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0):32-33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1910年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父亲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她是家中幼女。  相似文献   

2.
现年23岁的马克·祖克伯格是美国一名牙医的儿子,他也是美国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建者。他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一样是辍学生,比尔·盖茨为了搞软件,而他则是为了弄网站。如今马克精心打造的FACEBOOK网站已经价值lO亿英镑的天价,他现在仍然爱穿牛仔和T恤,骑自行车到乱逛并住在—个狭小的公寓中。  相似文献   

3.
揭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的宗教起源和追索现代理性资本主义所承载的伦理精神,乃韦伯论题的一体两面,而重塑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精神则是潜藏在韦伯竭力避免“价值判断和信仰判断”的科学话语之下的一个意图。余英时对“韦伯论题”的承接,一方面纠正了韦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宗教特别是对于近世儒家工作伦理的误读;另一方面他试图得出“恰好与韦伯相反”的结论,即中国近世的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精神的基础”的努力,则并不完全成功。而余英时对“韦伯论题”论述方向的转换,则通过对明清儒学、儒士之“转向”的考察分析,表达了一个与韦伯不一样的关怀,那就是,在新的政治社会生态下,何处是儒学、儒士,特别是作为儒士后代传人的现代知识人新的出路、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4.
古巴共产党是古巴惟一的合法政党,也是西半球惟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古巴共产党员前身是1961年由“7·26运动”,人民社会党和“3·13革命指导委员会”合并而成的“古巴革命统一组织”,1965年改称现名。自那时起,古巴共产党连续执政40多年。  相似文献   

5.
孤证规则的内在机理,是通过多个证据的相互印证确保刑事诉讼中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是对自由心证的有益补充。在明确“孤证不能定案”原则的基础上,孤证规则的构成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孤证的认定标准。孤证,是指证明案件核心事实的证据只有一个,孤证既可以是言词证据也可以是实物证据。孤证的判断是实质判断,其标准是证据的信息来源是否同一。二是孤证不能定案的例外。包括“因待证事实证明标准降低而设置的例外”和“基于经验法则而设置的例外”,前者适用于对程序性事实、非要件事实、量刑事实的证明,后者则包括完整记录犯罪行为的录音录像、遗留在隐蔽位置的生物组织、证明被告人案发时唯一在场的证据等。  相似文献   

6.
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说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威廉·配第这位世界级的大师肯定没有想到,如今土地在中国竞成为了某些贪官的“财富之母”。而他们付出的所谓“劳动”,仅仅是大笔一挥或关照一下——土地被转让,“财富”就到手。  相似文献   

7.
买死马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雄才.但是,很多人认为他仅仅是叶公好龙,并非真的求贤若渴。对此.昭王很是苦恼。  相似文献   

8.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传统题材,所以,美国作家的创作大都会涉及此命题。面对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年轻的德莱塞也以自己的耳闻目见为素材,在《嘉莉妹妹》中书写了自己所理解的美国梦。不过,他的见解未落入传统认知的窠臼,“颠倒”倾向明显。当然,这里的“颠倒”含义不再是通俗意义上的“倒置”“错乱”,而是蕴含了反传统的写实意味。在《嘉莉妹妹》中,德莱塞通过书写性别、诉求和途径三个维度的“颠倒”,试图重新厘正传统美国梦内涵中实践方面的偏差。同时,“颠倒”的举措还体现出他对“大转折的年代”里女性权益的维护,对消费时代下欲望主义的肯定和对资本垄断时期“公平道义”的倡导。  相似文献   

9.
“世纪末”主要由两种审美风格构成,一种是以“逆反自然”为价值取向的颓废主义,它崇尚人工美而贬低自然美,表现萎缩的生命力和矫揉造作的人性;另一种是以“复归自然”为价值取向的原始主义,它崇尚自然美而贬低人工,表现蓬勃的生命强力和未经修饰的原始意识和内心情绪。两种审美风格看似完全对立,实则共同扮演现代文明批判者的角色。逆反自然和复归自然构成了“世纪末”文学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统一于“意志”,围绕“意志”形成“世纪末”思想的拱形结构,发散出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诸多元素。  相似文献   

10.
王越 《人事天地》2007,(7):17-17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默克尔 今年53岁,老公阿希姆·绍尔是一位量子力学教授。他十分低调,对媒体采访也是敬而远之,他甚至没有参加默克尔的就职典礼。他俩于1998年结婚.目前没有孩子:  相似文献   

