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永杰 《法制与社会》2011,(1):115-115,119
米兰达公告以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闻名于世。然而,从“米兰达公告”反思我国的司法,司法权的行使者如法官仍然是司法程序的当然支配者,绝对的主角,他们理所当然的控制司法程序的进程,却在很多情形中剥夺了当事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新闻自由是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新闻自由包括新闻媒介创办权、新闻素材采访权、新闻评论报道权、新闻侵权救济权等若干基本权利要素。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是有界限有制约的,新闻自由也不例外,法律在保障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应规制新闻自由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3.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都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必须意识到舆论监督权的过度扩张,往往形成民众的激情与压力,影响到独立、理性的司法裁判和司法公正。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主题。在借鉴国际规则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与传媒的现状,新闻法治应是当前化解传媒与司法困境的可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4.
林淑娴 《法制与社会》2011,(35):146-147
从应有权利演变为现实权利的过程,是权利克制的过程。应有权利向现实权利的转化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也受到权利自身的影响。其中,作为特殊权利的权力,对权利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鉴定人出庭率低的问题,2012年《民事诉讼法》强化了鉴定人的出庭作证义务,但是新法颁布实施后,鉴定人出庭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在于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仍然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当事人权利保障不足、法官权力不受约束以及鉴定人权利保障被忽视。为了解决鉴定人出庭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应该从法院、当事人、鉴定人之间的权利、权力与义务这三方的关系着手,切实保障当事人权利,进一步约束法官审判中的权力,重视对鉴定人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有关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事件不断增多,如《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杨沫的初恋》事件,刘晓庆游灯会拒绝记者拍照,歌手高枫私人电话遭人窃听并在电台现场直播,香港艺人钟欣彤被偷拍事件等,说明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实际上,以此现象为代表的权利冲突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讨论权利冲突问题颇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法制新闻作为新闻自由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存在着与司法独立,公正的复杂博弈。而法制新闻报道究竟应当在当前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公正之间是进,是退,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论法制新闻的保护与规范。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行为规范,只规范行为,包括积极行为规范和消极行为规范,前者即权利、权力,后者即义务。义务是权利和权力的逆向表述。法律规定权力的唯一宗旨就是保护权利。规定权利意味着必须规定权力。在本质上,法律就是对权利的规定,权力和义务均可视为权利的间接规定。权利主体行使任何权利,均是对自己人身的支配。广义的人身自由权等同于权利,狭义的人身自由权即有名权利外之权利。但人身自由权表示不定向之自由,必须通过具体行为,即定向之人身自由方能行使。定向之人身自由权即传统民法之能权。称法律确认的无名行为资格为能权不违反逻辑,称其为权利外“法益”则违反逻辑。  相似文献   

9.
孙涓 《律师世界》2001,(12):24-26
新闻的报道主体是事件,而事件的主体通常是人,由于新闻的特殊性,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将会对当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美国学者对于"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的讨论充满分歧。借鉴德国的基本权利类型化理论,"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是关于"本权请求权"而非"权利保护请求权"的一种"类型化方法"。"消极权利"是指"要求权利相对人予以尊重与容忍的权利","积极权利"是指"要求权利相对人予以给付或作为的权利"。从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立法保护与财政支出等情况来看,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注重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立法保护,但是政府的"积极义务"可能意味着某项"职权",并非当然对应着某项"积极权利"。  相似文献   

11.
祁麟 《法制与社会》2012,(33):239-241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长期以来出于一个被忽视的状况下,随着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了重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关系着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构建等诸多重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从立法角度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以及保障了被害人的诸多权益,但从保护人权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湖南湘潭一名警察到湘潭县检察院公干,因为与一位检察院负责人发生几句言语冲突,结果被一群检察院工作人员殴打,进医院之前还被铐了一个多小时。湘潭县检察院有关人员称:由于事发时湘潭市公安局民警并未穿警服,“穿着便装才引起了这次误会”。“这只是一场误会,也不是什么大事。”  相似文献   

