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法通则、合伙企业法、最高人民法院。关干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92、118条、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苦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3项、国务院在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第4条只规定了共有人、承租人、合伙人、联营方、公有售房单位享有优先购买权,而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优先购买权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来作规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本大试就如何确定优先购买权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谈谈看法。一、一审程序中当事人…  相似文献   

2.
滕威 《法律适用》2012,(2):45-49
一、审判实践中的困惑:合伙诉讼地位之立法与司法规定(一)司法解释的矛盾与冲突早在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意见》)第45条中就规定:"起字号的个人合伙,  相似文献   

3.
为方便人民群众诉讼 ,帮助当事人避免常见的诉讼风险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 1 7种常见的民事诉讼风险作出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自认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第1款关于当事人无需举证的情形中.也仅是原则性地规定了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自认作了进一步具体化的创造性解释,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了自认制度。作为强化当事人主义程序模式和相应弱化职权主义程序模式的产物,自认具有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5.
论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与民事诉讼法及其适用意见构成今后深化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规范性文件。诉讼的关键是证据,审判的核心也是证据。因此,正确处理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关系,就成了深化民事经...  相似文献   

6.
回避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指法律规定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参加该案的审判活动。其宗旨在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使案件得到公正处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回避制度作了专章规定,2000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司法解释),这体现了立法和司法对回避制度的重视。但综观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民事回避的规定却存在一些缺陷,本文拟就回避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完善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自认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第1款关于当事人无需举证的情形中,也仅是原则性地规定了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自认作了进一步具体化的创造性解释,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了自认制度。作为强化当事人主义程序模式和相应弱化职权主义程序模式的产物,自认具有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一、自认…  相似文献   

8.
《判例与研究》2002,(2):56-6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12月6目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炅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并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9.
诉讼承担人问题探析宋朝武诉讼承担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制度,它适用于解决诉讼进行中一方当事人死亡致使诉讼程序无法进行,但又不能终结诉讼的情况。民事诉讼法对这个问题仅作了原则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0.
【裁判摘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3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可向各自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任何一方提起诉讼且为其住所地法院立案受理后,另一方要求其住所地人民法院重复立案或将案件移送其住所地人民法院的,应予驳回。  相似文献   

11.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内容,关乎案件事实的认定,进而关乎当事人诉讼权益的保护程度,在诉讼中发挥着誉为“无冕之王”的灵魂作用。而我国至今尚无证据法,1991年制定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的规定也非常原则,难以适应民事审判工作的需要。故最高人民法院自2002年4月1日实施《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概称证据规则)这一司法解释,在总结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经验和审判方式改革成果,借鉴其他  相似文献   

12.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合伙经营方式被广泛采用。《民法通则》对合伙的基本问题作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作了司法解释,为处理合伙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和人民法院就地进行案件调解工作,提高审判效率,节省诉讼资源,进一步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问题通知如下:一、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依法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受理法院认为不宜作为共同诉讼受理的,可分别受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证》2014,(6):30-30
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14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6月6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5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14]6号为正确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6.
《司法业务文选》2012,(20):32-34
1.2012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释〔2012〕3号3.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举证时限的设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举证时限的设立赵争平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有关当事人举证的时间限制方面没有作出规定。为此,在审判实践中,不少法院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当事人举证的期限。这在当事人诉讼法律意识不高或诉讼法律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是有效果的。因为当...  相似文献   

18.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诉讼当事人。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规定存在着内在冲突,在理论和实务上产生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立法应明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当事人申请参加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适当方式,法院依职权追加和通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是超越司法被动性原则的体现,立法上应取消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9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09条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对上述司法解释,笔者认为,该解释有悻于民事诉讼关于财产保全的立法本意,且该条司…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称我国民诉法)策119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唐德华同志主编的“新民事诉讼法条文释义卜一九九一年版)对该条解释为“……才予必须参加诉讼活动的被告,人民法院可以依当事人的申请追加被告,也可以依职权主动追加被告;……”。在民事审判活动的实践中,尽管人民法院依职权追加被告的案例不多,但也并作绝无仅有。笔者从参与民事诉讼的活动中体会到,人民法院不直依职权追加被告人。其理由如下:一、法院依职权追加被告人,易与原告和被追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