11.
不计成本     
星竹 《人事天地》2006,(12):43-43
英国的爱特·威廉是一位举国皆知的大商人。但是说来奇怪,爱特·威廉创业初期的一切,竟然全是别人馈赠的。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好事?一次又一次地被人馈赠,然后成了事业。威廉真的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鲁梁之绨     
浩子 《人事天地》2007,(12):1-1
这是《管子·轻重戊》里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与强大的鲁、梁两国常发生冲突,齐桓公很是头疼,就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给他支了一招。  相似文献   

13.
项乔体会“四书五经”之言,就是体悟圣贤的心学,进而融通义理。他认为,阳明发朱熹之所未发,“致良知”是其独创之见。良知作为天理而主于虚,虚能容物,推致良知于事物。虚实一源,显微无间。项乔的“致良知”“求放心”之学,是在圆融孟子、《中庸》和阳明心体学,并融通朱熹的观点而阐发自己的独创见解,进而探索理气和道器的关系。项乔融突和合程朱理体学与陆王心体学旨在归本圣贤经典的理想人格,高扬随事在物即行的德性,终成心体学的事功学。  相似文献   

14.
乐观的价值     
沈湘 《人事天地》2007,(5):26-26
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迪·葛鲁夫曾是美国《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他创造了半导体产业的神话,很多人只知道他是美国巨富,却不知道,他的人生也有鲜为人知的苦难经历。  相似文献   

15.
从“八八战略”到“重要窗口”的历史性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省域层面成功实践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成就的时代缩影。“八八战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因时因地制宜的方法论逻辑以及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在深化细化政策、研究谋划战略、挖掘创新潜力上持续发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丰硕经验。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重要窗口”进一步奠定了浙江“三个地”的重要地位,为浙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指明了发展方向,增强了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孔子民本经济思想溯源于三代,特别是西周以来传统德治思想与宗法制度的长期影响,是孔子仁学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展开。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居敬行简”的治民观、“敛从其薄”的税赋观、“宁俭毋奢”的节俭观、“取物有节”的生态观、“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待贾而沽”的货殖观等,基本要义是惠民、富民。孔子民本经济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源远流长的“以民为本”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刑法特点与司法裁量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刑法的突出特点是将犯罪的结果·数额作为定罪和量刑的基本依据,具有偏向客观的色彩,这种特点影响了司法裁量权的行使,导致司法人员定罪与量刑的余地有限。其优点在于缩小犯罪圈、节约司法资源,且操作简便,能够在客观上保持公平;其不利之处是未体现个别预防、教育刑思想,忽视对犯罪人人格的评价以及对犯罪的具体行为方式的评价。未来立法的趋向应是改变片面以数额·结果为依据的客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中商 《人事天地》2007,(9):42-42
那年夏天,艾米·亨利在美琳凯化妆公司营销部当实习生。一次,她走进洗手间,看到销售总监正在洗手。她本可以很轻松地说:“嗨,您好,我是实习生艾米。”总监也很可能会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就有机会谈谈自己参与的项目,宣传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19.
姓名权是最早被确立的人格权,与生命、身体、健康、自由等其他“人格权”有着本质区别。姓名权是权利,生命、身体、健康、自由等其他“人格权”本质上仍属于法律上的利益。姓名是人身外之事物,为权利客体;也只有借助“权利”这个技术工具才能建立起其与特定主体之间的勾连。生命等人格利益是人之本身的必要要素,作为权利客体会造成主体与客体的混淆,而且不通过“权利”这个技术工具,也能实现其与特定主体之间的连结,并通过对“人本体的保护”而获得法律救济。姓名权具有自我决定姓名、使用姓名、变更姓名、请求他人以正确方式称呼自己等积极权能,以上积极权能决定了其必须在侵权法保护之外,独立构成一种权利。生命等人格利益并不具有积极权能,仅消极被动地受侵权法之救济,故其没有成立权利的必要。相反,若承认生命、身体、健康、自由等人格利益为权利,反而会为其添加有害的处分权能,从而带来贬损人格尊严的危险。以上反思,亦有益于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立法之完善。  相似文献   

20.
《江南逢李龟年》是著名的唐诗经典,并被认为代表了杜甫七绝创作的最高水平,然而,从古至今却一直有学者质疑杜甫的“著作权”。已有学者从史料和史实的角度论证了杜甫创作的可能性,而文章则从历来学者们所忽视的诗歌意象以及审美反应方式角度进行证实。此诗核心意象“落花”代表着最美的春景,符合当时及杜甫的审美习惯,而此诗对旧友相见场景的如实呈现,既符合杜甫荆湘诗的创作惯例,也有其独特性。这是一首表达“喜相逢”的诗,不必从政治性角度作“过度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