大会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巨大的功绩,缜密而扎实的前期准备为它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前期准备既有组织、思想等方面的,也有物质方面的,本文仅就物质方面的准备作一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周永学 《党课》2009,(9):50-51
精心准备好党课讲稿,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党课的首要环节。为此,要精心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5.
红军在长征前曾举行过两次阅兵.现在看来,当时的阅兵条件虽然简陋,形式也简单,但却意义非凡.1933年6月30日,项英以中革军委代理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确定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之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将每年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从此,八一就成为当年红军和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相似文献   

16.
周鸿 《党史文苑》2023,(1):33-37
<正>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中国共产党绝地求生的伟大壮举。1934年10月,8.6万余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这一重大决策是怎么作出来的?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为什么国民党军在一个月后才发现?这得益于党和红军的一系列绝密行动。  相似文献   

17.
18.
陶刚 《党史纵览》2005,(2):39-42
1936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谱写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丽诗篇.中央红军之所以能够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除了因为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红军将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外,还因为红军充分利用了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运用了正确的统战策略.长征前,红军利用陈济棠与蒋介石有过"分庭抗礼"的过节,在蒋介石借刀杀人的阴谋中求偏安自保,与其达成了秘密"借道"协议.这次秘密谈判为红军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打开战略转移的局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王峰  宋湛 《北京党史》2009,(1):48-50
1948年冬,辽沈战役结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淮海战役推进之际,抓住有利战机,毅然决定发起平津战役.并迅速完成了军事部署。解放北平、天津等地指日可待.接管城市的工作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0.
当记者获得新闻线索后,就要对被报道的单位或人物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得越彻底越好。只有在事前做好准备,在采访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贴近采访对象,提高采访效率。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分两种:一种是经常性准备工作,一种是临时性准备工作。经常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政策上的准备。你是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就要熟悉经济理论和党的经济政策;你是搞文教报道的记者,就要熟悉文教理论和党的文教政策,等等。这种准备要靠经常的学习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二是资料上的准备。你是搞哪一方面报道的记者,就要有哪一方面的资料积累。这样,一旦有了新闻线索,就能够迅速判断这一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