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起诉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送达、不起诉的报备案,对不起诉的申诉、复议和复核等,构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制度.本文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不起诉制度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行政不歧视义务具有体现宪法理念、法治精神、政治文明的价值。行政相对人平等权的实现建立在行政不歧视义务的基础上。因此,行政不歧视义务若能在我国行政法体系中建立起来,必然会改变我国行政法治的底土,给行政法治注入新的活力。行政不歧视义务应当是一个范畴性的义务,包括地域不歧视的义务、行业不歧视的义务、地位不歧视的义务、财产不歧视的义务和态度不歧视的义务。行政不歧视义务的履行必须强调行政行为的同一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平和性。  相似文献   

3.
知侬 《政府法制》2013,(17):45-4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翻开历史一页,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被称为“北洋之虎”二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有“三造共和”之称的段祺瑞,一生清廉自律,“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被史话传为佳淡。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不起诉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不起诉顺应了刑罚的有限性,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特别关怀,适应了刑事司法的经济性追求,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现实中,对未成年人不起诉工作存在缺少完整的法律规范、缺乏不起诉后的帮教措施、法律规定不明确等问题。应从明确未成年犯罪适用不起诉的主体、实体标准、限制标准、不起诉后教育改造和救济措施等方面强化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存疑不起诉、法定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应当作递进式判断:存疑不起诉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前提条件;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以(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前提条件,前者不构成犯罪,后者构成犯罪。审查起诉案件应当以事实认定为前提,存疑不起诉的考察居于第一顺位;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以法律适用为核心判断是否符合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适用条件。办理当事人不服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案件等复查不起诉案件时,应按照从事实认定到法律适用的顺序,在准确认定“诉”与“不诉”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起诉决定,依法审查判断是否属于“确有错误”,并区分不同情形变更、撤销或维持原不起诉决定,以充分保障当事人权利,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柳守忠 《政府法制》2012,(29):30-31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自定的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五戒”一时传为佳话。但这位作风严谨、一贯自我要求极为严格的共和国总理,还是先后四次破了“不题词”的戒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7.
疑难案件,是指在案件侦查审理过程中,材料不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短时间不易攻克的案件。形成疑难案件的主观方面原因: 搜集证据不细致,保管不善搜集证据不细致或者对收集到的证据不妥善保管,这是形成疑难案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例如,有的侦查人员对现场勘查不细,该提取的痕迹物证未能及时提取,对已提取的痕迹物证不及时检验、鉴定,不妥善保管,甚至造成丢失、变形、混杂、腐烂变质,失去应有的价值,再次取证又失去了条件,以致形成疑难案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不起诉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对不起诉制度缺乏全面、深入地理解,由于制度本身设置上的一些失误,有些检察机关尚不能完全正确、有效地适用不起诉制度,使不起诉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本文重点研究了绝对不起诉中的程序倒流问题、相对不起诉适用率过低问题、不起诉救济中的时限问题以及被不起诉人权利保障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贵自然     
人贵自然,贵在真诚不作秀。《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真诚做入,就是始终保持一种简单宙然、坦率的态度,在生活工作中不伪装、不表演,不精于算计、不心为形役,不拐弯抹角、不藏头掖尾,说话直截了当、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敢讲真话,与人沟通、交往简单而自然。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 和自己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二是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可分为存疑不起诉、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本文就存疑不起诉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1.
年初各地纷纷进入“两会时间”,今年各地“两会”贯彻中央改进作风的要求,采取了不少新举措:厉行节约、精简费用,代表房间不摆水果、鲜花;出行取消了警车开道,不封路、不清道、不扰民;代表报到时间错开交通高峰期;不插彩旗、不挂标语;纪念品简化或取消;倡导代表委员不空谈、讲短话、献实策…………尽显节俭、务实之新风。  相似文献   

12.
阎涛 《天津检察》2009,(4):44-45
根据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140条第四款的规定,我国的不起诉制度可以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在当今世界各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范围逐步扩大的情况下,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的裁量范围则限制较严格,适用空间有限。为此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适当扩大检察机关不起诉案件范围的构想,即增设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提出了不正当利益的法律地位、解决不正当利益的科学评价架构。其次提出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违法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及"不正当手段谋取的不确利益"三种类型,系统讨论了不正当利益的法理内涵,批驳了将"不确定利益"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公开审判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早已在我国确立,较之公开审判的规范性,不公开审理在适用上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仅仅规定了不公开审理案件的类型,而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如何提出申请、如何审查、不公开的程度、如何宣告判决等均未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实践中缺乏相应的操作指导,导致不公开审理的适用标准难以统一。对此,应当规范不公开审理的申请、审查,统一不公开的程度,通过不公开审理切实保障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  相似文献   

15.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创举,新刑诉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但该制度存在案件适用范围较窄、附加条件不明确、检察机关定位不清、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法律效力规定矛盾等缺陷.在基层检察实践的基础上,对试行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情况、效果、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提出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新刑诉法增加规定的一种不起诉形式。本文对不起诉的分类,对证据不足可以不起诉的理解和掌握,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足的表现,证据不足可以不起诉的法定条件,对可以与不可以(可以不)的理解和掌握,证据不足不起诉权的行使,证据不足不起诉与不视为犯罪不起诉的异同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不起诉制度如果适用得当,可以充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价值功能.但是,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虽然上级检察机关已经取消了严格控制不起诉比例的内部考评制度,但是,不起诉的适用率基本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然而,从实证数据来看,不起诉率偏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适宜做不起诉处理的案件,而是因为检察机关不敢、不愿做不起诉处理.因此,为了彰显不起诉制度的应有价值,建议从观念上重新审视不起诉的积极意义,从制度上调整不起诉的适用范围、从内部工作机制上为不起诉处理提供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肩负历史的使命完成民族复兴的大业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学会用法律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没有直面时代经济、驾驭市场经济的法律实践能力,就不可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不可能在开放的市场中立于不败。本文从教学模式上提出了几点增强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刘昂 《法制与经济》2009,(18):128-129
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肩负历史的使命完成民族复兴的大业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学会用法律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没有直面时代经济、驾驭市场经济的法律实践能力,就不可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不可能在开放的市场中立于不败。本文从教学模式上提出了几点增强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刘向丽  许杰 《法制与社会》2011,(34):117+127-117,127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不批准逮捕包括绝对不批准逮捕、相对不批准逮捕和存疑不批准逮捕三种情形,认真区分和掌握这三种不批准逮捕的适用条件,并完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准确打击犯罪、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