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政策研究工作在云南省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良的传统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且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建国前,云南各少数民族处于原始社会本期、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经济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各民族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各民族之间乃至~个民族内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种特殊性造成了云南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也形成了云南民族政策研究的特…  相似文献   

2.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拉祜族自治县。由于教育方面的几个特殊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历史的特殊性。解放初期,澜沧县各民族还分别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中有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拉祜族,有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佤族,还有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的傣族等,是被历代统治者称为“蛮荒部落”的化外之地,少数民族深受歧视和排斥。据史料记载:至清光绪十三年,澜沧仍“无教育之踪迹可寻”。少数民族基本上处于刻木结绳记事阶段,根本没有民族教育事业可言。清光绪末年,虽然曾在…  相似文献   

3.
云南全省有52种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达1400多万,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并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云南各民族总的呈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全省没有一个县是单一民族县。解放前,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其社会形态分别处于封建地主制、农奴制、奴隶制和原始社会制末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些学者将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形容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活化石,其中独龙、怒、佤、傈僳、景颇、布朗、基诺等几个民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广大少数民族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疾病、土匪、毒品、贫穷肆虐,加之历代…  相似文献   

4.
陈金星 《创造》2019,(6):21-2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更好地落实党中央指示和精神,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云南省委提出了“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中,以色彩绚丽的民族服饰最为瞩目,它不仅是各民族外观上的显著标志和各民族生活习俗及审美观的体现,更是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无论在学术上、艺术上都有其研究价值。傣族在云南是一个较大的民族,大多生活在云南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居住在元江的傣族按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称,主要有“傣雅”、“傣仲”、“傣卡”、“傣掌”、“黑傣”等。各支系的服饰婀娜多姿,各具特色。下面主要介绍妇女的服饰。傣雅:元江傣雅,主要居住在大水平乡和东峨乡。傣雅妇女的服饰为:上衣两件,一件贴身内衣和一件无…  相似文献   

6.
云南的少数民族,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民族之间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上极不一致,存在很大的差异。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民族教育带有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当共和国的旗帜在云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红土地升起的时候,分布于云南边疆的侃、拉枯、景颇等民族,还处在刀耕火种、刻木结绳的状态,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还处于原始形态的家庭族群教育的形式,只传授一些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站立起来的人民,在改造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同时,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造。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  相似文献   

7.
岩秒 《今日民族》2012,(1):46-49
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民族工作涵盖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如秦光荣书记所讲:“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少数民族群众对新时期民族工作有着更高的期盼和诉求,民族工作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民族工作者“如何做好新时期云南民族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以来,我省的民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向处于落后状态的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近20年中,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1991年印度“英迪拉·甘地艺术中心”负责人萨海教授到云南大学访问时曾说:“当今世界上凡有少数民族的国家,都应当到云南来参观学习。因为像云南这样少数民族众多、发展又不平衡的省份,各民族能够如此和睦相处,过着美好的生活,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这在其它国家是不多见的。”多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省委、省政府对于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生产力跨…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变云南的落后面貌,为了加速云南的现代化建设,为了使云南各民族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科教兴滇的战略口号。只有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学研究,才能尽快提高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提高社会发育程度。而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因此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就成为科教兴滇战略实现的关键。  中共云南省委在1995年8月召开的中国云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会议指出:“云南的全面发展和振兴,最终要靠科技教育。要实现从传统技术向先进科…  相似文献   

10.
普学旺 《今日民族》2021,(11):49-52
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硕果.云南自古就是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远在石器时代,云南各民族先民就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广泛的文化联系.由于云南各民族先民与内地各民族在族源上具有诸多渊源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先民与内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一直未曾中断,中原王朝也很早就关注对云南的经营和开发.  相似文献   

