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  相似文献   

2.
莆田哲理钟楼是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位于荔城区仓后路市政府机关宿舍内,原为美教会办的哲理中学校舍建筑物之一,用红砖砌的五层老式洋楼,底层为4米见方的骑楼式门道,为当时教员宿舍,名"映雪楼",平顶阳台,中央建一小亭,悬挂铜钟,作为作息报时之用.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0,(12):F0002-F0002
莆田哲理钟楼是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位于荔城区仓后路市政府机关宿舍区内。原为美教会办的哲理中学校舍建筑物之一,用红砖砌的五层老式洋楼。底层为4米见方的骑楼式门道,为当时教员宿舍,名“映雪楼”,平顶阳台,中央建一小亭,悬挂铜钟,作为作息报时之用。1926年初,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后。这里成为地下党的活动据点。  相似文献   

4.
王于洁烈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闽中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他先后担任中共仙游县委组织部长、中共莆田县委书记、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福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职工部长兼兵运书记、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常委等职务。在崎岖曲折的革命进程中,王于洁先后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期间,在莆田沿海岛屿活跃着一支由中共闽中地方组织领导的隐蔽在伪军内部的抗日武装队伍闽中海上游击队.  相似文献   

6.
角楼位于福清镜洋镇西部山区。1934年8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同年11月,又在这里成立了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游击大队以这里为基地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樟溪蔡三俤住房中共闽中特委成立旧址。位于镜洋镇樟溪村。1935年5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与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讨论闽中地区革命形势,研究斗争策略,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这次会议还决定把福清和莆田两支游击队整编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在特委统一领导下,分别以罗汉里和常太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左上)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福州联合小组,是由原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所属的叶绍芬、陈躍民、王实三个分部组成的福州地下党组织.1948年4月城工部事件后,他们抵制省委(3.28)指令,在寻找上级组织时,自发成立联络小组.后来王实通过闽中地下党老党员蔡光周,实事求是向闽中莆田地下党林汝南疏通关系,反映情况;闽中地下党组织同意为联络小组分配工作,建立工作关系,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49年5月正式成立联合小组,推选叶绍芬为书记,陈躍民为副书记,王实、唐文光、章燕行、邹传辉、徐心坦、吴梦熊等8人组成领导机构,下属一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共有115个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8.
罗汉工农红军游击队,是中共闽中特委在开辟罗汉游击根据地时建立的。 1934年5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敌人破坏,市委常委王于洁在福州脱险后转移到莆田,重建莆田中心县委,王于洁任中心县委书记,并对莆田游击队进行整顿。6月,福清党组织也遭敌人破坏。从上海返回福州而  相似文献   

9.
“闽中”是指福建中部。早在大革命时期,闽中地区就建立了党的组织,经过艰苦反复的斗争,在一九三○年十月和一九三五年五月,先后成立了中共莆属特委和中共闽中特委。在闽中特委的领导下,形成了常太为中心的莆(田)仙(游)边区和罗汉里为中心的福(清)莆(田)边区游击根据地,游击区遍及莆田、福清、仙游、惠安、永泰、闽侯等县。党领导下的红军游击队在这块区域内浴血奋战,屡挫强敌。到了一九三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福州联合小组,是由原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所属的叶绍芬、陈曜民、王实三个分部组成的福州地下党组织。1948年4月城工部事件后,他们抵制省委(3.28)指令,在寻找上级组织时,自发成立联络小组。后来王实通过闽中地下党老党员蔡光周.实事求是向闽中莆田地下党林汝南疏通关系,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11.
自阎景堂同志在《党史研究》1986年第2期上发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应包括闽中游击区”的论文后,经过三年来的探讨,史学界已基本上确认此一史实。而邓子恢同志在闽中的革命活动,为1934年后闽中游击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 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二大决定“准备全省总暴动”,7月,省委再发动漳属、闽北、莆田、泉州四地的暴动,省委书记罗  相似文献   

12.
雷美莲 《福建党史月刊》2010,(12):F0004-F0004
抗日战争期间,在莆田沿海岛屿活跃着一支由中共闽中地方组织领导的隐蔽在伪军内部的抗日武装队伍闽中海上济南队。在长达4年多的隐蔽斗争中,这支队伍在特殊的战场上同日、伪、顽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日战歌。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年十月,莆田中心县委在省委巡视员邓子恢的指导下,于莆田澳柄的虎井村召开了在闽中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莆田中心县委扩建为闽中特委;闽中地区实行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将地处交通要道、离城较近的澳柄根据地转移至莆田东北部的偏僻山区——外坑。一九三○年十二月九日,闽中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莆田外坑成立了。  相似文献   

14.
闽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莆田市区龙脊山公园内,占地面积63712平方米,始建于1957年12月,1962年建成,其前身为莆田县革命纪念碑,1983年莆田建市后由政府接管,并改称为"莆田市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5.
闽中地区早在大革命时期(1926年初)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大革命失败后,党就转入农村领导武装斗争。1930年,邓子恢等老一辈革命者来到莆田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成立了中共闽中特委和福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并创建了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由于敌人的“围剿”,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被摧残了,但党组织和游击队仍然坚持下来,农村武装斗争还继续向前发展。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由于国民党集中主要兵力  相似文献   

16.
<正>闽中党组织主要包括莆田、福清、泉州中心县委。抗日战争时期,闽中党组织既肩负着中共中央赋予的保持南方革命运动"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10,(11):51-52,F0003
闽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莆田市区龙脊山公园内,占地面积63712平方米,始建于1957年12月,1962年建成。其前身为莆田县革命纪念碑,1983年莆田建市后由市政府接管,并改称为“莆田市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8.
7月1日,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县委在莆田县大洋乡举行“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重建落成暨纪念碑揭幕典礼。曾在闽中战斗过的黄明、苏华、饶云山、祝增华、陈振亮、林振夏、康金树、蔡光周等50多位老同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老区办、莆田市党政干部和大洋乡数百人参加了这一庆典活动。闽中支队司令部是1949年2月中共闽中地委根据闽浙赣省委决定成立的。至1949年8月,支队下属1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14,(7):44-44
正陈国柱(1898-1969),又名陈继周、廖华,福建莆田人。莆田党组织的创始者,创建了闽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曾历任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仙游县委书记、辽宁省教育厅厅长、旅大行政公署民政委员会主任、关东行署委员兼文管会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人  相似文献   

20.
莆田、福清、泉州诸县位于福建中部沿海,地理相邻,互为犄角,历史上的联系本就密切,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掀起的救亡斗争此呼彼应,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的中共统一组织,抗战之初称闽中工委,后改成莆田、福清、泉州三个中心县委,1939年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