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汀四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四军人闽的第一站,被誉为“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红旗不倒之乡”。开国少将涂通今将军曾盛赞四都:“长汀的革命离不开四都,长汀的革命有一半在四都!”“英雄的四都,奉献的四都!” 星墨之火 红军入闽 1928年冬,中共长汀县特别支部书记段奋夫深入四都,发动群众,先后在同仁、红都、琉璃各村组织秘密农会,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抗粮、抗租、抗债“五抗”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苏区县-长汀县的四都革命老区,有一块镌刻有58名红军革命烈士英名的纪念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块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比瑞金叶坪的红军烈士纪念塔早9个月)。 被誉为“红色的土地、红军的故乡、红旗不倒之乡”的长汀县四都镇,是红军人闽第一站,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七十周年之际,中共龙岩市委、市政府在长汀举办纪念红军长征的研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领导的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长汀因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而名留青史,在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时,长汀又作为长征重要的出发地之一,而永载史册。长汀这块红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笔者的老家系上杭县南阳镇新联村(石胆窝),在1929年革命烽火年代是苏区新杭县的一个革命基点村,全村80%左右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闹革命,我大哥黄炜华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上杭县委、县政府对全县27位开国将军的故居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拨款,以"修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23日上午,“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启动仪式在“红军长征第一村”龙岩长汀南山镇中复村隆重举行。全省党史系统党员干部和南山镇干部群众100多人参加。我作为一名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内心既期待又兴奋,期待的是想看看当年红军战士长征所经历过的地方的真实环境是什么样子,兴奋的是能亲...  相似文献   

6.
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是一个革命基点村,这里有一处"红军题壁留款信",已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
长汀县委、县政府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研讨会是很及时也是很必要的。因为第一,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70周年。第二,长汀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的“红色小上海”。第三,长汀有许多很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革命遗址,这是教育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不可替代的教材,也是开展红色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因此县委领导不失时机的召开这次研讨会,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这件鲜为人知的革命文物(如图),系毛边纸毛笔手抄文件。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消灭福建军阀郭凤鸣旅2000余人,解放了闽赣边的重镇长汀县城,建立了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红军在汀州活动半个多月后,于4月1日返  相似文献   

9.
一 78年前,一支八万多人的部队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向湘西转移,这是中央红军,他们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不幸,蒋介石很快判明了红军的战略意图,急调大军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歼灭。面对危险,红军的“左倾”领导者采取的是军事上的逃跑主义和大搬家似的转移,使红军行动迟缓,处处处于被动局面。广大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沙县富口镇是革命老区,1930年,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1934年1月,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军第三军团攻克沙县城。红三军团司令部、红军医院、兵站医院和印币所等设在富口。1944年春起,富口的10个村成为闽西北游击队的革命基点村。 在这片烈士鲜血染成的红色土地上,今天的富口人民斩穷根、奔小康,谱写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1929年3月12日,陂溪村去四都赶乡圩的人,带回一个消息:“红军到四都了。”陂溪是长汀县一个只有30户人家的偏僻山村,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小小的陂溪村成了官兵、土匪肆意蹂躏的猎物,人们饱尝了兵匪搔扰之苦。红军是怎么个样子?他们不了解,整个村子沉浸在惶恐的气氛中,老人们做起祷告:希望红军不经过这个村。第二天,黄大嫂的男孩正好过满月。她想,红军不会说来就来,所以全家打早起床,杀鸡宰鹅,搬桌搬凳,准备赶在红军到来之前把喜事办完。中午,村里的人们突然惊慌地叫起来:“红军来了!”正在举杯  相似文献   

1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F0003-F0003
福建汀州(又名长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央苏区的摇蓝。它古老而美丽,尤其是特殊的革命历程,为中国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旅游资源,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和“红旗不倒”的三红土地。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享誉全国的著名苏区,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被周恩来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被朱德称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9日—10日,"重走长征路·脱贫奔康看巴中"主题采访活动在巴中开展,20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近40名记者,走进巴中的山山水水,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记录下巴中脱贫奔康的点点滴滴。平昌佛头山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将帅碑林,驷马水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巴州区水宁寺枇杷村;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王坪新村;通江民胜镇鹦鸽嘴村;南江八庙镇普照寺村……  相似文献   

15.
革命老区云开村,历史巨变万象新。 科技下乡民欢笑,英烈回眸也欢欣。 广东信宜钱排云开村位于云开山脉中段,海拔960米,全村人口948人。这条村既是二战时期又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在国庆65周年之际,武平县象洞乡光彩村(又称岗背村)兴建落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当地干部群众纷纷前往敬献花篮,祭奠24位革命先烈及革命家属。象洞乡位于闽粤交界处,是武平人民革命的发源地、闽西人民革命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为"20多年红旗不倒"之乡。而光彩村又是象洞乡的重要革命基点村,有省定革命基点7个。1928年冬,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在该村成立。1929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光彩村人民与全乡人民一起打响了武平县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  相似文献   

17.
<正>诏安西北的群山中,一条蜿蜒盘旋45公里的崭新水泥路,静静地躺在青山绿水之间。因其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且通过全县海拔最高的村——公田村,人们称之为诏安的"天路";又因其串连官陂、红星两个乡镇的10个革命老区基点村,又叫它"红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杨成武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百战将星,也是一位乡土情深、心系群众的拳拳赤子。每次回到闽西老区,他都要奔走于最偏僻、最贫困的革命基点村,了解情况,帮助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他常说:"几十年来,每当想起革命的艰难历程,想起流血牺牲的战友,想起哺育自己成长的老区人民,我总有一种内疚感,总想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做点什么……忘记老区,就意味着忘本。"长汀在历史上曾经一度辉煌,中央苏区时期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福建龙岩长汀古称汀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进行过伟大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在这里英勇就义。无数长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一颗红心跟党走,创造了20多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县武平县象洞乡有8个革命基点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为革命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早在1928年11月,中共武平县临时县委员会在该乡的张天堂成立,领导劳苦民众举行了县内第一次武装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