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具有深刻的四重逻辑:其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战略与策略理论,其历史逻辑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其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战略性考量,其发展逻辑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战略性与策略性的辩证统一、长期性与短期性的辩证统一、前进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忧患意识与战略定力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可能性空间”说是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解释范式.从内在逻辑上看,一方面它把历史规律理解为像圆柱体一样罩住人的实践活动,使人的能动作用不能超越历史规律的域值,隐含着历史宿命论意味;另一方面它片面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以合乎理性的方式把历史发展过程中某种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不仅排除了事实存在的遭遇挫折、发生倒退的历史现象,而且无法解释面对两种对立可能性只有通过博弈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历史情形.从现实影响性看,无法从中解读到蕴藏在人们实践活动之中的创新性对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在逻辑上难以体现社会发展中的风险性,容易麻痹人们的危机意识;忽略了博弈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利于正确总结历史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3.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5):17-17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语出时代刘基《拟连珠》。大意是,东西苦甜,尝到的人知道;道路安危。走过的人知道。说明获得真知就要亲自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灵感.  相似文献   

4.
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相连。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传播是其理论逻辑,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传播发挥了“立其基,导其先河”的作用;李大钊的建党探索与实践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围绕“为何建党”“建何种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李大钊最大限度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开创性贡献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为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卓越功绩。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依靠群众就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干部容错机制建构具有坚实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当前干部容错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包括:干部管理制度的两大价值指引——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的关系尚未理顺,造成容错机制落实难;相关制度主体存在强大的行动惯性,主动性不够,造成容错机制启动难;机制本身程序内容科学性不强,造成容错机制运转不畅;部分容错案例结论公信力不足,削减了容错机制的权威性;制度效能显现不平衡,尚难满足事业改革发展需要。干部容错机制的优化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容错机制系统化;明确容错机制架构,突出“一把手”主体责任;以党内民主方式推进容错公开,增强容错透明度和公信力;容错和纠错一体推进,实现容纠并举、协同试错;坚持依规容错,提升容错机制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全面从严治党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之所以极为重要并且在实践中构成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在于其本身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就理论逻辑而言,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实践逻辑而言,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带领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彻底、深入地理解创新问题,必须将创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把握创新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创新的实践基础进行了分析:人的创新动力产生于人在实践中的需要;创新活动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人的创新活动根植于领先性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助尧 《探索》2000,4(2):4-7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取得了划时代的意义,首先是因为它有一种科学的划时代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因为它的哲学思维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劳动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新派别”。本文即是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解读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一种尝试。着重论述了实践观点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践中开创新局面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是它革命的基本社会功能;探讨了这种思维方式在邓小平哲学思想中是如何展现的;论证了掌握邓小平的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是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历史;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无论何种形式的理论创新,都要求增强解放思想的自觉性;与时俱进没有止境,解放思想没有止境。●与时俱进的关键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就要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随时总结和概括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意识能动作用对实现实践价值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实践价值指的是实践效益和效率的统一。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将直接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对实现实践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吕彦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总结实践的经验,在实践中加强教育,通过教育自觉地增强实践的有效性。党报党刊在党员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这一重要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纲”的论断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发挥着价值引领的导向作用、思想承载的能动作用、理论创新的奠基作用。民族工作向“纲”聚焦以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前提,蕴含着创新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忧患的实践和理论逻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需要充分发挥党在民族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同时以法文本的形式将“纲”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之中,从而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和推进党的民族工作“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号召力虽是新概念,但具有丰富的理论支撑、实践经验。对于这一概念的分析,就要从社会号召的一般原理、"四力"内部逻辑与现阶段的执政环境三个角度来把握。社会号召力是为吸纳群众积极从事党所倡导的事业,执政党整体和所有党员通过合理方式,在与群众互动之中产生的能力。新时代提升社会号召力,在实践中要坚持党的领导、群众主体、理性号召、多层号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有着高度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征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遵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强“两个结合”的行动自觉,立足客观现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实践矛盾观的出场逻辑,是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照。实践矛盾观的理论形态展示着本然、实然与应然的三重逻辑形态。实践矛盾观的本然逻辑体现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实践矛盾观的应然逻辑体现的是主观如何更好地符合客观的理论诉求,而在实践矛盾观的本然逻辑与应然逻辑之间,还有一个理论和实践二元分离的实然逻辑。实践矛盾观的应然逻辑既是对实然逻辑之"主客分离"的反思和超越,又是对本然逻辑之"人的能动认识"的强化,是理论的完备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科学理论。实践矛盾观的逻辑形态显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路径:解构和建构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倪志安  钟连超 《探索》2007,1(3):163-16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独创的实践思维方式[1]和实践逻辑决定的。实践逻辑是马克思新哲学思考属人存在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思维逻辑,它是对传统西方哲学的逻各斯(Log-os)、形式逻辑(logic)和思辨逻辑(speculative logic)的否定和超越。由于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的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自身全新的理论意蕴和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统一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统一于党依法执政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基本方略,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实践中,由于理论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之间的关系经常会处于一种时有冲突的实然状态。为此,需要在实践中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要求,即: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需要遵循各自的治理逻辑,避免混同;同时,二者必须共同服务于国家治理,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助守望,需要坚持其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共同初心。  相似文献   

19.
刘明 《新湘评论》2009,(7):46-47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其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鲜明地指出“真理的标;隹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刘明 《学习导报》2009,(7):46-47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其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鲜明地指出“真理的标;隹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