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环境伦理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我国刑法有关环境犯罪的规定是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环境犯罪应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立法理念,增设危险犯,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将非刑罚措施与刑罚措施并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刑事立法应坚持科学的立法方法论,在重视对环境犯罪事实特征考察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环境刑事立法理念,在观念与事实双重层面为环境刑事立法提供科学指引。环境刑事立法应在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科学理念下,重视对环境自身价值的保护,将环境法益确立为环境犯罪的保护客体。另外,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具体制度构建应在借鉴域外经验,增设环境危险犯、行为犯,引进严格责任时,注重自身的本土化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重要而复杂的调整民商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密切关系。物权法体现并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精神,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社会文明理念,体现了诚信友爱的团结精神,有利于社会充满活力,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物权法在继受传统民法精华的同时,从科学体系和立法技术层面观之,于创新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商法体系方面也有相当缺憾,具体在立法根据、担保物权、占有和居住权等方面还存在着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环境刑法的观念已经远不能满足惩治环境犯罪形势变化的需要。应结合环境刑法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实现环境刑法观念转型,摒弃原有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静止文本主义和单一法律部门立法主义的环境刑法观念,树立开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环境刑法观念,并且在立法和运作中坚持动态、综合的环境刑法观念。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环境刑事立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环境民事、行政责任规制的疲软与对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化不足,环境刑法的出现便具有了其历史的必然与必要。扭转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伦理范式进而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中心主义是环境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立基于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道德共同体内涵的拓展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纲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走向理性化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生态文明理念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从生态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体现着人类最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和谐"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自身的和谐;"平等"体现为"人与自然"存在论意义上身份与权利的平等;"公正"体现为代际间公正;"友善"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平等相处与亲和友好。  相似文献   

7.
军事刑法在国家刑罚体系和军事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军事刑法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追求和运行方式。文章对军事刑法由于刑事法律和军事法律的双重属性所带来的自身概念的缺失,以及军事刑法与刑法理论直接存在的价值冲突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从立法精神、存在体例、法律理念等方面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环境犯罪案件的数量也不断增多,环境犯罪的刑法保护问题已备受关注。我国从1979年刑法有关环境保护的罪行条款内容的规定,到2002年《刑法修正案(四)》得通过,逐渐形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刑事法律体系。1997年新刑法修订时增设专节规定环境犯罪,对环境犯罪也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但有许多不足之处。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刑事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的阶段,所以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本文从国外及我国关于刑法中有关环境犯罪的界定出发,对环境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重点对该罪的构成要件的相关问题及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因果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的立法经验提出了我国环境犯罪的防治对策。希望本文对环境犯罪相关问题的探讨能对我国的环境犯罪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理念是制度改革的先行者。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环境高风险的时代,环境刑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保护机能,亦应做出相应的回应。本文根据对不同发展阶段环境刑法理念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当代环境刑法应持有的理念,即当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刑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刑法理念以及谦抑的环境刑法理念。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正处于风险社会的关口,环境犯罪问题尤为突出。在风险社会下,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仍然没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环境犯罪刑法立法存在着诸多的瑕疵。为应对风险社会带来的新挑战,我国环境犯罪刑法立法实现由结果本位向规范本位的适度转向,由此,刑法应当适度调适犯罪圈的大小、建构双向的责任推定原则以及改革和创新刑罚制度,以充分实现环境刑法与风险社会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理解这一理念就要正确把握"人"的内涵和对于"本"深刻认识.基于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充分发挥人在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导致了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于是,生态文明理论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开始指引人类进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既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体现,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期待可能性应以纯粹行为人标准作为判断标准.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具有哲学与法学根基,具有人性基础并且体现刑法的谦抑,维护罪刑相适应原则并且有利于实现刑事责任功能.需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来丰富和发展我国刑法理论,构筑更为科学的罪贲体系.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理论和刑事立法实践.期待可能性应作为一种执法理念贯穿刑事司法.确定其在我国犯罪论中的体系性地位对我国刑法理论界某些问题的解释、刑事立法理论与实践以及刑事司法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我们看出,党和国家已经“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对此,作者谈点粗浅的认识。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依据。1.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做出的科学判断。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21世纪人类经济行为的重大转变,是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完善产权界定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构建有效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然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研究问题。正确认识自然价值对自然本身及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之处,正确认识自然的内外在价值,倡导尊重自然的伦理取向,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价值观,使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智慧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有机哲学。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尤其是生态危机,有机马克思主义以有机整体概念而非个人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出发,强调人与自然有机融合、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是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根底上是彻底生态的,这不仅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批判,也体现在大力倡导的惜物主义而非反生态消费主义理念的推崇,同时也为我们规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态陷阱、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之路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划分为本体论上的主体共享关系、实践论上的主客体关系以及价值论上的主体共享关系和主客体关系。以此为基础,在人与自然价值论关系层面笔者展开了对主张主客体关系的人类中心主义与主张主体共享关系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利弊分析。考虑到弱式人类中心主义对公众道德水准的合理要求与刑法道德底线定位之暗合、刑法对人的预设模式之要求以及刑法的可操作,本文将弱式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为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了"污染环境罪"的罪状。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立法理念、罪状表述方面仍存在纰漏。从立法上完善"污染环境罪"应增设环境危险犯,完善罪状表述,创新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理想,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重要特征。环境正义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遵循正义的原则,这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效指导工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