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说法不同     
王晔 《法制博览》2010,(12):49-49
让别人改正缺点,合适的鼓励,有时要比严厉的批评更有效。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母亲,她们都有一个不孝顺的儿子。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不孝十分痛恨,见人就诉苦,说自己多么不容易,孩子他爹去世旱,自己养老的又养小的。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有头脑有想法的新式农民王福志,用自己的“土办法”培养出了被称为“神童”的儿子。家住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的王福志.祖辈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读高一时因家贫辍学,全力教导自己的孩子。他的大儿子王京1986年出生,3岁多还说不清话,5岁时从1到10都数不全.是村里孩子们戏弄的对象。王福志从电影上知道.城里的孩子天天晚上都要听故事才肯睡觉,他便每天不管劳动多累多苦,天天睡前给王京讲故事。他给家里立了规矩.不能沿袭农村的方法恐吓孩子,比如“狼来了”、“马猴来了”。  相似文献   

3.
贾容韬 《工会博览》2006,(18):50-50
从儿子呱呱坠地起,我就发誓要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能让儿子进县城的幼儿园,我倾尽全力给孩子转了城镇户口,后来,我又不遗余力地把他转到了洛阳最好的私立学校。1999年,我又把孩子转入洛阳一流的公立中学。可以说在培养孩子方面,我给孩子创造的硬件是最好的。我付出了那么多,结果却事与愿违。儿子从迷恋电子游戏进而发展到沉溺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倒数,频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 《法制博览》2011,(14):37-37
一个儿子酷似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像蛇蜕皮一样地始终是自己,但儿子却往往愿意像蝉蜕壳似地裂变。  相似文献   

5.
旗王 《工会博览》2006,(2):49-49
儿子在上小学前很听话,过年时亲朋好友给他的压岁钱,无一例外都上交给他母亲,可自从上学后,儿子对压岁钱有了特别的看法,坚决不肯再上缴“国库”。理由是班上别的同学压岁钱都由自己支配,他  相似文献   

6.
北京有一个女人,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拥,晚回家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 《法制博览》2009,(20):11-11
一个儿子酷像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像蛇蜕皮一样地始终是自已,但儿子却往往愿意像蝉蜕壳似地裂变。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位中学美术老师告诉我的一个真实故事。 刘美琳是县医药公司的副总经理。不仅十分敬业,而且还被本公司的职工们公认为成功的母亲。一天,她正在公司下属的一个门市部检查工作。突然接到派出所给她打来的电话,通知她立即去派出所把自己的儿子强强领回家。当时,她听完电话,犹如五雷轰顶,差点儿晕倒。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26)
正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中国人自古就很讲究修齐治平,只有修炼出内在道德品质,才能把握人生的方向和发展。在孟子看来,这种精神就是一股气,一种"浩然之气"。"孟母三迁"是自古以来家喻户晓的故事,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迁居。好在孟子也是个争气孝顺的孩子,学而所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并列,其学问被喻为孔孟之道,实非偶然。孟轲(约前372~前289)是战国时代儒家的一位著名学者,说来也巧,其故乡今山东邹县,距孔子的家乡不远,冥冥之中似乎就不分离。司马迁《史记》为他写了一条"微博",不到  相似文献   

10.
软饭主义者     
加肥猫 《法制博览》2009,(18):64-64
有个女性朋友,身高在一米七零之上,芳龄在而立之上,容貌在韩红之上,年薪在30万元之上,豪放作风在小S之上。毫无疑问,具备了上述条件,她注定要成为一位女强人,让男人们又景仰又害怕。这位女性朋友总想找一个比自己还要强悍的男人,但无不以分手而告终。因为男朋友抱怨她对待他们的态度,就像母亲对待儿子一般。她只能过着又寂寞又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震动了整个香港的一则新闻是,一个不堪坎坷的母亲,把十岁多一点的两个孩子手脚捆绑,从高楼推下,然后自己跳下。  相似文献   

12.
运洪 《工会博览》2008,(2):26-28
20年前,李瑞香送儿子孟皓昶到县医院治病,在归途中,年仅两岁的孩子被人抱走,全家人多处寻找未果后来,李瑞香生下了二儿子孟思昶,2007年春节期间,到同学家串门的孟思昶发现,同学姐姐的男朋友古新波的相貌和动作与自己出奇的相似,就当作“奇遇”告诉了母亲,李瑞香赶到古新波工作的地方,看到了简直就是丈夫翻版的古新波,李瑞香断定这就是20年前自己丢失的孩子,后通过亲子鉴定,确认古新波就是孟皓昶——。  相似文献   

