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9—1950)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不仅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对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5年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后,中国人民一直梦想两岸统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2.
图说天下     
<正>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李克强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4日下午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李克强主持会晤。欧盟、奥地利、希腊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派代表作为观察员与会。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岛内第一次出现政党轮替,以"台独"为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面对陈水扁政府一再推动两岸分裂的现实风险,中共中央将对台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为遏制"台独"势力,打消陈水扁政府的"急独"幻想。中共中央还通过积极团结岛内一切可以团结的政治力量以及争取岛内民心,促成连战等台湾岛内在野党领导人访问大陆,为未来两岸关系实现突破埋下了伏笔。2008年5月,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从僵持走向和缓,两岸经济文化人员互动频繁,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流声音。"六点意见"的提出,集中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于两岸关系的深入思考,丰富和发展了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中共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接过了历史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谋划着两岸关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台海两岸形势日趋复杂,台湾分裂势力与外国反华势力加紧勾结,相互利用,共同分裂中国.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在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中获胜,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台湾执政党.两岸统一由此进入了一个充满危险的困难时期.但两岸统一并非从此遥遥无期.两岸统一不仅存在坚实的历史和法理基础,而且存在现实的国内外条件和力量保障.  相似文献   

5.
陈云林 《求是》2005,(20):20-22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个伟大胜利也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1945年10月25日,台湾重归中国版图。这是铭记于中国历史、中国人民心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我们纪念历史上的这个重要时刻,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两岸同胞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携手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相似文献   

6.
向雁 《世纪桥》2005,(5):62-65
近来,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变化,有媒体说是“春江水暖”: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对大陆的“破冰之旅”4月初刚结束,党主席连战的“和平之旅”4月26日又成行;连战5月3日回到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日就抵达大陆访问。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分别与连战和宋楚瑜就发展两岸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达成了多项共识。一时间,人为筑成的两岸“政治樊篱”呈现崩解之势,全世界的中国人不禁为之叫好。舆论认为,虽然国、亲两党是台湾在野党,但两党领导人访问大陆的意义仍然重大,是历史性的突破,在新的条件下开辟了两岸“党与党”对话的新篇章,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今后两岸关系必将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宪政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很广,关系台湾政权结构和前途的重大政治工程。它不仅给国民党本身带来历史性的变化,并对台湾的现实状况和历史走向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统一的进程。为了把握“宪改”后台湾政治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演变,特作此文,请求指正。  相似文献   

8.
<正>朋友圈在刷屏,网友在热议,国内外舆论在高度关注。"历史性突破""载入史册""带入了新局面"成为传播热词。这是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以来的舆论效应。其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意见成为人们关切议论的核心议题。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四点意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深刻把握两岸关系的历史大势,深刻把握两岸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随着香港、澳门问题的相继解决,中国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渴望更加强烈,台湾问题已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了。中国领导人也表示在澳门回归后要致力于两岸统一的工作。“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①中国人民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国家统一。虽然李登辉的“两国论”为两岸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分裂势力要逆潮流而动,只能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港、澳、台问题是中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谈判方式,一个是武力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当天发行的《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地大报均以头版头条通栏大标题形式予以刊登。在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告中,郑重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这是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发布四十年来,两岸经贸日益密切,人民交往日益频繁,实现中  相似文献   

11.
台湾社会的"日本情结"是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现象。这种"日本情结"在包括电影在内的台湾文化作品、台湾的政坛、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等领域都有许多不同的表现,而形成这种"日本情结"的原因复杂多样。此外,这种"日本情结"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表现在"日本情结"产生的复杂根源决定了台湾社会亲日的长久性;台湾社会的"日本情结"使得两岸在行为上出现了不一致性;"日本情结"加大了外部影响两岸关系的空间;由于"日本情结"的影响所产生的两岸认同的偏差导致两岸未来在统一道路上的整合更加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1月7日下午,历史会记住这天。两岸关系发展六十六年来,实现了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的首次会面。习近平表示:这次见面翻开历史性一页;马英九说:我们会继续巩固"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1988年9月13日,历史也不能忘记这一天:"台海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跨洋过海与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的历史性会见。我采写《胡秋原全传》期间,胡秋原曾亲口告诉我:他与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两岸党际沟通崭新一页历史会记住2005年4月29日, 穿越了历史的风云,抛弃了历史的恩怨,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时隔60年后相逢一笑,在这一天完成了历史性握手,进行了正式会谈。在会谈中,胡锦涛总书记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主张。会谈后,胡锦涛和连战以新闻公报的形式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  相似文献   

14.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标志着中国在国家统一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仅会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基础,而且由于香港在两岸间的重要地位及其自身的变化必然牵动两岸关系的某些变化,使两岸关系面临新的调整。无论双方今后在这方面的政策走向及前景如何,都将对世纪之交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政策规范所谓香港涉台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九七”后的港台关系问题。台湾与香港之间各方面的密切联系与交往是在两岸未统一而香港…  相似文献   

16.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适时地制定、实施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时期.回首两岸关系数十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考察中共对台政策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在今天形势下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现行的对台政策,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严复与台湾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曾经到过台湾,在文章里表达了对日本割台的愤慨,并和台湾板桥林家结亲.台湾学术界对严复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两岸学术交流频繁.严复在台湾的后人在台湾社会和两岸交往中产生一定的影响.严复已经成为两岸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品牌,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8日,在台湾执政了几十年的国民党丧失政权,一贯主张“台独”、代表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台湾当局将把台湾引向何方?新领导人有没有诚意改善并发展两岸关系?台湾政局的变化牵动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善意和解”缺乏诚意“就职”演说包藏祸心台湾新领导人和他所代表的民进党一贯主张“台独”,早在1991年就将所谓“台湾独立建国”写入党纲。但在选举期间,面对岛内大多数民众反对“台独”并要求和平、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强烈呼声,这位领导人改称要走“新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19.
胡公展 《探索》2007,7(5):8-11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与实践.在形成了对台工作一系列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的同时,确立了一系列的理论要点把两岸关系定位于"共同家园"的关系;两岸关系的实质是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发展";把两岸现状定位于"尚未统一";确定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过程论";把两岸统一的途径,定位于"共议统一";构建未来"一个中国"的方式则是两岸"共同缔造"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突出法治在对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化解两岸政治分歧、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推进国家统一上,习近平强调: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现和推进国家统一。习近平对台法治思想指出了两岸塑造共同价值的重要载体——法律,通过法律塑造两岸共同价值——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共同反独、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