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分析了现实生活中政治个体(政治家或选民)的行为特征,以及由政治个体组成的政治团体特别是政府的行为特征,为解释社会政治生活中许多常见行为和现象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理论范式,从而越来越为政治学界所重视,成为政治学、行政学新的研究领域。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选择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首创了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贯穿在其分析过程中的方法论本身。  相似文献   

2.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腐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或伦理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分析加以研究和说明”。①在经济学看来,如同市场上其它经济行为一样,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的权力行为选择也受到效用需求偏好和成本一收益权衡的制约。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从利益机制的角度对公共权力腐败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利益均衡来遏制当前公共权力腐败蔓延的思路。一、分析的起点:权力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政府官员经济人特性公共权力本是社会的公共产品,其成本由公众纳税组成的公共…  相似文献   

3.
历史发展法律经济学 (LawandEconomics) ,美国著名法经济学家波期纳又称为“法律的经济分析”(EconomicAnalysisofLaw) ,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西方 (主要是在美国 )日益成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学中的理论与文法 ,尤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其他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1] (P2 5-2 6)亚当·斯密在《论法律》及《国富论》中 ,就阐明了法律和政府形成的过程 ,并对人的权利和法律规则作了全面的分析 ,指出法律规…  相似文献   

4.
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树 《探索》2003,(5):51-54
所谓行为经济学,是指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它以现实为基础构造理论,从而摆脱了传统理论以抽象的假设并且常常是脱离实际的假设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束缚,给经济学研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行为经济学倡导并注重对人的经济行为的研究,为现代经济学建构了一个"充满人性和人类价值"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学成为人的科学,人成为经济学的主体,这一价值取向达到了科学与人性的有机融合,是经济学上的一场"行为革命",也是经济学人本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本文对行为经济学的形成动因、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阐述,并对行为经济学作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因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主流的研究视角有: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利益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及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制度分析和基于博弈论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府间关系分析。这些视角的探讨为我们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提供了多元的分析框架和有价值的启示,未来的研究将是更多学科、更多视角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绩效评估: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行政改革热潮,传统的政府行政理念和以官僚制为基础的行政模式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西方国家开始把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到政府公共部门之中。这种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实践,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最基本的趋势。以绩效为本的政府绩效评估,正是这场改革运动中所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西方国家把绩效评估方法和工具引入到公共管理领域,使绩效评估在政府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西方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7.
钟木 《求是》2000,(23)
MPA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它涉及的主题广泛,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公共政治管理、公共资源(人力、财力、信息)管理等,其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自从1924年美国希拉丘斯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首开先河之后,公共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合法性理论是现代政治学重要的概念,是用来分析政治权力得以施展与延续的社会基础的重要理论工具.在所有政治权力中,政府的权力是与普通社会成员关系最密切,也最受关注的一项权力,因而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及其维持,历来是合法性理论研究的重点.在近百年的理论探讨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关系政府权力合法性的观点.其中,认为政府行为有效性,也即政府行为绩效表现是政府行为合法性重要支撑的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反过来探讨政府绩效考核对政府行为合法性影响的探讨却并不多见.本文将结合当前政府绩效考核现状,探讨政府绩效考核对政府合法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现实人的本质抽象。理性、自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主要特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中的个人与市场中活动的人一样,是“经济人”,天生地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种理论把政府听个人理解为“经济人”是有缺陷的。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和行使的行政人员应该是“公共人”特性的集中体现,应该是自觉地为公共利益服务,而决不应该是“经济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詹姆斯·布坎南借鉴经济学研究方法,吸收维克塞尔、邓肯·布莱克等人的观点,正式创立公共选择理论。该理论在60年代逐渐成型,70年代发展壮大至今。公共选择学派如今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布坎南也因其在公共选择理论建设中的贡献荣获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共选择理论虽然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1.
引言行政行为 ,又称“公共管理行为” ,它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基于行政行为的意义 ,不仅体现为法理层面的政府权力、即行政权的依法实施 ,也体现为经验层面的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在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对行政权的具体运用 ,还体现为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在行政对象(即行政法学所谓的行政相对人)于公共管理活动方面同行政权主体发生沟通与交往时作出的相关反应。因此 ,理解行政行为就必须将规范视角与经验视角统合在一起 ,必须将具体参与行政行为的双方统合在一起 ,即同时把从行政权主体出发所作的研究与从行政权受体出发所作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1.“政府干预市场导致寻租活动高涨和腐败的猖撅”这种观点不仅可以解释经济领域许多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而且也有助于解释政治和行政领域的腐败现象特别是用人问题上的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源。不足之处在于,由寻租理论所推出的“国家干预的程度与腐败程度成正比”的命题不能成立。在新加坡,政府干预的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陈琛  张雷 《学习论坛》2009,(1):49-50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机构制定、实施的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与准则.用西方经济学中博弈论的相互作用观点,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供给定理和需求定理,以及成本收益来分析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起腐败(corruption),人们往往把它与权力、官员、政府、组织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腐败的研究多是从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的。而其实,腐败行为与其他政治、法律行为一样,也与经济行为有着重要的联系。对腐败进行经济学分析,在西方早巳存在,如苏珊·罗斯——阿克曼(Susan Rose-Ackerman)1975年发表了论文《腐败经济学》及三年后出版了著作《腐败:政治经济学研究》,而在中国,此类文章尚未多见。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腐败现象的本质特征、腐败现象的经济根源及遏制对策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国内各种“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定位观的主要观点 自恢复行政法学研究以来,国内学者关于“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问题的探讨,主要有下列五种不同的定位及其观点:一是为人民服务论。该观点认为: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法,而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它的唯一目的是执行人民的意志。因此,我国行政法学的  相似文献   

