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5月22日,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央红军路过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红军指挥员刘伯承与彝族沽基支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按彝族传统风习饮鸡血酒结为兄弟,使红军能顺利通过彝区。“彝海结盟”对工农红军长征是起了积极作用的,正如廖志高同志在题词中所说的:“‘彝海同盟’减少了红军前进中的阻力,迅速实现抢渡大渡河,占领沪定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后抵进冕宁县城。为了强渡天险大渡河,争取北上抗日的时间,拯救中华民族危亡,针对当时蒋介石放出的“红军过不了彝区”,“要在大渡河畔消灭红军,使红军重演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历史悲剧”的断言,红军首先必须顺利地通过彝族聚居区。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深谋远虑,决定成立以红军总指挥刘伯承为司令员、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为政委的先遣队,扫清红军北上的道路。当刘、聂二将军率领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过冕宁和举行“彝海结盟”五十周年。一九三五年五月,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刘伯承、聂荣臻等同志的率领下,红军巧渡全沙江,从十九日起陆续进入冕宁。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接见了彝族代表古基达列,朱德总司令宣布建立了长征中的第一个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4.
长征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民族团结的旗帜。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更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5.
紫萍  丹业 《今日民族》2006,(12):I0002-I0002,F0003
12月2日(农历十月十二日),彝州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彝族年。由楚雄州民委主办、彝人古镇承办的2006年楚雄城区彝族年庆典,围绕“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彝州”的主题,在彝人古镇举办了一系列热烈隆重的庆祝活动。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古代文化的明珠。彝族年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  相似文献   

6.
博览之窗     
红军“长征”一词的由来“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  相似文献   

7.
强渡大渡河     
《春秋》2016,(5)
正1935年5月,我们红一军通过了彝族地区,经过140里路的强行军,在安顺场前一个大镇上停了下来。这里离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约有20多里路,中间隔一座大山。团部和三营就地宿营了;二营在团政委黎林同志带领下,向大渡河下游佯动;我们一营由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军团政委聂荣臻和团长杨得志带领,继续前进。任务是消灭安顺场守敌,找到船只,抢渡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居住着10多万彝族 ,通称“嫩苏濮” ,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禄劝彝族在南诏国时期被称为“罗婺”部族。史书上记载的“婺”字 ,有两方面的渊源 :1 “婺”来源于彝族支系“罗武” ,“武”音谐为“婺”。2 “婺”字来源于江西的“婺水” ,现在云南境内的很多彝族都说 :他们的祖先是江西籍贯的人 ,是否与此有关很难确定。禄劝彝族有“纳苏、诺苏、嫩苏、白彝、红彝、干彝”等多种自称。但“嫩”代表所有的彝族 ,是彝族的统称 ,也是彝族的尊称。禄劝的彝族多支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为实现共同的心理认同 ,…  相似文献   

9.
彝州梅葛     
彝州楚雄,人类摇篮,彝人家园。在这块神秘撩人的红土地上,有一个因梅葛文化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彝州文府”、“梅葛故地”的地方。这里彝族文化发达,素有“乐舞之乡”美誉。这就是中国彝族梅葛文化发祥地——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马游坪。  相似文献   

10.
刘弘浍 《创造》2001,(4):43-44
偶见有文章言,渤海国在中国最北的内海,当时就想,以此望文,西海郡王松赞干布的辖地该是中国西边的海。打开地图,东北边是有著名的渤海,那是太平洋的海水;西边离海就远了,要跨过亚洲、欧洲、非洲的诸多国家才到大西洋。还有文章描述刘伯承、小叶丹在彝海之滨结盟。“彝海结盟”在四川凉山,无处找到海滨。还有文章说宋徽宗绕道海上与金结盟,所以史有“海上之盟”。由此,对这个“海”发生了兴趣。查阅推敲了一番,写了这篇陋文。不少汉字的含义是多项的,有古义、今义,还可分成引申义、比喻义、转义等等。今人用含义,无可非议,今…  相似文献   

