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巴两国安全环境密不可分。影响两国安全环境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国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阿巴未来的安全局势会更趋复杂和不稳定,各大国只有真诚合作才能创造稳定的阿巴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2.
李健 《东南亚》2014,(1):36-41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安全环境受边界纠纷、跨境民族问题、两国国内外局势影响,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加深对这一脆弱性的认识,有利于加强阿巴安全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民族问题、教派冲突等困扰着南亚国家发展。依民族问题类型来看,南亚民族问题主要可划分为教派冲突型、民族分离型、移民型、跨界民族型。南亚民族问题痼疾难除与宗教历史因素、主导型民族政策失当、经济发展失衡、外部势力的影响等密切相关。南亚毗邻中国西部,其民族和教派冲突直接影响我国国家安全。首先,民族、宗教矛盾所引发的南亚国家力量对抗,必然会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其次,南亚民族问题的外溢将影响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稳定。最后,部分外部势力还希冀利用南亚民族问题延缓、平衡中国崛起。  相似文献   

4.
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年代末 ,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泛滥 ,在许多地区和国家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纷争甚至战火 ,给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和令世人不安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及其历史根源、现实背景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一民族分离主义思潮 ,是产生于 2 0世纪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一种反社会思想 ,主张非主体民族脱离多民族国家单独建立本民族独立国家或与跨居多国的同一民族联合建立主权国家。它脱胎于近代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族、国家一体论” ,目前所依据的理…  相似文献   

5.
6.
崔颖 《东南亚纵横》2005,(10):72-7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在20世纪短短的百年间, 人类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也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跨界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严重威胁地缘政治稳定,能够导致国家分裂、主权争端、地区冲突等.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与墨西哥移民有很大关系.墨美跨界民族问题不仅改变了美国的民族构成和地缘政治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墨美两国的关系.未来美国周边的跨界民族问题将引起一系列地缘政治后果,对美国的霸权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我国边境地区一般都具有资源富集、地理条件好。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落后的劣势。虽然经过改革开放,政策优惠,在对外经贸合作、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开发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与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在扩大沿边开放、缩小南北差距方面,应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建设,探索国际自由区、贸易区新模式,并加大对边境地区政策的扶持力度,从而探索出具有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中亚地区①是当今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不仅历史上曾有大量的外来民族进入这里,并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原居住民族,而且近代以来又有俄罗斯、乌克兰、德意志、朝鲜、东干等多种民族进入这一地区,形成了有130多个民族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国家中共同生活的特殊局面。在这种独特的社会居民构成的基础上,复杂的民族因素与宗教等其他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长期以来一直对中亚各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中亚各国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南海问题的内涵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对中国南海领土 与海域的占领和控制;围绕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占有、开发和利用问题; 涉及对南海这一重要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与影响。南海问题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它 使中国领土主权安全遭到破坏,使中国对被别国占领的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面临一种进不能攻、 和不能取的两难局面;危及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多层面对中国军事安全 造成极大威胁和严重影响。对此,中国应该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改为“搁置主权、限制或冻结开 发”,准备南海战争,这是确保中国南海主权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2.
尼日利亚宗教问题对国家民族建构的不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刚 《西亚非洲》2007,19(11):31-36
尼日利亚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它往往同民族问题搅缠在一起。宗教问题在尼日利亚时有爆发,且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为该国实现其大国梦的一大障碍。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体化与培育统一的归属感、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民族建构,是包括尼日利亚在内多数非洲国家面临的艰巨任务。在多民族、多宗教国家里,宗教问题既不可避免,又不可能被一劳永逸地消除。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矛盾,才能构建和谐的宗教关系,促进国家民族建构,否则,就很容易导致政局动荡、族际关系紧张,甚至是国家解体的严重后果。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屡见不鲜。本文拟就尼日利亚宗教问题的由来与演化,及其对国家民族建构的不利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朝边境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搞活边境贸易、兴边富民的政策下,沿图们江和鸭绿江的中朝边境线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边境贸易。边境贸易不仅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境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途径,对稳定边境地区的安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朝鲜经济的恢复,将需要大量的原油、焦碳、机械、原材料以及粮食、轻工业品。积极开拓朝鲜市场对边境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促进图们江地区跨国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解析了印日强化安全合作的多重驱动力,并探讨了印日安全合作对亚太地区安全态势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未来,尽管印日安全同盟很难形成,但印日安全关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相关合作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安全动态的波动性,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采用外交、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塑造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19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批准了乌兹别克斯坦关于退出该组织的申请。这是乌2006年8月重返集安组织以来的再次退出。此举的深层次原因是乌对外政策目标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空间一体化进程矛盾的积累。退出之后,乌将继续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寻求一种更加谨慎的平衡关系。乌的退出,对集安组织的负面影响有限,将促使俄罗斯加强该组织内部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云南省边境口岸的全面开放,打破了长期以来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口岸定期、定时互市后的人口流动限制,促进了境内外人口的流动。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动,推动了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跨境民族教育的多元化。跨境民族教育既体现地缘文化关系,又体现国家边境地区教育的软实力,因此,跨境民族教育成为国家边疆文化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 ,国际移民运动与日俱增 ,人口走私成为东南亚发展最快的跨国犯罪活动。东南亚人口走私日益猖獗有着内在和外部的多重因素 ,国际社会亦受到了东南亚国家人口走私问题的深刻影响。打击人口走私、消除这一现代奴隶贸易活动 ,已经成为东南亚和其他相关国家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王东 《亚非纵横》2004,(3):49-51
近期,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大幅攀升。2004年5月在中东形势进一步动荡和全球经济复苏对石油需求增大,以及欧佩克4月实施减产计划的影响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上扬,一度每桶突破41美元,是20年来油价的最高点。世界石油市场油价的持续坚挺,不仅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国际石油安全机制的影响进一步突出,尤其是对亚洲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一、当前油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民族关系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亚》1992,(3)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为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国家,成为亚洲的一条“小龙”。其经济的飞速发展早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已有不少专家学者著书立说,评价和探索其经济成功的原因。可是,从新加坡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这个角度来探讨新加坡社会变迁的文章,目前还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现有的资料对新加坡建国后的民族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阐明有关政策对民族关系所起的作用,以及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光成 《东南亚》2011,(1):74-79
国内对跨界民族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表现为对境外民族研究得少、对内在的隐性因素探讨得少、对综合性的民族问题研究得少、分层分类的案例研究得少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将境内外的同一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和联动的对象来考察研究,对跨界民族双边的互动关系和交往特点,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