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1996年9月,华国锋夫妇一行在先后考察了华西、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等地之后,抵达苏州,下榻在南园宾馆。9月27日,在时任苏州市副市长周治华的陪同下,华国锋一行来到城南的吴县,参观刚落成不久的、时称"中国第一内湖大桥"的太湖大桥。那天,华国锋上身穿一件白衬衫,外罩一件赭黄色的茄克衫;下穿一条深灰色长裤,一双黑色的皮鞋,衣着朴素而又简单。  相似文献   

3.
安澜 《党史纵横》2008,(10):10-12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华国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新华社所发的讣汛中称华国锋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4.
在周总理举行的国宴上,美国客人连壳吃下了螃蟹,味美无比。可是当有人再次访华,点了这道菜,举箸入口时……  相似文献   

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背后,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细节。《三联生活周刊》第1期刊登李菁文章,对此作了披露。  相似文献   

6.
4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次历史性的越洋握手震惊了世界,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世界格局随之出现变化。围绕这次握手及为此展开的漫长外交铺垫,谈判桌旁折冲樽俎的指挥较量,已经为许多知情者追述得详实无遗。然而,这次握手背后的花絮却依然读来有趣。  相似文献   

7.
30年前,即1972年2月21日,理查德·尼克松越过重洋来到北京,成为对中国进行访问的第一位美国总统。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当他们伸出右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双方都把左手也搭上去握着,四只手相叠在一起,俩人笑着握了好一会儿。 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大国结束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对峙与对抗,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精心安排斯诺夫妇上天安门城楼 尼克松入主白宫后多次表示要与中国接触,要把改善美中关系作为美国政府的外交目标之一。1969年2月1日,尼克松要求基辛格研究对华政策,“试探重新同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中苏珍宝岛事件后,美国于  相似文献   

9.
1971年9月,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5月前访问中国。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专机到达北京,开始了与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晤。为迎接这次震惊世界的来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国宴,它隆重却也神秘,虽然有关这次宴请的一切并没有事先对外宣布,但由它所引发的一系列外交事件却永远融入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史册……  相似文献   

11.
尼克松访华与北京的机械扫雪李时俊北京是个北方城市,每年冬季一般最低气温达零下14℃~15℃,且有不同程度的降雪。及时清除道路积雪是保证交通安全和保持市容环境整洁的重要工作。50年代以前,北京没有扫雪机械,后来虽然从苏联进口了几台除雪机,因不适于北京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尼克松正式访华前的1972年1月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带18人抵达北京,与中方商讨礼宾、安全、住房、电视转播等所有细节。其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分歧和问题,有些牵涉到国家主权,有些甚至需要中国总理和美国总统亲自来解决。双方的第一个分歧便是尼克松的专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双脚踏上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了举世界瞩目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随之解冻。尼克松访华,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打破了中、苏、美三个大国相互抗衡、互相制约的平衡,表明中美两国为了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存异求同,开始联合抗苏。鉴于中美高层接触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使尼克松访华顺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中国政府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正式开始。50年来,中国、美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变是促成这些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中美关系自身变化之大、变化之深刻,无论两国交往的广泛与深入,还是两国关系近期遭遇的困境,更是当时人们所难以想见的。如今,造就中美关系历史性转折的那一代人多已逝去,但他们的远见、魄力、智慧和为此付出的努力永远值得后人敬佩,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也值得后人汲取。  相似文献   

15.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开始同中国领导人进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中美关系随之开始解冻,整个世界的格局也开始出现变化。实际上,为了这次震惊世界的访华之旅,尼克松事前进行了一系列认真准备,阅读了大量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分析材料。1972年2月5日,也就是在尼克松访华前夕,基辛格为他准备了一份备忘录,对毛泽东、周恩来的风格特点作了分析,对毛和周的关系也有涉及。时隔30余年,我们透过历史的尘烟,通过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的这份备忘录,来追捉历史的谜踪。虽然由于当时意识形态的对立,备忘录中有些观点未必正确,但总的来看,基辛格已经为毛泽东、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即便是作为对手,也不由自主为之所深深吸引……现将这份备忘录翻译如下,希望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初,在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几条秘密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也许是出于巧合,就在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和斯诺一起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的前后,尼克松对《时代》周刊记者袒露了他发自心底的一个愿望:“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番话的深刻含义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王凡 《党史博览》2001,(9):11-16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美国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走下舷梯的尼克松,主动把手伸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这次越洋的握手震惊了世界,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世界格局随之出现变化.为确保这次握手不致因意外而中辍,其背后纤悉无遗、涓滴不漏的警卫和接待服务细节,至今鲜为人知.笔者在为原中央警卫团副团长邬吉成整理回忆录之际,了解到他自"文革"始即主管钓鱼台的警卫工作,曾是当年尼克松访华警卫工作的负责人之一,遂在他那里搜集到大量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8.
王凡 《党史博览》2001,(10):19-24
在基辛格第二次来华的接待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基辛格一行刚刚离开中国,周恩来便立即布置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对这次接待、警卫基辛格的工作进行认真地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王凡 《党史博览》2001,(11):34-39
以礼相待,不亢不卑,不冷不热,不强加于人 尼克松的访华,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邬吉成等警卫工作负责人,不断收到越来越细密的日程安排和与此相关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14,(1):33-33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中关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周恩来规定对美国客人要“以礼相待,不亢不卑,不冷不热,不强加于人”,在机场悬挂中关两国国旗,在北京检阅三军仪仗队,但不鸣礼炮,不搞群众欢迎,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姬鹏飞等到机场迎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