11.
李宁  本报记者 《今日民族》2009,(7):I0002-I0002
7月24日。由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云南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云岭颂歌——云南民族工作60年成就展”暨“云南民族文字古籍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省政协副主席顾伯平出席开幕式,省民委主任王承才,副主任马泽、木桢、岩秒、李国林。副巡视员张宝安、胡忠文等领导和来自省内各民族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集成块”,国际上已出现“重估云南”的呼声。世界古迹基金会副总裁史达布认为:世界应该把云南看作一个博物馆;美国副国务卿芭尼·柯恩等发出《云南倡议》,认同将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全球示范区”。这些观点的立论基础均源于丰富多彩的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而数以万计的云南各民族古籍则是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时光久远的各民族文献、碑刻和口传历史,重拾史上各民族的梦想与辉煌,抚摸各族先民共创灿烂中华文化的脉动,再次感受各族文化在交流碰撞、借鉴融合中的那份大度和睿智……民族古籍文献带给我们何止于阅读后的欣喜,更在乎震撼后的感悟。它们所包容的各民族思想积淀,同时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宝藏。多少年来,有多少代又有多少人为着培护民族文化根系,探寻民族发展源流,默默地奉献着,书就了一册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鸿篇巨制,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亦因他们的努力而生生不息,绵延永续。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01,(4):30-33
王连芳(1920年11月1日——2000年2月24日),回族,河北省盐山县人,云南民族工作的老领导之一,在云南各民族干部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他逝世后,云南省委称他为“民族工作的楷模”。1999年初,王连芳同志撰写的《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一书,在全国民族工作战线上反映强烈,被誉为民族工作的“入门教材”。《云南日报》、《民族团结》杂志和本刊曾在作者撰稿时作过部分选登。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的“史海游弋”栏目,将连续摘录其1950年至“直接过渡”这一段的回忆文章,以使更多关心民族工作的同志,了解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  相似文献   

14.
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云南民族问题的特点,我认为必须把握三个基本情况:第一、各民族和民族地区解放三十九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解放后各民族地区经过了发展生产、民主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无论处于何种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生产和经济文化建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都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五十年代后期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套左的思想路线、政策的长期影响,特别是林彪“四人帮”在民族地区民  相似文献   

1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里,全国总人口30万以下的民族属于人口较少民族,共有28个。在云南省,就有独龙、德昂、基诺、怒、阿昌、普米、布朗和景颇等8个人口较少民族。这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有6个民族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扶持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云南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边疆、民族、山区“三位一体”的省份,生产力水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现尚有700万贫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0%,且主要分布在边疆民族山区,脱贫致富的任务十分艰巨。能否能解决这7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到民族繁荣、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是云南到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因此,必须把脱贫致富作为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抓出实效。怎样解决这7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放式地开发资源,提…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433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094万人的35%;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9个县(市),占全省128个县(市)的62%;还有197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达27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全省有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有15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建国前,云南少数民族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社会、封建领主制社会、封建地主制社会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解放后,各民族跨越了几个社…  相似文献   

18.
郑群  魏娜 《创造》2009,(6):42-44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今年1月24日,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希望云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认真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全力巩固和发展云南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地区的传统农业在哺育各民族创造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方面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构成了人类农业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即将迈进二十一世纪之际,传统农业已被高科技农业所替代,云南各民族的传统农业就显得异常的步履缓慢了,表现出其多方面的不适应性:一、长期处于一种与科技绝缘的低层次开发状态云南民族地区的传统农业可分几个层次,即有原始型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其特色是刀耕火种、轮歇游耕、耕地不固定,形成“地随山转,人跟地走”的生产方式,当然其中也夹杂已经固定耕地、使用铁制农具的耕畜为主要役力、放养牲畜这…  相似文献   

20.
王亚军 《创造》2024,(1):26-2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因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而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和宝库。对于新时代云南各民族而言,节日文化作为文化再生产重要类型,依赖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内部延续和传承习俗惯例,在官方和民间指导参与下,通过村落仪式、日常社会互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换等载体予以呈现和共享。如何依据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特点,挖掘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共生成为实践性较强的现实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