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 ,藏书楼是中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从汉代就开始出现 ,历代相沿不绝。主要有皇家藏书楼、民间私人藏书楼、书院和寺院藏书楼。进入近代后 ,藏书楼的藏书体制出现了新的形式。这就是由维新派人士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创办的学会藏书楼。维新派为了宣传变法 ,倡导维新 ,在他们成立的学会中 ,普遍设立了藏书楼。这些学会藏书楼在对藏书的管理和使用上均采用了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 ,使之具备了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因此 ,学会藏书楼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被视为近代图书馆的前身。一、学会藏书楼…  相似文献   

2.
1951年11月浙江图书馆收到了嘉业堂主人刘承干的来信,信中写道:“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为发展新中国杜会文比事业之需要。”自此,坐落在湖州南浔镇上的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嘉业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古籍书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相传,2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求得长生不老仙丹,派遣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从中国东海出发至日本国。其时的起泊地,便是今天的宁波。宁波历史文化丰富,遗迹甚多,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遗址,证实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上林湖古越窑遗址,是中国青瓷器发源地之一。建于北宋(公元960-1127年 )的保国寺大殿,虽为木结构,但历千年而坚固如初。明代(1368-1644年)建的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此外还有众多的寺塔庙祠,楼馆第宅,桥坊井亭,碑刻藏品等。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宁波,实在…  相似文献   

4.
张瑞云 《前沿》2007,(5):230-231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端,它是在近代西方图书馆思想和中国古代藏书楼物质的双重基础上萌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正> 浙江自南宋以来,藏书之风一直很盛,像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而杭州文澜阁则是以《四库全书》出名的皇家藏书楼,它可以说也是浙江图书馆的远祖。1902年,乡绅邵伯炯、胡藻青倡建浙江藏书楼,以启民智,得到浙江学政张亨嘉的首肯,于次年在杭州大方伯购入民房,创立  相似文献   

6.
陈林 《探索与争鸣》2006,(12):71-73
晚清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徐树兰在创建“古越藏书楼”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四部分类方法,在其藏书楼功用思想的指导下,依据藏书建设的需求尝试将中西学术体系及知识系统融合到一起,创建了一种有利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构建的图书分类法,形成了中国近代早期的图书分类思想。这种创新是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的最初形态之一,表达了两种学术的研究对象及范围的差异与变化。  相似文献   

7.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月湖之西,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16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藏书达7万多卷。清代乾嘉时期学者阮元评价:"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  相似文献   

8.
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设立京师大学堂。维新派领袖梁启超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了“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京师大学堂一度停办,1902年恢复。同年,京师大学堂设立藏书楼,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图书馆。1903年始办分科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我去浙江南浔古镇时,当地人自然领我们去了藏书楼。在藏书楼,讲解员是这样介绍的:"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你们看,这家第三代就出了个文化人。"我一听特郁闷。第三代这个文化人要开始败家了。他爱书成痴,把前两代积累的巨大财富全买成了书,一共有十七万册孤本、善本,建成这座藏书楼。现在,这座藏书楼是南浔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  相似文献   

10.
李彩霞 《创造》2021,39(1):39-43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图书馆最初、最传统的形式,是私家藏书楼。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了图书的规模化出版,图书的大量出版,又催生了藏书楼的产生,而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藏书楼的文献(书)多了。图书馆不仅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并提供使用的科研机构,而且也是学习知识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产生,使得人类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所创造的文化和所获得的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和流传下来。信息时代,图书馆文献信息的记录方式、传播手段和获取途径等,已经被5G、大数据和互联网改变了。  相似文献   

11.
已故的路易·艾黎是新西兰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和知名的古陶瓷研究家,也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热爱世界和平,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他的业余爱好是热衷于研究中国古陶瓷、古陶瓷科技,以及工艺美术陶瓷,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晚年,他写了一本介绍中国陶瓷和陶瓷文化的著作《瓷国游历记》,笔调朴实、恬静、真实、活泼,引人入胜,具有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陶瓷文化和古科技的学术价值,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由于他对中国古陶瓷研究有一定的成就,1982年11月,应邀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古陶瓷…  相似文献   

12.
韦勇 《新东方》2000,(1):75-77
“人是在文化中得到完美的”作者通过在湖州市嘉业藏书楼前的惊叹和感奋,引入沉思,这“书楼与我心的对接”,使思绪驰骋藏书楼内外的文化和文化人。  相似文献   

13.
1840年,鸦片战争的硝烟弥漫着中国大地的时候,古城聊城出现了一座璀璨的文化殿堂——海源阁。这就是清代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杨以增所建的一座闻名中外的私人藏书楼。为官勤政循吏风杨以增,字益之,一字至堂,弓东樵。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九月十六日生于聊城城内万寿观胡同一个知识分子家中,其父杨兆煜,  相似文献   

14.
邓雪峰 《前沿》2008,(10):189-191
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古代的私人藏书和古代的藏书楼,都曾得以光彩照人,熠熠生辉。追溯私人藏书的历史渊源,考察私人藏书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藏书家的历史贡献,主要集中地体现在对历史典籍的保存和传播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慈溪市周巷镇天元古旧家具行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古旧家具收购、整修和润饰的完整产业链,在华东地区古玩收藏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并被称为"中国古旧家具博物馆"和古旧家具"民间故宫"。特别是2014年以来,该镇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基调,整合天潭路周边古旧家具收购、生产、经营店铺资源,启动了总投资6000余  相似文献   

16.
探密天一阁     
只有在天一阁,在这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你才能领悟“香气袭人”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7.
《友声》2001,(6)
在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外国钟展室,一口象征中法友谊源远流长的“友谊钟”和一口逾百年历史的西洋钟从今年8月起向世人展出。这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继2000年在法国巴黎成功地举行了“龙之声——中国考  相似文献   

18.
郭磊 《协商论坛》2012,(7):56-57
2012年5月14日,中国古建筑学大师、中国营造学社最后一位见证者罗哲文先生在北京走完了他88年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总协调,法国巴黎音乐城、欧洲钟铃艺术学会承办,中国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参展的“龙之声——中国考古及钟铃艺术展”于2000年11月21日至2001年2月25日在巴黎音乐城举行。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乐清市“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开展已有12年,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曾入选中国文明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并在香港举行的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中获得三项大奖,其中《中庸》获得最高奖项“孔子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