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西作为全国重点侨乡,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众多,至今却没有一所华侨博物馆。近年来,关于建立华侨博物馆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走访和调研并就目前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首先可以抢救、收藏和保护华侨文物,为广西侨乡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库;其次可以通过展示华侨历史文物,彰显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历史功绩,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的交流;此外还可以向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广大民众宣传党和国家的侨务方针和政策法规,激励侨众为广西的建设发展献策献力,对今后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扩大广西在海外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8月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华侨博物馆与华侨华人研究》一书。该书是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首次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合集。本书汇集了"中国与博物馆""华侨华人与博物馆"两个主题的论文。一部分论文探讨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明。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博物馆的社会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中国各式各样的博物  相似文献   

3.
社团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核心和联系纽带。地球上凡有华人社会的地方,就必然会形成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华人社团。起初,华人社团大都是华侨华人赖以生存的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的组织。后来,随着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环境的变迁以及华侨华人自身构成的变化,一些以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为纽带的新型的海外华人社团也应运而生,引起世人的注意,比如说海外华人文学社团。一海外华人文学社团最早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中国本土发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各类文学社团风起云涌,这股潮流波及到海外,各华埠的华人文学社团因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萌建。1927年中国的政治动荡及1937年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中国许多文化人纷纷出洋避难,更促进了海外华人社团的兴盛。据统计,仅从1937年至1939年间,泰国就出现了40多个由华人组织参与的诗社、读书会、研究社等文学社团,如彷徨学社、椒文学社等。在菲律宾,有1933年由林健民组织的黑影文艺社,1936年由蓝天民领导的新生社。此外,还有由旅美华人组织的美洲华侨青年文艺社等。虽说这些文学社团大都寿命不长,且呈此起彼落之势,但对于团结组织散居各国的华裔文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五四”运动新思想,促进海外华侨华人的...  相似文献   

4.
作(译)者报名年月日版一、综述黄炎子孙放异彩廖承志家族与中国侨务华裔科学家参与研究“挑战者”号爆 炸原因简介几位国际知名华裔人士华侨与空军的故事华裔妇女名人集锦“玉颜不见空死处”:杨贵妃也是华侨?华人亿万富翁挥军海外中国华侨史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华侨、华人历史研讨会华侨.历史源远流长:华侨的出国雅棠星逞日报文汇报1986、1986、1、21吵1、21⑦张嘉中韩志鹏英丽谁译巫乐华巫乐华闻风子琪陈江炎石海外新华人社会的形成取向华人的根一一华侨的故事研讨华侨历史的新转折关于海外华人“向心力”的问题华人是问题最少的少数民族孙中…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社团林立,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研究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也是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一个缩影。 本文利用现有资料,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出发,对19世纪以来,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的形成、发展变化、社团类型、功能作用及今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考察,说明新加坡的华侨华人社团组织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经济意识非常浓厚的团体,它同华侨华人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华人社团既有浓厚的中华文华的烙印,又有鲜明新加坡化的色彩,它们是参加新加坡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1月18、19日,"第一届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丽水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丽水学院学生事务中心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共建与共享:浙江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由浙江省侨联、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丽水学院共同举办,丽水学院华侨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被誉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维系华人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浙江籍华侨华人号召力强,在各时期表现优异,但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浙江籍华侨华人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换届竞选不规范、年轻成员比例不高等问题.为解决现有问题,浙江籍华侨华人应朝着华侨华人运行合法化、华侨华人建设规范化、华侨华人负责人年轻化、华侨华人评估体系化等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2015年9月25日至28日,“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武汉市侨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华侨华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主题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展开,着重从华侨华人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与国际移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华侨博物馆作为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专门机构,其兴建主体、捐赠主体、展陈内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华侨博物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认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方法,它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藏品和展览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乡土文化认同构建提供了基础和途径。基于这些优势,华侨博物馆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认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9月25日至28日,"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武汉市侨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华侨华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主题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  相似文献   

11.
海外以华人命名的街道从近代到现代,海外华人勤勤恳恳,披荆斩棘,创业维艰,成就卓越,多为当地社会和人民所肯定和认同。为此,在海外的有关侨居地中,相继出现了30条以华侨华人命名的街道,用以纪念为当地社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华侨领袖、华商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抗...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博物馆具有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的职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华侨文化的重要机构。本文分析了华侨博物馆在侨务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华侨博物馆在华侨文化建设、人文交流、社会文化发展及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的“当代海外华人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15日至18日在暨南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本次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会议主题有三个:华侨华人学科发展研究;当代海外华人与居住国民族关系;90年代以来海外华文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观音是海外华人社会中最为流行并最有影响的中国民间神祇之一。华侨华人很早就将观音信仰带到海外,并传播到全世界,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二战后,海外观音信仰呈现在地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华侨华人大多是在世俗化和民间化的寺庙中奉祀观音,同时,华侨华人佛教道场通常也都会敬奉观音。另外,一些混杂释道儒三教的民间教派也奉祀观音。秉持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华侨华人观音庙往往是慈善道场。基于观音信仰,闽粤等地侨乡与海外华侨华人之间建立了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以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为纽带,在“再华化”因素推动下,海外华人既加强了对观音信仰的情感认同,也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历史研究所方雄谱认为,用“旧瓶装新酒”来形容现今海外华人华侨社团比较合适,“旧瓶”,即华侨华人社团的基本形态,在历史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所谓“新酒”是说,这些社团在新的形势下,无论其活动的内容或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天涯共此时──海外华人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许多传统习俗可谓根深蒂固,一些海外华人、华侨,虽远离祖国,但每逢春节到来,仍以各种方式共庆佳节。美国的华人过春节别有一番情。年初一,美国朋友只要与熟悉的美籍华人或在美国生活多年的...  相似文献   

17.
詹娜 《八桂侨刊》2021,(1):89-90
随着现代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和密切,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都呈现逐年递增与扩大的趋势,移民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引人注目的群体。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国际移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不断涌现出优秀成果。李其荣教授的《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就是该领域的重要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移民政策与治理、非法移民与难民研究、移民法、华商与和谐侨社研究、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侨华人与中国梦、华侨华人与侨乡文化、中华文化传播、华侨华人投资创业与人才引进、海外华人研究的新视野与方法,共八个部分。该书具有以下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单声,全英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是最早提出《反分裂国家法》构想的海外华人。 2004年5月9日,在英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与当地华侨华人和旅英人士座谈时,单声曾向温总理建议国家制定“统一法”,并当场得到了温总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数不清的例子证明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当中国共产党迎来她的八十诞辰时,世界各地华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住了、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之欢颜相庆、为之热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80年历史,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海外华人华侨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支持力量、从本期《八十年风雨,八十年情义─—华侨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读者可以看出,海外华人华侨一直就在以实际行动表达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肯定与支持。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刚刚过去的六月的…  相似文献   

20.
在疫情时代,中国故土是海外华人寻求庇护的港湾。而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以“双循环”为理念的新发展格局则成为海外华人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中意建交五十余载,意大利华侨华人作为两国双边关系不断深化的见证者,不仅维系中意两国外循环运转,还助推中国内循环发展。不过,由于当前社会环境、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制约,意大利华侨华人在参与新发展格局时,需进行多元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