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5日,国务院颁布经修订的《信访条例》,强调了“行政问责制”的重要理念。如何追究政府职能部门的信访工作责任,责任追究在什么条件下启动,由哪个机构启动,追究程序如何设计,信访机构在责任追究中扮演什么角色,责任追究会碰到哪些难题,这些都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国内做法和各国申诉专员制度的经验,对信访工作责任追究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形成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提几点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来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信访条例》。新《信访条例》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访条例》赋予行政信访政治参与、权利救济和怨情排解功能,而行政信访在实践中承担各种各样功能,其中主要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信访实践偏离了《信访条例》对行政信访的功能定位。政治参与应是行政信访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是权利救济,监督行政与解决纠纷是信访的间接功能。我国应当根据行政信访的功能定位设置信访机构,将信访机构统一设置在人民代表大会内不符合我国国情,政府内部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信访机构是恰当的选择。应赋予信访机构主体资格,信访人可以针对信访机构不予答复的信访事项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信访条例》的创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仿条例》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国《信访条例》对于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信访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访条例》的修订,体现了人本行政、积极行政、程序行政、弹性行政和责任行政的精神,但在信访事件本身的公开化、信访秩序规定的合法性、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以及行政法治化的总体设计等问题上也存在着缺陷。从行政法的视角看,信访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出路在于:扩大行政参与、塑造公民精神、理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建立人大主导下的信访格局和出台《信访法》。  相似文献   

10.
信访制度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所承载的公民政治参与、意见表达与权利救济功能不能截然分开,中央和省(市)级信访工作应以公民意见表达为中心,基层信访工作应以纠纷解决(公民权利救济)为中心。信访制度纠纷解决功能的实现机制而非这一功能本身,是造成目前信访困境的根本原因;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化解目前的信访困境,对信访制度纠纷解决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行法治化改造或许是改良信访制度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信访制度与日本行政商谈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访条例》所确立的行政信访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行政救济。行政信访救济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比较具有成本低、救济力度更大、手段更佳等优势,但其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着机构设置缺乏专门独立性、职权不明、缺乏程序规范等缺陷。从功能上而言,日本的行政商谈制度类似于我国的行政信访制度,其机构及人员的专门独立性、有力度的职权、受理范围的广泛性、渠道的多样化等特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荒诞"是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最大的特色。荒诞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社会现实中信访制度的困境,政府和上访者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面临的却是双输的格局。为了走出现行信访制度的困境,就必须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信访工作制度纳入法治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初通过的新<国务院信访条例>,针对多年来信访制度设计和运行的诸多弊端进行了稳妥的改革,以期能够缓解当前信访工作中反映出的矛盾.但是,上访洪峰并不是一个新条例就能解决的,改革后的信访制度仍然面临诸多考验.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新信访条例在办理、复核程序中引入了听证程序,这为信访人提供了公证、合理的程序保障,同时又增强了行政决策、决定过程的透明度以及最终处理结果的社会认同度,在客观上也给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新的信访条例框架下,对听证程序的法律渊源、立法轨迹、功能价值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结合公安信访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完整的公安信访听证程序的制度构建与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访治理可视为系统性难题的破解与体系性创新的过程。作为回应社会发展复杂性与妥善处理各类矛盾迫切性的再制度化,《信访工作条例》这一顶层设计及实施,旨在提高党对信访工作领导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信访治理制度化的演进逻辑源于时代化的矛盾特征,其成果保障统领着整个信访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健全完善新时代信访工作格局过程中,应着力信访工作制度性分工与结构优化、信访相关利益与需求供给多主体协调、信访工作目标相容性与组织化等方面的统筹治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体现在信访工作中,就是群体上访、越级上访、无序上访的大量增加,给社会带来较多的不稳定因素.要做好信访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明确各级领导、各级组织信访工作的责任,构建大信访的工作格局,实现胜利油田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访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围绕中心,着眼大局,科学谋划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新思路,是创造性地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新时期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是靠制度设计、和谐发展。信访制度设计必须围绕关注民生、实现公平正义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执政为民的理念,依靠制度设计解决新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中国信访制度改革背景,及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分析新条例的创新强化信访机构权力;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紧扣“以人为本”“务实”的执政理念;尊重司法权威,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信访代理制度化面临诸多问题。当前的信访代理制度,有三种构建模式、两种运行方式,但无论从外部关联还是内部构造来看,均存在较大弊病。部分地区所谓信访代理的成效本质上并非得益于代理制度的建立。推动实施"初信初访责任制"是改进信访工作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接待信访的机关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信访事项主要是与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权相关的事项。因此。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当前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刑事案件占有相当比例。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刑事案件,有助于在全社会普遍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稳定。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