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4年9月底,在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的领导下,以闽东红军第二独立团、第十三独立团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部分骨干为基础,组建了闽东红军独立师。全师3个团,共1600多人。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立,把闽东土地革命推向了最高潮。 此前,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4年2月在福安柏柱洋召开,选举产生了闽东苏维埃政府,马立峰任主席、叶秀藩任副主席。闽东苏维埃政府下辖福霞、安德、安福、福寿、霞鼎、连江6个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苏维埃政府,8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不久,又相继成立了罗源、周墩、霞鼎泰3个县苏维埃政府。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在苏  相似文献   

2.
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建和发展,充满了艰辛曲折,铸就了熠熠生辉的红军精神。这种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鲜明地展现出闽东红军的优良特质: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优良特质植根于闽东这块英雄的土地,贯穿于闽东红军的历史,是其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今天也是激励闽东人民迈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36-36
桃源战斗以后,我们继续向闽东地区转移。时值8月中旬,天气炎热,伤病员增加到七八百人。在敌区行动,民夫很不好找,伤病员大部分由干部战士抬着走,部队行动异常艰难,迫切需要一个适当的地区把伤病员安置下来。经过连江附近的时候,我们和闽东游击区取得了联系。  相似文献   

4.
一、闽东党在军事战略上的一个创举。二战时期,闽东党为开辟革命根据地,打开海上对敌斗争的通道,决定建立一支海上武装。1934年春,红军海上游击独立营的组建,是闽东党在军事战略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海上游击独立营的发起人是柯成贵。1931年间,工人出身的柯成贵,对渔霸欺压渔民,义愤填膺,在西洋岛上招众聚义,拉起队伍与渔霸展开针  相似文献   

5.
1934年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派时任委员的曾志前往霞浦西洋岛,将柯成贵的队伍收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海上独立营。在党的领导下,这支革命队伍开展海上游击战争,开拓了海上对敌斗争的通道,为红军部队购买武器、粮食、医药,运送红军游击队伤员,掩护中共连江县委机关和红军西南团,真正成为闽东游击区对敌斗争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6.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26):61-61
周逸群、旷继勋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在发动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是红军杰出将领。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室全体同志在这里举行深切缅怀胡绳主任座谈会。九位同志的发言,从不同侧面,回顾了胡绳主任对我室各项工作的关怀与指导,以及他的高尚品德与严谨学风,充分表达了全室同志对他的思念之情。 胡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也是我室的创建者之一。他从1982年起担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直至今年11月5日逝世,长达18年之久,为我室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们党的重大损失,也是党史研究事业难以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曾士峨,字迪勋,号广泽,一九○四年三月六日生于湖南益阳县樊家庙乡大桥冲。父亲务农,家境贫寒,入小学后无钱升学,辍读当副食店学徒。后因勤奋好学,博得家族资助,加以学校赞许,采取读教相递,十九岁时于益阳信义中学高中部毕业。由于自身经历,并目睹时局,他深恨帝国主义、军阀和土豪劣绅,常慨然叹道:“硬要除掉这些坏家伙,中国人才有好日子过!”  相似文献   

9.
刘少文,原名刘国章,曾用名张明,笔名柳华、铁人,1905年12月29日出生于河南信阳县(今信阳市)王家岗。在开封二中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投身于当地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当地有影响的进步青年。1925年6月,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作为开封学生联合会常务干事,代表河南学生赴上海出席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国共合作大潮。  相似文献   

10.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闽东(连罗)红军13独立团、连罗县委会师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潘渡乡陀市村溪东自然村。  相似文献   

11.
张子清是桃江板溪(今鸬鹚)人,生于1902年。受其父张建良的影响,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立志救国救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农革命军营长、团长、师长、红五军参谋长、边区军事部长等职,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成为早期红军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成为毛泽东当时在军事上的主要助手和亲密战友。张子清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追随毛泽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武夷巍巍风雷动,建水滔滔星火红。血战三年留青史,光辉一页有洞宫。这首题为《为洞宫山会师纪念碑题》的七绝,是上世纪80年代,时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知真所题。黄知真系革命战争时期闽赣地区著名共产党领导人黄道的儿子。黄道,又名端章,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境人。1923年秋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即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曾士峨(1904-1931),湖南益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后随毛泽东经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6岁担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31年9月8日牺牲于高兴圩战役。曾士峨的人生实践体现的崇尚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战强敌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4.
长征,是一首诗,一首悲壮的史诗。长征,是一曲歌,一曲英雄的赞歌。长征,是一个奇迹,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近20万将士,是70年前长征奇迹的创造者。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长征,去领略一下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奇迹吧!战略转移的奇迹70年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  相似文献   

15.
在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红军坟”,坟的左侧有一尊红军卫生员给婴儿喂药的铜像。在云贵川方圆几百里的百姓当中,流传着香灰可以治病、摸铜像可以消灾的说法。一位普通的红军卫生员成为当地百姓70多年来心中的神灵。铜像原型名叫龙思泉,广西籍战士。1935年初,龙思泉随部队进入遵义。当时附近正在流行伤寒病。一位家住松木岭的青年的父亲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听说在遵义的红军医术高明,而且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就从20里外赶来请红军医生看病。龙思泉到他家后,立即为病人检查看病,次日老乡果然病情好转。消息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6.
周艳红 《广东党史》2016,(12):26-32
林西主管广州市城市建设期间,制定了适应实际与发展的广州城市规划,组织了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白云山保护开发等重大工程,主持修建了广州一大批公园、园林酒家和标志性建筑。同时,他还致力于岭南园林建筑与文化的发展,组建了广东园林学会,主持修建一批代表岭南文化的精品和建筑,使广州岭南园林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东苏区屹立于东海之滨,赛江两岸.为了传递情报,运输物资,联络自己,打击敌人,闽东苏区先后成立了船民工会,海上游击队,开辟了从赛歧经三都到闽江口的海上交通线.这是红军历史上最早的海军部队,最早的海上交通线.它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这首题为《带镣行》的诗是烈士刘伯坚在英勇就义前写下的。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早年就读于川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半工半读。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硝烟散尽、河山重整,那段悲壮的历史、那份真挚的情怀,却不曾改变。家住贵阳市的老红军安仲华,出生在四川省青川县板桥乡。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留下幼小的他和奶奶相依为命。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来到青川,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财物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15岁的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参加红军的,当时就一个念头,跟着红军部队有饭吃,还有枪来打坏人……"安仲华说。  相似文献   

20.
漆德玮(1908—1931),又名漆德伟,安徽金寨人,出生于斑竹园老鸹窝村(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9年5月参加领导了立夏节起义(亦称商南起义),任由该次起义队伍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副师长.后相继任中共商城县委军事部部长、红一军第二师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