11.
认为彝族古代全民族的族称是“昆”和“尼”,彝族族源以昆夷、古夷人为主,并融合其他族落。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为民族后,彝族的族称又统称为“尼”,即“夷”,通“彝”,成为今称。  相似文献   

12.
贵州彝族社会历史的研究来历已久。“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的乌蒙山和北盘江、乌江“一山两水”彝族调查有百余万字成果 ,极大地丰富了贵州彝族社会历史的田野调查资料 ,推动了贵州彝学的调查与研究 ;得益于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科研活动的经验启示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成立以后 ,贵州彝学调查研究步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板栗花开的季节,对我们寻甸县各族人民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的感情。那是因为一九三五年板栗开花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长征经过寻甸的柯渡地区,在这里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红军路上颂传统新哨、海乔哨一带的山间,有一条红军当年走过的道路,当地彝族群众亲切地称呼为“红军凿(彝语:路)”。红军走过这条路,已经四十二年了,彝族人民一直把它当作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王稼祥、朱德、刘少奇、张闻天、陈云、周恩来、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党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  相似文献   

15.
《西南彝志》彝语原名《恩布散额》,有源流的意思。作者是古代罗甸水西热卧土目家的一位慕史(歌师),姓氏已无可考,人们习惯称他为“热卧慕史”。他把彝族的文献和民间的各种传说,搜集、整理加工而著成《西南彝志》。从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来看,成书约在清乾隆年间。全书有彝文三十七万多字,四百多个标题,是一部记载彝族历史较为全面的史书。全书的内容有:上古混沌时期万物的出现与发展;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彝族早期部落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彝族的宇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广泛流传于贵州毕节地区的《宇宙人文论》、《彝族源流》和《西南彝志》 ,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述了彝族先民对宇宙本原、人类起源以及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认识 ,因而它们可以看作是古代彝族宇宙论哲学的代表作。指出这些哲学典籍蕴含了自古以来彝汉文化交流的大量信息 ,彝汉文化都可能溯源于伏羲画卦 ,彝族宇宙论是源远流长的彝汉文化交流的一个具有多层民族文化信息的智慧之果 ,它最早萌芽于春秋末年 ,形成于明代后期 ,较之汉族宇宙论的形成要晚两千年左右。从这一角度讲 ,彝族宇宙论是汉族宇宙论的“流” ,而不是“源” ,然而它却具有比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比较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认识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信息     
《今日民族》2010,(8):62-64
国际彝学高峰论坛在楚雄州举办近日,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楚雄州委宣传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联合承办的首届国际彝学高峰论坛在楚雄举行。论坛以“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全球视野中的彝族文化”为主题,  相似文献   

18.
那时候李时珍还没上山,彝家人也不曾听过《本草纲目》,可在彝家山寨的垛木房中,几株小草、几片树叶、几束根须,随火苗亲舔,在陶罐里翻滚后,多少即将熄灭的生命又重新燃烧。于是彝族先民们留给后生一句朴实的话:彝山,一屁股能坐三棵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得莽莽彝山万涧争流,千山竞秀。1987年楚雄彝州医药工作者深入全州10县(市)进行彝族医药大普查,搜集到了1016种彝药和苗药,发掘出一批成书早于《本草纲目》的彝族医药古籍,经翻译、收集补充,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彝药志》。千里彝山成了一个公认的巨大天然药仓;彝族医药以其“配伍奇…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制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一员。不仅在彝族聚居的地方发现有铜鼓的考古资料,而且在彝文文献里有制作和使用铜鼓的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滇、桂边境的彝乡村寨,铜鼓礼俗还保存在节日文化和“腊摩”的彝巫文化之中。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发掘、整理和公开问世,更有力地证明彝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清代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汉族移民的进入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清代汉族移民在四川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 ,指出汉人在彝区从事的农业、工商业等经济活动 ,加快了彝族社会的发展。汉彝各族在社会经济交流的同时 ,文化上也相互渗透 ,促进了民族间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