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对辛亥革命最为纠结的一位作家。辛亥革命中,他未置身事外;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这是因为他的社会人生追寻与辛亥革命的目标相近,即共和和启蒙。当然,他更偏重于启蒙,由启蒙而立人而共和。  相似文献   

2.
对于技术理性的剖析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在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最具代表性。该学派以马克思、韦伯和齐美尔等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为思想基础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技术理性批判道路。它以结构失衡的启蒙理性为出发点,将技术理性统治下的虚假需要和文化工业等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作为批判向度,最终落脚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性”重建。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技术理性的清算是相当深刻的,但他们并未找到在彻底瓦解异化秩序后重建理想世界的可操作性路径,这也注定了其思想不会成为变革现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启蒙: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其根本的特征就是启蒙。从某种意义上说,启蒙是理解康德哲学奥秘的钥匙,启蒙是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康德的启蒙分认识、道德和宗教三个方面进行,康德从"批判的"认识启蒙开始,经过道德启蒙和宗教启蒙,最终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哲学总问题,实现了西方历史上对人精神自由的最彻底、最全面的开启和引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意识形态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概念。它是马克思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一个重要支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对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批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英国唯物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从哲学上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对"后学话语"的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学’(post-ism)在中国有三种不同维度,除了有推进者和客观研究者以外,对后学的批判反思成为当代中国学界一个重要的声音。对后学的反思批判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关注后现代问题与现代性启蒙话语的错位,批判其保守主义倾向;其二,对后现代主义文艺的反人文精神价值维度加以反思,阐明其意义迷误;其三,分析后现代问题与知识分子价值立场,强调“后意识形态”中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立场。这一批判维度和价值立场,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十七、十八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思想风靡于西欧北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而十七世纪恰逢中国的明清之际 ,此时在东方的中国亦出现了一股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反封建反专制的激进思想。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这两种思想在东西方的兴起 ,然后从内容和发展特征两个方面分别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后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探寻了两种理论不同历史命运的形成原因 ,试图揭示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一般认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从而造成了传统文化某种程度的断裂。我们把以“治国平天下”为终极指归的社会实践精神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批判又有传承 ,批判的是传统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 ,继承的是以“治国平天下”为终极指归的社会实践精神。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 ,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创者与奠基人,鲁迅对小说结构艺术的开掘自有其叙事学上的价值。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鲁迅乡土小说主题的复调上,主要谈论小说的反讽意义和启蒙者的启蒙困境,而对思想冲突的多层性研究不够,而这可从鲁迅乡土小说叙事中的多层次对话结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积极从事思想启蒙运动,认为乐学是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倡议音乐教育立于幼学,军歌、学校歌是中国文学复兴之先河,音乐教育可培育国民品格、陶冶性情和振奋精神。梁启超的音乐教育思想启蒙了沉睡的中国人,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近代化,在近代音乐教育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作品继承和发展了鲁迅开创的"改造国民魂灵"思想的文化内涵,在清醒、冷峻的批判意识支配下,描绘出农民文化落后于时代的陈腐性和停滞不前的恒定性特征,对于农民文化中的封建迷信的历史进行了批判,作品呈现出深厚的文化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外国的渊源来说,鲁迅的文化批判、进化论、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尊重等,都受到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西方尼采哲学等的影响,其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也可在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找到来龙去脉。在中国的文化渊源方面,“文以载道”、人和文的一致、反省精神等传统思想在鲁迅创作中多有体现,而鲁迅艺术上的诗化体式、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精警传神的语言等,也无不与中国诗的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王杰 《理论前沿》2001,(14):13-15
明清之际是思想家自觉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的时代,是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的时代。本文认为 ,这一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思潮与人文启蒙思潮是明清之际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 ,表征着中国思想文化开始了走出中世纪、走出理学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胡风等人倡导的“新启蒙运动”是七月派小说叙事的理论支点,启蒙立场和视角是七月派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其启蒙叙事呈现出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精神奴役的创伤”与“原始强力”的胶着形态,表现为后者对前者自发克服,是暴虐无序的初级抗争;一种是思想启蒙与抗战救亡的现时结合形态,表现为前者与后者的自觉接纳,但两者的裂隙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4.
康德哲学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终结”,其内含的启蒙主义性质代表了18世纪启蒙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化、系统化完成。“人的问题”是康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需关联康德对启蒙的处理来展开。这有助于深化理解康德哲学体系,进而厘清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现代转变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5.
分析康德短文《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结合康德批判哲学的理路以及黑格尔对康德思想的批判性发展,可以看出,启蒙精神的旨要不只是"知识",而是"道德"和由"实践理性-道德"引导下的"勇气"。"启蒙"之所以强调"勇气",乃在于"启蒙"不仅是"知识之积累",而且还在于"道德"之"自由"。在这个意义上,"启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启蒙"需要"精神","精神"需要"启蒙"。于是康德强调,启蒙精神就是"精神"要摆脱自己加于自己之上的枷锁,因而启蒙也就是"精神"自己"认识自己-解放自己"的历程。启蒙精神使我们认识到,"理性"不仅有权设定界限,而且也有权超越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界限","理性"就是一种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座精神高峰,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艺术创作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野草》这部作品,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中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文学对鲁迅的濡染或日鲁迅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意识的批判和接受,这也显著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化上极力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将从《野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野草》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征,以期在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认识和把握《野草》超越当时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前沿性,并试图尽一己之力为《野草》研究做出自己的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启蒙传统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基本的发生语境和时代背景,青年马克思借助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实现了对近代启蒙的出离和突破,其基本成果即唯物史观。理清马克思哲学与近代启蒙传统之间的思想关联,彰显马克思扬弃启蒙的内在理路,有助于回应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说,也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及其实现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定势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与团的宣传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是有价值的。一、定势是宣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宣传工作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即青年对团所宣传的观点并不完全从宣传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实际体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理解和评价。就是说,青年对宣传观点有很大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这种选择性和倾向性来自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趋势,它制约同类的后继心理活动,并按一定的规律参与到人的实际行动中去。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定势。  相似文献   

19.
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上,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契合了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他批判都市文明、质疑启蒙运动、反对历史进化论,使他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他在批判的同时,企图对现代性进行修复与救赎,对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不同于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作家的思考与设定,其思想性质属于审美现代性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哲学围绕启蒙主义批判对西方文明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当启蒙主义高扬理性主义大旗时,又以科学理性主义造成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使西方文明面临虚无主义的困境。今天我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现代化之路,反思现代西方哲学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乃是我们汲取西方文明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健康的现代化之路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