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回顾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探索过程,认真总结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围绕民主政治建设新的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建设成果显著。从民主政治生活被严重破坏到逐步建立,从政治文明暗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理论中到它的明确提出,从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知之甚少到对建设规律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通过不间断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们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使我国的政治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提出以来,中西社会和谐思想资源成为学术界重要关注点、新的视域下政治伦理内涵探讨卓有成效、现实政治和政治文明问题成为研究重心,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取向、政治伦理条件及其建构等研究也渐趋深入。但目前,该领域还存在着:对于怎么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实证性研究较为欠缺,对当下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建构的具体路径、政治伦理基础问题研究还很薄弱,政治伦理研究致思路向上有一定偏差等亟需深化和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4.
“政治伦理”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这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今后 ,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健全和完善政治伦理规范 :一是尊重民主。人们可以也应当争取和维护自己应有的民主政治权利 ,同时又要尊重别人的民主权利 ,并把追求民主同加强纪律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平等相待。在政治交往中不但要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统一 ,而且要自觉维护政治平等。三是为政清廉。各级领导干部或国家公务员都必须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 ,在其位要谋其政并谋好政 ,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四是维护主权。特别要注意正确处理维护国家主权和争取个人人权的关系。既要自觉把争取个人人权置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之下 ,又要努力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和争取个人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实践形态,又是理论形态;坚持生命线地位与理论创新相结合,继续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经济发展迅速蓬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把社会建设提升到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政治权力的理解,既有基于强制性从权力主体到客体的单向理解,也有基于公共性从权力客体到主体的逆向理解。后者是符合人类普适价值和党对权力性质的本质性理解。权力的公共性是对权力进行伦理限制的理论前提,因为它内含权力运行的普遍善指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权力行使背离公共性、造成合法性危机是对权力进行伦理限制的现实前提。政治系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实现和促进权力的公共性,如推动经济增长、意识形态领域的灌输,制定法规制度等。但是,权力主体基于健全理性的卓越行动更能体现权力公共性价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来,有关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在县级政治发展、乡镇政治发展、村民自治建设三个层面展开,此外是县域政治发展的综合研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实证研究积累了可观的经验素材;理论研究概括了可验的解释模型;对策研究规划了可取的改革方案。但也在四个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研究与历史研究有待融合;理论研究问题意识有待明晰;理论研究框架与方法有待反思;对策研究战略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强。因此,今后应着力于拓展县域政治运行的实证研究、对接县域政治传统的历史研究、深化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加强县域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夯实县域政治发展的对策研究,从而提升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学术水准和资政质量,从学术上助推当代中国县域的经济发展提速、社会和谐稳定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贡献更大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的同时,政治领域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不符合一般政治伦理道德的现象,严重腐蚀了国家的健康肌体。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在汲取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精华的基础上,植根于当今中国的现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的构建,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构建以民主法治、以人为本、尚公为原则的现代政治伦理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权,必须把对人民群众负责作为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只有通过正确处理权力行使者 与人民群众、人民公朴与国家主人、向上级负责与向下级负责、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四对关系,才能实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伦理的视野下,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建立在良好政治道德基础上的行使、维护、巩固国家权力的本领和能力,其终极目标指向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善”的国家。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党的政治伦理建设,在党的政治伦理的指导下进行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伦理的视角来考察,井冈山精神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伦理旨趣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伦理诉求的精神文化资源。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弘扬井冈山精神有助于坚定党的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能够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政治伦理支撑;可以作用于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宝 《理论前沿》2005,(13):33-34
全球化对中国当代政治伦理发展具有双重影响,此其一,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伦理还要注意另外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不平凡发展道路和取得不寻常发展成效的三十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之路的三十年。三十年来,我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在于实现了指导思想与组织领导的统筹性结合、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贯通性结合、工作主体与学习主体的互动性结合、培养目标与实践路径的转化性结合、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的渗透性结合、运行机制与科学评估的集约性结合。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与道德或法律与伦理 ,都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元素 ,他们共同构成社会和国家生存与生长的规范基础和理想目标。作为社会政治治理的基本规范 ,法治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 ,具有作为社会国家治理方式的基础地位 ,而德治是政治的合道德性或伦理合理性 ,这是民主法制基础上的道德正当性诉求。德治与法治的内在价值关系应当是相互配应和相互支持的价值资源互补关系。这种政治伦理理念应当成为现代民主社会条件下的以德治国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1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主要成就:在指导理论上,坚持用不断创新着的党的科学理论引领教育发展方向;在学科化建设上,对一些基本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解决;在教育实践上,注重实效,内容、形式与方法更加多样;在可持续发展上,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7.
任何政府都有其建立的政治伦理基础。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必然有其政治伦理基础。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入手,对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有关政治伦理方面的争议进行反思,以期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无为而治”为核心,道家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民休息的施政策略。道家的施政策略及影响,实质是一种改革政治体制弊端的、以为百姓更好服务的政治伦理思想,其理论价值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伦理是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解读、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理论。建构两岸关系的价值目标体系与两岸交往伦理、互动规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中的两大政治伦理创新。探索两岸关系的政治伦理问题,对于深入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实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纪委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用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支撑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传统儒家政治伦理对我国影响深远,已经深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立足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才能建立适应传统土壤的廉政文化。当前,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文化进行扬弃,唤醒传统家国情怀,鼓励传统家风建设,对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