13.
从防卫人与不法侵害人角度出发,正当防卫的实质是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晚近发生的案件往往是权力与权利未实现有机结合、有所失衡引致。在警察防卫权中,国家权力和警察自身权利以及国家权力与他人合法权利都需要觅得平衡。应理性对待正当防卫,不应放大其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4.
杨巧 《知识产权》2005,15(5):42-44
"仿古迎宾入城仪式"作为一种民俗礼仪形式,可以作为民间文化保护,在这种礼仪形式的基础上再创作而产生的是新作品,应当享有著作权.本文着重分析了该两种保护模式,并指出在行使著作权时要防止将公有领域的文化纳入私权保护范畴,并对其权利加以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5.
季达飞 《法制与社会》2011,(22):279-280
现代社会已把个人权利的实现来作为衡量一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在我国保护权利已经作为宪法的一条基本原则被确立下来。从法理上来讲,对权利的承认的确会对一国的现代法治进程起到推进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相互冲突的权利造成的纠纷也不断有扩大之势。那么如何来保障个人合理合法的权利的实现,又如何来防止权利的滥用造成的对他者权利的侵犯,在权利受到损害之后又如何能够进行有效的救济来弥补对权利的伤害?这些问题决不是能够一次彻底的解决,也不是一种手段能够完全解决,这需要一种全方位的解决手法。  相似文献   

16.
陈程 《法制与社会》2014,(6):149-150
"提议案权"的运作不仅是一种政治范畴,同时也是一种法律范畴,而对法律活动的分析,通常需要以"权力和权利"的界定为前提。由于"权力"与"权利"的不同属性及作用,厘清人大代表提议案权的"权力"和"权利"属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指导着实践,对于人大代表而言,自身需要首先对提议案权有清晰的认识,深刻的把握,否则通过提议案实现民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违反民意,不利于民主与法治的进程。本文旨在针对提议案权的权力与权利的性质及其运行作一定的分析,从内涵及类型上界定提议案权的权力与权利的属性与范围,从关系上分析提议案权的权力与权利的合理配置与运行。  相似文献   

17.
郑曦 《法制与社会》2010,(29):100-101
关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解决,无论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还是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都强调以保护在先权利的原则作为解决冲突的首要原则。其实,知识产权的"无形性"这一重要特征决定了在后权利人即使尽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也可能进入在先权利人的权利范围,因此,在权利冲突的解决问题上不宜过分强调尊重在先权利。在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时,既要坚持尊重在先权利的原则,也应遵循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在保护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应对在后权利人的正当权益给予关注,否则,将可能导致实质上的不公平。本文将以一则案例为切入点,从"公平"、"效益"的角度出发,反思当今司法实践中解决权利冲突的"禁令救济"方式的缺陷,探讨如何建立公平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滥用的公权力对于私权利的损害连续发生,权力的限制反复被强调,但多是从上到下的举措.客观上,这些努力起到了一些成效,但权力天生就具有侵伐性,难以“慎独”.所以在建立“法治”国家的同时,我们应该强调权利的自觉和聚合,并借助社会组织的形式,依靠中层阶层的力量,完善群体诉讼制度,组织分散的民众权利,对抗被滥用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于是否应当移植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流意见是认为这一制度并不必要.从历史起源来看,专利间接侵权完全是利益平衡的产物,其一方面明确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扩张到专用品上;另一方面将那些非专用品型的专利侵权责任限制于积极引诱的情形.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其历史传统,无法针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提供充分的救济,因而,...  相似文献   

20.
房旭 《法制与社会》2013,(11):66-68
就教育平等权的内容而言,它包括受教育内容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平等。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严重,这是对公民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权的侵犯。因此,相关部门应重新确定高校向不同地区分配招生名额的标准、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等等来具体保障公民的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