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税制改革的基本要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课题组在《改革》1993年第六期著文,提出了分税制改革的基本要.点。1.明确各级政府职能,按职能划分事权是分税的基础,中央与地方政府经济事权的划分大体是:中央负责经济的稳定、全国市场的统一等等,地方负责...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     
《新长征》1994,(3)
分税制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按照税务种类划分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的特点是,中央与地方各级的财政关系比较明确稳定,这与我国各级财政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来源和地方负责组织收款,并按比例分别上报中央和留成的办法有很大不同。在我国财政...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的特点是什么? 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收入及其管理权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其类型一种是彻底型分税制。它的特点是只设中央和地方的固定税,不设共享税,而且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立法、管理以及征收也都完全分开。另一种是适度型分税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既设中央与地方的固定税,也设共享税。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适宜采用适度型分税制,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种。  相似文献   

4.
按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不合理○徐健我国财政体制在经过多次重大改革后,分税制作为一种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已从1994年下半年起在全国普遍实施。从目前来看,分税制的实施,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关系的合理规范,但分税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某...  相似文献   

5.
适应分税制要求搞好地方税源建设高光祖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我国财政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利益格局、税源结构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适应分税制要求,搞好地方税源建设,为确保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财力,是各级...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税收立法权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的真正涵义要求按照税种实现"三分":分权、分税、分管。正确划分税收立法权是实行分税制的逻辑前提。我国税收立法权限体制存在着明显的的弊端,典型表现为以税收行政法规为主、税收法律为辅的税收立法体系,降低了税收的立法级次,影响了税法的公正性、科学性及权威性;税收立法主体多元化及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导致税收法律法规不统一、不完善和过分原则化以及地方缺乏适度的税收立法权。尽快颁布税收基本法;逐步建立以税收法律为主、行政法规为辅的科学统一的税收立法体制;合理划分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税收立法权限;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立法权限等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的重点,一是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二是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一、加强分税制改革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一)唯有较强的国家实力才能推动全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财政体制已于今年开始实施。它作为改变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格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将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财政管理体制,是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省曾对我市的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过几次大的改革。1988年我市财政计划单列时,中央对我市实行了收入递增包干体制,其核心是以1987年收支为基数,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作为上交基数,以后每年上交的财政收入递增5.3%,超收全留,短收赔补。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一  相似文献   

9.
《前线》1994,(10)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补充部分。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中央政府通过分税取得的财政收入一般占得比重较大或超出其行使其事权需要的财力,而地方政府的财力往往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要不失时机的在某些重要环节取得突破的改革战略。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需要取得突破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项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 一 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理论确立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制度。分税制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至今已形成一套  相似文献   

11.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政府支出的划分。一般来说,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防、外交、对外援助等特殊社会管理,实施宏观经济调控,进行收入再分配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所需经费,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的政策性支出,以及  相似文献   

12.
宋宇文 《唯实》2008,(3):74-76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限划分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为了使中央和地方机能运作正常,就有必要对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作深入的探讨,继而探索出一种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型,推进我国宪政国家和地方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从总体上说是成功的。但由于现行分税制还不完善,目前在运行中已暴露某些偏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不清晰的事权划分范围。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事权划分处于清楚与不清楚并存的混沌状态。由于有些方面的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还未具体化,这就使政府事权划分很难明晰。即使在原则上划分清楚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又往往和原则不符,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含混不清。事权是划分财权的基础,既然没有这个基  相似文献   

14.
熊伟 《新视野》2012,(3):105-109
自分税制实施以来,我国曾实行中央转贷地方、中央代地方发行、中央代地方偿还等三种地方债模式。这三者都有发债规模的控制,且都由中央承担最后偿还责任。导致这个事实的原因不仅仅在于《预算法》对地方发债的限制,更在于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下,财政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由国务院单方决定和调整,地方政府无法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进而独立对外偿还债务。今后应由全国人大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和《转移支付法》,以保障地方的财政自主权;同时,应制定《公债法》,防止地方滥用发债权,让地方政府有机会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分税制改革初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配关系,地方税体系初步形成.但随着社会改革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文章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出发,并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矛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税制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一种普遍制度。联邦主义既是一种关于联邦的政治哲学,也是关于联邦的政治秩序。财政联邦主义是联邦主义政治哲学理念在财政领域的提出,是宪政实践的产物。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并没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积弊,反而带来了新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于是新一轮税改被提上日程,而财政联邦主义的引入亦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应科学界定明晰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划分,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中央对地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还需建立协调、规范、互利的中央与地方新型利益关系,实现双方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8.
"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基于福建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央与省之间的时政分配关系相对理顺,但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却始终比较模糊,多种体制并存.地方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由此造成了县乡基层财政困难并引发各种矛盾."省直管县"对政管理体制改革由此开展.文章通过解读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探究它的运行机理,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对这一体制在福建省的深化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组建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工商税收体制改革在组织上的重要保证。它对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证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截至去年九月底,我省税务机构分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各级地税机构已经建立并开始了正常运转。作为各级政府的直属机构,我省地税系统负责征收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亮 《探索》2005,(5):75-79
分税制改革之初确立了三方面的目标: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本文通过分析分税制10余年来的运行状况,对分税制改革是否实现当初目标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进行客观评价。并就打破地方既得利益、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