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调解》2011,(7):28-30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法律文书、人员管理衔接难,社区服刑人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司法局经过不断探索,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无缝衔接,社区服刑人员无脱漏管现象。现将其做法刊登如下,供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短讯速递     
《人民调解》2012,(10):6-7
·近日,江苏省司法厅下发《关于做好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全面做好衔接工作,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法律文书移交"双到位",实现无缝对接;深入开展排查分析工作,对原判刑期长、犯罪性质恶劣、家庭发生变故、生活困难、思想波动、日常表现差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矫正质量.安徽省歙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推出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制度详细规定了9种责任倒查追究情形:一是在规定的期限内,该衔接的未衔接,造成脱管、漏管、社区服刑人员去向不明的;二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监督管理规定.应该督促社区服刑人员按规定进行一周一个电话、一月一份书面材料报告其思想、活动情况。未督促执行到位的:三是应与有关人员(单位)签订矫正协议而未签订的;  相似文献   

4.
1月13日至15日,司法部社区矫正安全稳定检查督导组到辽宁省检查督导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督导组先后深入到瓦房店市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中心、复州城司法所、辽阳市社区矫正支队和工农司法所,重点检查了社区服刑人员是否存在脱管漏管问题、监管教育措施是否落实、社区矫正执法力量是否到位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重点案件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等情况。督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温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2006年6月开始,2007年全面铺开以来,遇到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社区服刑人员难以管控等困难,为破解这些难题,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平台,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有效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6.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是检验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和社区矫正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因此,以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为中心,遵循罪犯矫正的本质与规律,构建科学、实效的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体系,是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2012,(7):8
为有效解决社区矫正人员交付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文书衔接难、人员管理衔接难等问题,探索建立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无缝衔接"机制,2009年以来,浙江省依托"人民调解进法庭"诉调衔接机制,建立社区矫正机构驻法院工作室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8个市44个县(市、区)成立社区矫正机构驻法院工作室。工作室职责:一是建立实施预告制度,改变  相似文献   

8.
王立胜 《人民调解》2009,(10):20-21
山东省青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矫正工作,积极采取社区矫正工作“1363”措施,强基础、重规范、抓质量、求实效,有效预防了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市12个镇(街道)全部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共接管社区服刑人员820名,矫正期满解除矫正257名,现有矫正期内社区服刑人员563名,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均思想稳定,人心思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市M区、X区社区服刑人员为例,通过对M区、X区社区服刑人员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从社区服刑人员所具有社会性别特点的事实出发,研究和探讨社区矫正中女性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提出并引入社会性别的理论,根据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针对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应该在微观社区矫正实务工作方面和宏观社会福利政策制定方面能够充分考虑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殊性,实施分类矫正,提高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山东省东平县检察院按照“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立足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在相关政策、法律、规章规定的框架内大胆创新.成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构.对全县14个社区矫正机构履行社区矫正情况全面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全县430名符合社区矫正的人员全部得到有效监管.防止了监外执行罪犯重新犯罪.重新犯罪率为零.确保社区矫正各环节实现了无缝对接.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效的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对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社区矫正的核心,通过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心理辅导、个性化矫正等方式,转变其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再社会化。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制度认真履行对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效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教育矫正工作规律,对于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2011,(10):46
浙江省舟山市、县(区)二级社区矫正机构积极建立完善社区矫正无缝衔接机制。目前,该市四个县(区)矫正办均在法院和公安看守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室,直接在社区矫正工作室内规范完成法院教育、检察监督、公安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2008,(11):23-24
为切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北京市海淀区社区矫正组织积极探索对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的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崭新职能,也是一项严肃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两年多来的管理实践表明,剥权类社区服刑人员是最不好管理、最不服从管理的一类对象,其矫正质量问题成为制约我区社区矫正整体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分析矫正剥权类社区服刑人员难的原因,提出如何提高剥权类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质量的建议。一、实施矫正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青田县司法局腊口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一直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发展。一是按不同等级进行分级管理。根据《浙江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分级管理及处遇的相关规定,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所犯罪  相似文献   

16.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矫治是一项提高教育矫正水平的重要工作。江苏省宜兴市在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中采用了包括心理测试、评估、辅导、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矫正,提高了教育监管水平。本栏目刊登《心理矫治: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一剂良药》一文,介绍江苏省宜兴市开展社...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09,(7):17-17
北京市昌平区社区矫正服务中心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注重用“真心、爱心和热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着力解决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心理和就业等问题,取得了实效。目前.在昌平区矫正服务中心的协助下.全区管理的371名社区服刑人员。无脱管现象发生.无一人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2016,(1):41-42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湖北省司法厅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特点,建立健全教育矫正模式,促进了全省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执行是社区矫正功能实现的关键,自2002年8月我国开展社区矫正以来,社区矫正执行取得了很多实践成果,但也存在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不足、检察监督工作定位不准确、对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够、忽视对社区矫正执行效果的检察监督的问题。本文从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相关立法、对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工作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和重视对社区矫正执行效果的检察监督四个方面对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承德市司法局高度重视"承德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对符合手机GPS定位管理条件的919名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了手机定位监管,有效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