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伟 《理论月刊》2003,1(9):128-131
教育信仰的缺损严重影响了当今教育活动,反映在德育教学中同样如此。德育教师的教育信仰如何,决定了德育的效果。德育教师的教育信仰,应集中体现在道德信仰上,对德育价值的高度认同上和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上。德育教师对道德信仰的坚定性成为德育教师教育信仰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秦红岭 《前沿》2007,(3):91-94
信仰教育的弱化和缺位、认知式德育与信仰式德育的失衡是当前高校德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的重要原因。为克服这一问题,应确认信仰式德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使学校德育过程实现认知导向与信仰建构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整体道德水平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在于道德信仰的缺失。要解决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高校需要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培育道德情感;创新德育模式,融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建立道德档案,完善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学说是康德进行批判哲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对其整个哲学具有重要的定向作用。而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经历了从莱布尼茨一沃尔夫学派的神正论者到理性的道德信仰论者的转变历程,而这一转变对康德最终提出道德信仰的形而上学具有关键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5.
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指出了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及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道德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仰可以为道德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对道德的高扬,也可以让相关道德原则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信仰。  相似文献   

7.
道德和法律一样都具有预防犯罪的作用。道德是以道德为标准 ,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传统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具有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加强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作用。因此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不能放松 ,要始终坚持道德第一的观点 ,我们的教育方针历来都把德育放在首位。要使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到大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 ,提高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展 ,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由来     
《精神文明导刊》2007,(8):62-62
道德是怎么出现的?人们为什么会遵守道德? 信仰是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在约束。人无信不立,社会没有了信仰必然导致道德溃散、人心迷失。人心散乱的原因在于信仰缺失。如今社会,贫困不堪忍、富贵不幸福。不少人成成惶惶,不知所往。  相似文献   

9.
吴云 《前沿》2007,2(4):76-78
道德信仰的生成机制与人的需要、情感等密切相联。主体的道德需要是确立道德信仰的原动力,主体的道德情感是确立道德信仰的价值指南,道德人格的形成标志道德信仰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卓新平 《传承》2012,(7):12-14
社会道德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仰可以为道德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对道德的高扬也可以让相关道德原则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信仰。信仰作为人的重要精神活动,有着广泛的涵括和巨大的影响。因此,不要低估信仰的力量,而要尊重各种信仰,促进同一层面的信仰对话,提倡不同层面的信仰包容及平等共处。  相似文献   

11.
吴冰 《理论月刊》2002,(10):101-102
校园文化既是一定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传递与创生、实现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实践、把握道德价值与规范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的德育价值是指校园文化在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稳定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校园文化的德育价值对于加强道德建设、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21世纪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婷 《思想战线》2011,(Z1):403-405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国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把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作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明确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的关系,使大学生成为有信仰的精神文明倡导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伟涛 《求索》2012,(8):207-209
伏羲信仰是中国原始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共同祖先伏羲的崇信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从结构功能论的视角来看,伏羲信仰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伏羲信仰能帮助民众调适情绪,具有一定的心理补偿作用。同时,伏羲信仰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敦风沐俗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此外,伏羲信仰还有社会整合、文化传承、娱乐和经济等方面的正功能。  相似文献   

14.
信仰在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人们的信仰观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时代要求我们应该对信仰正确分析和理解,形成科学的信仰观。正确分析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现状,有效地进行信仰观教育,大力加强信仰建设是当下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5.
儒学道德终极价值以天道性命相贯通为逻辑起点,以仁爱感情为精神实质,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下显示"赞天地之化育"的道德信念,这赋予了人的生命运动超越性的神圣意义和价值。这些价值和现代德育目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它对于当代人们摆脱人生信仰困境与危机,提升个体德性与伦理生活,建构起人生信仰、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体系,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在全社会中张扬理想,重塑信仰,建立和倡导一种高尚的社会道德,去和一切腐朽的低俗东西作斗争,是摆在我们全社会面前的任务,所有中国入都应当为此努力。■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不能死机的,它应当被激活。我们的文明建设应该有更宏伟更高远的目标,我们应该循着这个目标奋发努力。  相似文献   

17.
声音     
道德不是教育出来的,是信仰出来的,是示范出来的。如果主流社会没有信仰,没有道德,整个社会必然没有道德。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土壤.在生活世界中,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如何才能重建大学生的信仰,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大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应针对人生信仰、道德信仰、政治信仰等不同层次,进行灵活教育.将大学生信仰教育融入生活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社区共识是村落共同体慈善的基础;信仰是农村社区慈善的道德基础;制度是农村社区慈善的底线。农村社区慈善事业要发挥社会共识、信仰和制度三者合力作用;同时,引入现代慈善组织,尽快制定慈善专门法律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医学实践中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建设系列研究成果之三。本文认为医务人员的人道主义职业信仰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不断构建的。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公共监督体系、开展自律教育工作等途径,构建高尚的人道主义职业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