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世纪有自己的哲学高峰,那就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所形成的理论高峰超越了已往任何一座哲学高峰(比如超越了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哲学理论能像唯物史观那样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与人类命运。尽管20世纪的科技成就已远远高于19世纪,尽管20世纪的整个社会实践已无可比拟地超越了19世纪。但是,与19世纪的哲学高峰(唯物史观)相比,20世纪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哲学高峰,综观东、西方哲学,均未形成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能映现时代精华、能满足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论渴望、能超越上…  相似文献   

2.
历史哲学之于人类有何价值?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密尔(Mill,旧译穆勒)如是说:“历史哲学一般被认为同时是社会进步哲学的证明和雏形。”(《西方思想宝库》第900页)照此观点,历史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如何科学、理性地对待历史,更有助于人们认识现实观照未来。衣俊卿博士的历史哲学专著;《历史与乌托邦──历史哲学:走出传统历史设计之误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以下简称《历史与乌托邦》)以独到的哲学视野,通过对历史上的乌托邦的剖析阐述,通过对历史、现在、未来交会点的人的分析;通过对人与乌托邦历史的分…  相似文献   

3.
43宗教,它的信仰和哲学,当然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习惯从“人类文明哲学”的眼点去看宗教。如果说,只有人才知道自己将死;也只有人会有自杀行为,追问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和目的,以及世界的起源,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那么,宗教哲学便是从这些紧迫追问中诞生出来的。人类文明是先后从两处诞生的:先是生理(物质)的迫切需要,后是心理(精神)的迫切需要。宗教则属于后一种需要。至少,在促进东西方哲学、建筑、雕塑、绘画和音乐的发展中,宗教信仰有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于是在我头脑里便摹地出现了一个课题:“宗教…  相似文献   

4.
哲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一样,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反思的科学:哲学主要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自我反思,社会主义学说主要是人类社会精神的一种自我反思。一般来说。哲学主要关心的是事物(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本质、结构和运动规律,如自然的本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社会的本质、结构和运动规律,人的思维的本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等等,并把这些极度抽象化,最后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说是哲学,或者说还没有达到和进入哲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人文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学本体是对生活之根的承诺,不同时代的哲学以不同的本体承诺不同的 生活之根。现代哲学的特质在于,它承诺人文(人文世界)为生活之根,“人文”由此成为现代哲 学的本体性范畴。处于近、现代哲学相交之际的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作为其基础性范畴。因 此,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范畴,便成为确认马克思哲学时代定位的关键所在。在传统哲学的 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势必将马克思哲学框定于传统哲学。而事实上,马克思的实践 范畴是以其特有的“人文”意蕴超越于传统哲学的实践范畴的,它通过与“实践”融为一体的 “社会关系”范畴表达了“人”与“文”的双向开放性动态,从而成为具有“人文”意蕴的现代哲学 的本体性范畴。马克思哲学由此被定位于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6.
领导哲学基本原理等问题之探讨──与徐仲华、孙申、韩澍同志商榷陈祖耀徐仲华、孙申、韩澎三同志在1993年第4期《理论探讨》杂志上发表了《毛泽东与中国的领导哲学》大作(下面简称“徐文”)。拜读后,深受启迪,但不敢苟同。徐文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和观点,是涉及到...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思——写在“意义哲学”的终结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思——写在“意义哲学”的终结处郭凤海【内容提要】诚如哥尼斯堡的康德老人那时钟般的生活背后潜伏着近代哲学的“哥白尼式转向”,20世纪令人炫目的各种西方哲学背后也潜藏着人类智慧(“思”、哲学)的真实运动。这个真实运动可以从一定意义上概括为:1.欧洲...  相似文献   

8.
尼采人文化哲学探析马毅人一直是哲学家思想家们思考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在西方有关人的文化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从赫拉克利特的“爱智慧”、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开始,哲学家们就把研究的焦点投视在人身上。然而直到近代,在哲学的领域中,始终是理性主义的文化哲学占...  相似文献   