13.
笑笑生 《法制博览》2009,(15):61-61
娄昭君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的传奇,不仅表现在她帮助高欢开创了北齐王朝基业;还在于她为高欢生育的六子二女中,有三个儿子登基称帝,一个儿子被追谥为皇帝,两个儿子封王,两个女儿均成为一代皇后。作为一位母亲,娄昭君所经历的这种传奇,获得的这份荣耀,即使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98,(2)
前不久,一个女孩打电话来“城市故事”,诉说心中的苦闷。她说她已经20多岁,也大专毕业了,但是父母却不让她出去工作,而让她在家照顾有病的弟弟。女孩很苦恼,她想出去工作,但母亲说:“现在家里养不起你吗?没饭给你吃吗?”也许母亲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然而我还是支持女儿的想法。一个人不能因为有人养、有饭吃便放弃工作的权利。女孩说她父母是做生意的,家中环境不错,她不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而我还是想对那做父母的说:“可不可以请个保姆来照顾儿子,给女儿一个工作和自立的机会呢?”在我心中,每个人都有她的价值,不仅仅是人生价值,还有社会价值。一个人从学校出来,应当走向社会,寻求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们的另一个叫晓情的读者,便十分认同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对儿女,就是对家中的保姆,她也支持她读书上进,而最后,她家中的保姆考上了大学。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好好看看晓情的信,能设身处地为女儿的未来和前途着想,给她一方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人体实验     
我最反感广告上那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特别像从算命的大仙嘴里出来的,你明知道根本不靠谱,但当他那只仿佛刚蜕完皮的手在你掌心里来回那么一搓。每句不疼不痒的话似乎都有玄机,你问,人家还不细说了,让你自己悟去。有点儿钱的,道行又稍微高点儿的主顾马上就想明白了,自己这辈子差不多定型了,孩子可不能耽误。  相似文献   

16.
恐怖商场     
倪匡 《法制博览》2010,(14):38-38
母亲一天比一天老了,走路已经显出老态。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匆匆回去看一下她,又匆匆离去。那年我去外地出差,去了好长时间。我回来时母亲高兴极了,她不知拿什么给我吃好,又忙着给我炒菜。“喝酒吗?”母亲问我。我说喝,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月1日凌晨1时40分,在上海市云南南路发生一起六人持刀抢劫案。在过路群众的协助下,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可是谁也没想到,他竟是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孩子。据他交代已经逃走的另外五人也都是孩子。 六个花季少年居然在深夜的街头持刀拦路抢劫,他们是不良少年吗?不,他们都是学习努力,遵守纪律令老师们引以为傲的好学生;是他们家庭残缺,无人管教吗?不,他们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父母大多在令人羡慕的岗位上工作,收入颇丰,文化水平一般较高,对子女的管教也十分得法。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结伙拦路抢劫呢?事…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3,(20):12-12
在"延迟领养老金",以及"以房养老"意见所激起的舆论氛围中,我捕捉到了一种社会焦虑:老了,养老不会主要还得靠自己吧?抗伤害能力相当弱的人民群众如是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以后真的主要靠自己去当园丁、去抵押房产养老,那么现在、以前和以后,每个月交的养老金,又算怎么回事呢?这些钱,在现在,也许还有未来,到底去了哪儿,养谁去了?假定这类情境发生在西方,一定有这样的声音响起:既然养老制度这一"社会合作"很不公平—或许还异化为掠夺游戏—那么,一个人有退出它的道德权利吗?他就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后,接二连三听到同学出国的消息。我出国前不少人也劝我别回来,我想不通外面的世界怎么这般诱人,决心从方方面面探个明白。去到纽约不久,幸运地有人介绍给我一份不影响我自己上课的工作,即每天下午放学后在我们附近一所公立小学干两个小时,辅导三十来个华裔移民孩子的英语。这些孩子最小的在幼稚园大班,最大的读小学六年级。他们的母亲多在制衣厂工作,父亲多在餐馆打工。每天看到这群满口英语和广东话混合的大大小小的孩子,我都很高兴。他们的聪明,较之美国孩子算术  相似文献   

20.
80年不变     
尽管无数歌曲、小说和电影中的爱情都是两个人的,但从物理学和几何学上讲,两个人组成的关系只是一条线,脆弱、不平衡。相反。一个三角关系才是容易平衡的、稳定的。所以,最好有孩子这个“爱的结晶”,否则夫妻关系便是不平衡的,难以经得起考验。但如果一个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太过于紧密,那么这个三角关系就失衡了。爸爸会觉得没有自己容身之地,于是他就会渴望建立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