16.
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政治共同体。政府不是神,它只具有有限理性;它是公共组织,也是理性经济人和代理人,由于理性有限,它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作为理性经济人和代理人,它也有追求自身利益、自我膨胀的倾向,这都会导致政府公共性的流失和合法性的危机。驯服公共权力,避免政府公共性的流失及合法性危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坚持立法、决策中的公共性,二是坚持政府行政中的公共性,也就是政府廉洁奉公的问题。这取决于一系列制度设计,把政府置于协商民主中则是避免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要求政府不仅要在协商对话中立法和决策,而且也要在行政过程中坚持协商行政。  相似文献   

17.
公共选择理论与中国公共财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对政府决策的经济研究。之所以将公共选择理论引入财政学领域,是因为财政问题本身的某些固有属性决定了大多数财政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吸收和借鉴公共选择理论。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不仅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更是公共选择的财政。同时,中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过程应当是,也必然是财政管理公共化的过程,这是建立民主的、有监督的财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国家后新公共管理研究中,整体政府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对整体政府的形成背景、组织形态、运作模式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从行政机制与组织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应用的推动、修复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缺陷、适应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的需求、改善组织文化和行政生态等方面分析了整体政府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动力机制,并结合整体政府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提出了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旨.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07,(6)
公共选择理论通过把经济学的方式引入到政治决策领域,使人们重新认识政治决策过程,并意识到制度规则的重要性。在公共决策规则的选择上,主要是对于一致同意原则所需要的成本与少于全体一致规则下个人所面临的成本的比较和权衡。通过不同决策规则的成本和利弊分析,寻找宪政民主的的立宪基础,并由此得出,在市场机制下,为了防止公共权力的自我膨胀,保证个体利益,必须建立有限政府,对宪政实施制约。  相似文献   

20.
25年来国外行政改革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江  马庆钰 《新视野》2003,(5):28-32
国家意义上的行政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上经历了统治行政、放任行政、管制行政和服务行政这样四种模式;服务行政是20多年来全球范围内行政改革的最新目标,其最初动因来自于全球一体化对传统行政的冲击和企业管理成效对传统行政的启发,以及政府全能主义管理造成的行政危机;从逻辑和关联度看,对这场行政改革有支持作用的理论至少涉及到新自由主义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治理理论以及管理主义思潮等五种;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公共行政的民主化、公共部门的民营化、公共管理的企业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以及公共运营的信息化;国外行政改革在展示它积极一面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需要客观对待的悖论,即政府中介性与企业私有性的矛盾、政府公益性与企业赢利性的矛盾、政府公共性与企业封闭性的矛盾以及政府绩效模糊性与企业绩效清晰性的矛盾。有关国家行政模式、改革动因、改革理论支持、改革总体趋势以及改革悖论的总结归纳,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今国外行政改革的实质,确立积极心态和正确的行动策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