9.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花跃奎 《学理论》2010,(23):125-127
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属于不同的哲学范式,具有不同的哲学内涵,不能以“哲学只有一个”为理据,把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或者将其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作为唯一的哲学范式,因而不承认非西方的民族有哲学。西方哲学比较关注语言和逻辑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比较关注政治和人生。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内容庞杂,这里只着重介绍其中六个特色论点:形神论、人性论、义利观、心力论、知行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赵华飞  陈飞 《学理论》2010,(21):94-95
马克思哲学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本质上是实践,它是通过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思维逻辑对相关哲学理论展开批判的;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了不同的形态:一、思辨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二、“现实”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三、实践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实践批判思维方式的确立,使传统哲学由仅局限于单纯的纯粹理论批判向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陈宇剑 《学理论》2009,(20):117-118
在马克思的早期文献中,“哲学”一词如果不加区别的理解就会得出马克思对哲学存在非连续性和二重化的态度的结论。通过对相关文本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研究发现马克思在使用“哲学”一词上存在双重涵义,即思辨哲学与革命哲学。那么,以此为基础进行解读,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命题指的是,消灭黑格尔思辨哲学;实现哲学指的是把哲学理论与革命群众相结合、哲学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16至18世纪首次发生的中西文明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得西方哲学经典(以亚里士多德著作为主)被翻译成中文,同时中国哲学经典(以“四书五经”为主)也被翻译成西文。16至18世纪,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哲学思想首次与中国士大夫学者产生互动,并在当时不同的哲学分支中(逻辑学、形而上学、人性论、宇宙论、伦理学、神学)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意义。中西哲学的早期接触,为近现代中国更广泛和普遍地引入西方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16年来特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后特区还能不能继续特下去?怎样持下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从哲学上加以分析。一、特区之特的哲学基础(-)思想方法的革命及革: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最后结果。特色理论和特区实践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但是,也犯…  相似文献   

15.
国内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前期线索与基本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问题的研讨,发端于70年代末的真理的实践标准大讨论。70年代末,首先由李泽厚、刘纲纪等人在美学研究中率先提出了实践的本体地位问题。当然,这个美学问题是以弘扬主体能动性为主旨的。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文革”结束以后,李浑厚第一次在康德哲学、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提出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问题,即所谓实践的工艺一心理结构积淀论(《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79),并将这种理论意向明确表述为主体性哲学。在《批判哲学的批判》一书中,李泽厚提出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主题的重新确立和发展趋势杨天兴哲学研究陷入困境几乎已成为我国理论界的一种共识。但是,这种困境是标志着哲学研究的没落,还是预示着哲学研究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孕育一次新的发展?(一)哲学研究主题的重新确立。哲学的发展史表明,哲学作为人们对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康渝生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恩格斯是明确揭示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的第一人。他在总结哲学史特别是近代哲学史的基础上,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中所阐释的无哲学理论意蕴,极大地影响着其...  相似文献   

18.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辩证法朱宝信当有论者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时,相对于原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种形态并存的局面。毋庸置疑,二者有着一定联系,但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二者又确有着重大的差别。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身鲜...  相似文献   

19.
史飞翔 《各界》2014,(11):1-1
1926年,刚从欧洲游学归来,始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金岳霖发表了他回国后的第一篇哲学论文一一《唯物哲学与科学》。在这篇文章中金岳霖深情地写道“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学动物,我自己也是一个,就是把他们放在监牢里做苦工,他们脑子里仍然是满脑子的哲学问题。”纵观金岳霖的一生,他本人的确是一个“哲学动物”,而且是一个天真烂漫、特立独行的“哲学动物”。  相似文献   

20.
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讨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说成是建国以来“哲学上的三次大论战”是康生为恶意批判杨献珍而提出的,有特定的含义。“哲学上的三次大论战”的说法,既不符合上世纪我国五六十年代哲学战线上争论的实际,也不利于实事求是地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哲学上的三次大论战”的提法不宜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